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虛失攝。
【治法】補氣升提。
【方名】補氣升腸飲。
【組成】人參30克,生黃芪30克,當歸(酒洗)30克,土炒白術(shù)15克,川芎(酒洗)9克,升麻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中藥處方(二)
【辨證】腎虛不約。
【治法】補氣益精,升清舉陷。
【方名】大補元煎。
【組成】人參10克,升麻10克,鹿角膠10克,山藥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當歸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
【出處】《千家秒方》
【組成】當歸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醫(yī)林改錯》卷上。
中藥處方(三)
【辨證】血虛肝郁。
【治法】養(yǎng)血舒肝。
【方名】開結(jié)湯。
【組成】柴胡3克,續(xù)斷3克,神曲3克,香附9克,川芎9克,當歸30克,丹皮9克,熟地30克,白術(shù)15克,甘草3克。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中藥處方(四)
【辨證】沖任虛寒,瘀血阻滯。
【治法】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
【方名】溫經(jīng)湯。
【組成】吳茱萸9克,當歸9克,芍藥6克,川芎6克,人參6克,桂枝6克,阿膠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麥門冬(去心)9克。
【用法】以水1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溫服。
【出處】《金匱要略》卷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虛失攝。
【治法】補氣升提。
【方名】補氣升腸飲。
【組成】人參30克,生黃芪30克,當歸(酒洗)30克,土炒白術(shù)15克,川芎(酒洗)9克,升麻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中藥處方(二)
【辨證】腎虛不約。
【治法】補氣益精,升清舉陷。
【方名】大補元煎。
【組成】人參10克,升麻10克,鹿角膠10克,山藥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當歸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千家秒方》
【組成】當歸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醫(yī)林改錯》卷上。
中藥處方(三)
【辨證】血虛肝郁。
【治法】養(yǎng)血舒肝。
【方名】開結(jié)湯。
【組成】柴胡3克,續(xù)斷3克,神曲3克,香附9克,川芎9克,當歸30克,丹皮9克,熟地30克,白術(shù)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中藥處方(四)
【辨證】沖任虛寒,瘀血阻滯。
【治法】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
【方名】溫經(jīng)湯。
【組成】吳茱萸9克,當歸9克,芍藥6克,川芎6克,人參6克,桂枝6克,阿膠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麥門冬(去心)9克。
【用法】以水1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溫服。
【出處】《金匱要略》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