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熱毒蘊結腸中,肉腐血敗。
【治法】清熱解毒,排膿消腫,軟堅通便。
【方名】復方紅藤合劑。
【組成】紅藤30克,三顆針30克,丹皮12克,銀花3克,芒硝12克,大黃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4次。
【出處】余勝吾方。
中醫(yī)處方(二)
【辨證】濕濁蘊于下焦化熱,濕熱毒邪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方名】腸癰湯。
【組成】敗醬草15克,金銀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藥10克,枳殼10克,桃仁6克,連翹10克,大黃6克(后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楊景海方。
中醫(yī)處方(三)
【辨證】熱毒熾盛,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名】復方紅藤煎。
【組成】紅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連翹10-15克,玄胡索10克,沒藥6克,大黃10-15克,丹皮10克,金銀花15-20克,枳殼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出處】李樹人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熱毒蘊結腸中,肉腐血敗。
【治法】清熱解毒,排膿消腫,軟堅通便。
【方名】復方紅藤合劑。
【組成】紅藤30克,三顆針30克,丹皮12克,銀花3克,芒硝12克,大黃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4次。
【出處】余勝吾方。
中醫(yī)處方(二)
【辨證】濕濁蘊于下焦化熱,濕熱毒邪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方名】腸癰湯。
【組成】敗醬草15克,金銀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藥10克,枳殼10克,桃仁6克,連翹10克,大黃6克(后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楊景海方。
中醫(yī)處方(三)
【辨證】熱毒熾盛,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名】復方紅藤煎。
【組成】紅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連翹10-15克,玄胡索10克,沒藥6克,大黃10-15克,丹皮10克,金銀花15-20克,枳殼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樹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