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功效】:祛風(fēng)散熱,明目退翳。
【主治】:治目翳,雀盲,頭痛,齒痛,喉痹,鼻衄。
【性味歸經(jīng)】:辛甘,涼。①《本草拾遺》:“味甘,平。”②《日華子本草》:“涼。”入肝、胃經(jīng)?!侗静萁?jīng)疏》:“入足厥陰、陽明經(jīng)?!?/p>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或入丸、散。外用:燒存性研末撒。
【用藥忌宜】:《得配本草》:“血虛病目者禁用。”
【藥物配伍】:《本草述》:忌鐵。配密蒙花,明目退翳;配防風(fēng),疏風(fēng)明目止癢;配龍膽草,疏風(fēng)泄熱退翳;配石決明,清肝明目祛翳。
【別名】:戴星草(《開寶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綱目》)、移星草(《現(xiàn)代實用中藥》)、珍珠草(《江蘇植藥志》)、魚眼草(《陸川本草》)、天星草(《南寧市藥物志》)、佛頂珠、灌耳草(《四川中藥志》)
谷精草科植物華南谷精草Eriocaulon sexangulae L. 帶花序的全草或花莖的花序。
[別名]文星草、珍珠草、天星草、佛頂珠、谷精珠。
[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葉簇生成蓮座狀,線狀披針形,葉脈明顯。花莖有棱,從葉叢中抽出,頭狀花序半球形,生于花莖頂端,有粉狀小毛,花藥圓形黑色。果卵形?;ü?-11月。
[采集]生于溪邊、水田邊、池沼邊潮濕處,秋季采收。
[性能]性味辛、甘,涼。能疏風(fēng)散熱,明目退翳。谷精草水浸劑和煎劑對小芽胞癬、絮狀表皮癬等皮膚真菌和綠膿桿菌能較強(qiáng)的抑制,對肺炎雙球菌和大腸桿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應(yīng)用]
1、風(fēng)熱感冒頭痛:谷精草、菊花各15克,水煎服。
2、角膜潰瘍(目翳):谷精草、防風(fēng)等分研細(xì)末,米湯送服6克,每日3次。
3、夜盲:谷精草30克煮鴨肝50克,一日1次。
4、鼻衄:谷精草為細(xì)末,面湯送服6克,一日3次。
5、中心性視網(wǎng)膜脈絡(luò)脈炎:谷精草、決明子、白茅根各10克,水煎服。
6、肺結(jié)核:谷精草30克與豬瘦肉煮湯吃。
7、手、腳癬:谷精草100克煎水浸泡半小時以上,每天一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功效】:祛風(fēng)散熱,明目退翳。
【主治】:治目翳,雀盲,頭痛,齒痛,喉痹,鼻衄。
【性味歸經(jīng)】:辛甘,涼。①《本草拾遺》:“味甘,平。”②《日華子本草》:“涼。”入肝、胃經(jīng)?!侗静萁?jīng)疏》:“入足厥陰、陽明經(jīng)?!?/p>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或入丸、散。外用:燒存性研末撒。
【用藥忌宜】:《得配本草》:“血虛病目者禁用。”
【藥物配伍】:《本草述》:忌鐵。配密蒙花,明目退翳;配防風(fēng),疏風(fēng)明目止癢;配龍膽草,疏風(fēng)泄熱退翳;配石決明,清肝明目祛翳。
【別名】:戴星草(《開寶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綱目》)、移星草(《現(xiàn)代實用中藥》)、珍珠草(《江蘇植藥志》)、魚眼草(《陸川本草》)、天星草(《南寧市藥物志》)、佛頂珠、灌耳草(《四川中藥志》)
谷精草科植物華南谷精草Eriocaulon sexangulae L. 帶花序的全草或花莖的花序。
[別名]文星草、珍珠草、天星草、佛頂珠、谷精珠。
[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葉簇生成蓮座狀,線狀披針形,葉脈明顯。花莖有棱,從葉叢中抽出,頭狀花序半球形,生于花莖頂端,有粉狀小毛,花藥圓形黑色。果卵形?;ü?-11月。
[采集]生于溪邊、水田邊、池沼邊潮濕處,秋季采收。
[性能]性味辛、甘,涼。能疏風(fēng)散熱,明目退翳。谷精草水浸劑和煎劑對小芽胞癬、絮狀表皮癬等皮膚真菌和綠膿桿菌能較強(qiáng)的抑制,對肺炎雙球菌和大腸桿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應(yīng)用]
1、風(fēng)熱感冒頭痛:谷精草、菊花各15克,水煎服。
2、角膜潰瘍(目翳):谷精草、防風(fēng)等分研細(xì)末,米湯送服6克,每日3次。
3、夜盲:谷精草30克煮鴨肝50克,一日1次。
4、鼻衄:谷精草為細(xì)末,面湯送服6克,一日3次。
5、中心性視網(wǎng)膜脈絡(luò)脈炎:谷精草、決明子、白茅根各10克,水煎服。
6、肺結(jié)核:谷精草30克與豬瘦肉煮湯吃。
7、手、腳癬:谷精草100克煎水浸泡半小時以上,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