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光葉巴豆的功效光葉巴豆(《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抱龍(傣名)。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光葉巴豆的根、葉。
【植物形態(tài)】光葉巴豆喬木,高8~12米,幼嫩部分全被星狀鱗片。葉互生或小枝頂端的近輪生,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25厘米,寬3~9厘米,邊緣有疏離、具腺體的細齒,側(cè)脈每邊10~13條,葉片基部的腺體通常著生在中脈的兩側(cè);葉柄長1~5厘米;托葉鉆狀,早落。總狀花序簇生于枝頂,長15~30厘米,被淡黃色或褐色星狀鱗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軸的下部,雄花密集于上部;苞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星狀鱗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外有星狀鱗片,花瓣長圓形;雄蕊12~15;雌花花瓣絲狀,與萼齒互生;子房球形,花柱2裂,花柱分枝6。蒴果倒卵形,被星狀鱗片?;ㄆ?月至翌年2月。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邊或山坡的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及海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辛,性溫。
【功用主治-光葉巴豆的功效】通經(jīng)活血,散瘀消腫,退熱止痛。治跌打損傷,骨折,瘧疾,胃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光葉巴豆的功效光葉巴豆(《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抱龍(傣名)。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光葉巴豆的根、葉。
【植物形態(tài)】光葉巴豆喬木,高8~12米,幼嫩部分全被星狀鱗片。葉互生或小枝頂端的近輪生,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25厘米,寬3~9厘米,邊緣有疏離、具腺體的細齒,側(cè)脈每邊10~13條,葉片基部的腺體通常著生在中脈的兩側(cè);葉柄長1~5厘米;托葉鉆狀,早落。總狀花序簇生于枝頂,長15~30厘米,被淡黃色或褐色星狀鱗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軸的下部,雄花密集于上部;苞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星狀鱗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外有星狀鱗片,花瓣長圓形;雄蕊12~15;雌花花瓣絲狀,與萼齒互生;子房球形,花柱2裂,花柱分枝6。蒴果倒卵形,被星狀鱗片?;ㄆ?月至翌年2月。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邊或山坡的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及海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辛,性溫。
【功用主治-光葉巴豆的功效】通經(jīng)活血,散瘀消腫,退熱止痛。治跌打損傷,骨折,瘧疾,胃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