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夾蛇龜?shù)墓πA蛇龜(《蜀本草》)
【異名】攝龜(《爾雅》),陵龜(《爾雅》郭璞注),蠳龜(《抱樸子》),鴦龜(陶弘景),呷蛇龜(《唐本草》),啖蛇龜(《食療本草》),克蛇龜(《浙江中藥手冊》),斷版龜(江蘇)。
【來源】為龜科動物夾蛇龜?shù)娜w。
【動物形態(tài)】夾蛇龜體長圓形,背、腹均有堅硬的鱗甲;甲長約15厘米左右。頭略呈矩圓形;頭頂光滑無鱗,黃綠色,頭側(cè)及眼后方有黑紋;鼓膜圓形,明顯。吻端略尖,頜無齒,成角質(zhì)緣;頸能伸縮。背面鱗甲黑褐色,脊棱明顯;頂鱗甲狹?。患棍[甲S枚,第2、3、4枚較大,第5枚呈扇形;肋鱗甲兩側(cè)各4枚;緣鱗甲每側(cè)11枚;肛鱗甲2枚。腹甲長圓形,黑色,邊緣黃色;腹鱗甲12枚,前后兩半間有韌帶相連,能活動,使甲殼閉合。尾尖短。四肢背鱗,指、趾間具蹼,并均有鉤爪。棲于山溪中。分布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本動物的肉(夾蛇龜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夾蛇龜為閉殼龜?shù)囊环N,我國廣東、廣西尚產(chǎn)一種三棱閉殼龜,形狀相似,但背甲有三條縱棱,且肛角板后緣有凹陷為異。
【采集】春、夏、秋三季均可捕得。
【功用主治-夾蛇龜?shù)墓πА恐喂莿?,勞熱骨蒸,崩漏帶下,小兒囟門不合,久瘧,痔疾,瘰疬,喉蛾。①《食療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癥瘕痃瘧,療五痔陰濁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jié)中寒熱,煮汁浴漬之。②《浙江中藥手冊》:活血消腫。治單雙喉蛾,瘰疬惡瘡。③治骨結(jié)核。(江蘇)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酥炙或燒炭研末,1~2錢。外用:煎湯浴漬或燒灰調(diào)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夾蛇龜?shù)墓πA蛇龜(《蜀本草》)
【異名】攝龜(《爾雅》),陵龜(《爾雅》郭璞注),蠳龜(《抱樸子》),鴦龜(陶弘景),呷蛇龜(《唐本草》),啖蛇龜(《食療本草》),克蛇龜(《浙江中藥手冊》),斷版龜(江蘇)。
【來源】為龜科動物夾蛇龜?shù)娜w。
【動物形態(tài)】夾蛇龜體長圓形,背、腹均有堅硬的鱗甲;甲長約15厘米左右。頭略呈矩圓形;頭頂光滑無鱗,黃綠色,頭側(cè)及眼后方有黑紋;鼓膜圓形,明顯。吻端略尖,頜無齒,成角質(zhì)緣;頸能伸縮。背面鱗甲黑褐色,脊棱明顯;頂鱗甲狹?。患棍[甲S枚,第2、3、4枚較大,第5枚呈扇形;肋鱗甲兩側(cè)各4枚;緣鱗甲每側(cè)11枚;肛鱗甲2枚。腹甲長圓形,黑色,邊緣黃色;腹鱗甲12枚,前后兩半間有韌帶相連,能活動,使甲殼閉合。尾尖短。四肢背鱗,指、趾間具蹼,并均有鉤爪。棲于山溪中。分布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本動物的肉(夾蛇龜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夾蛇龜為閉殼龜?shù)囊环N,我國廣東、廣西尚產(chǎn)一種三棱閉殼龜,形狀相似,但背甲有三條縱棱,且肛角板后緣有凹陷為異。
【采集】春、夏、秋三季均可捕得。
【功用主治-夾蛇龜?shù)墓πА恐喂莿?,勞熱骨蒸,崩漏帶下,小兒囟門不合,久瘧,痔疾,瘰疬,喉蛾。①《食療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癥瘕痃瘧,療五痔陰濁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jié)中寒熱,煮汁浴漬之。②《浙江中藥手冊》:活血消腫。治單雙喉蛾,瘰疬惡瘡。③治骨結(jié)核。(江蘇)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酥炙或燒炭研末,1~2錢。外用:煎湯浴漬或燒灰調(diào)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