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無不良反應是誤區(qū)

    長期以來,中藥的不良反應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盲點。有的人甚至認為有病吃中藥可以治病,沒病吃中藥可以強身健體。為此,專家提醒說,“中藥無不良反應”是認識誤區(qū),近幾年關于中藥不良反應的報告不斷增多。

    2006年天津市共報告藥品不良反應2323例,比上年增加2.56倍,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227例。其中,抗生素、中藥引起的不良反應仍然位居不良反應報告前兩位。天津市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4%的人誤認為只有一部分藥存在不良反應,尤其是對于中藥的不良反應是不少人的盲點。

    天津市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主任宋立剛表示,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品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有時也會對人體產生一些毒副作用,這就是藥品不良反應現象。任何藥品都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中藥引發(fā)不良反應主要與人們認為“中藥無不良反應”的傳統(tǒng)觀念誤區(qū)有關。其實中藥的安全性問題很復雜,一些中草藥會引起腎毒性與肝損害、過敏性休克、全身抽搐等嚴重的副作用,有些中藥與其他藥品還會有強烈的相互作用。另外還有一些中草藥上有大量細菌及有害物質,如汞、鉛等重金屬物質,使用不當極易引起中毒。

    據了解,國際上目前對藥品說明書中的不良反應說明應詳細到什么程度,還沒有十分具體的規(guī)定。一些生產企業(yè)為了擴大銷售量,就利用公眾相信中藥無毒副作用的認識誤區(qū),在宣傳中和說明書上過分強調其藥效,而對這些中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提得很少甚至不提。

    為此專家提醒說,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即使是非處方藥,它的使用安全也是相對而言的。因此要合理使用中藥。自行購買服用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避免使用不當或濫用引發(fā)不良反應,并要盡量避免聯用藥物,藥物品種越多,毒副作用越嚴重。

更多中藥材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五苓散出《傷寒論》,原書將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F代多做散劑吞服,每服3~6克,或作湯劑水煎服。小兒可根據體重、病情等控制劑量,但一般不宜過輕。貴......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李某某,男,36歲。2010年5月20日初診。耳鳴,耳聾2周,伴頭暈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煩熱,易怒,舌苔黃膩,脈細數。此乃肝腎陰虛,肝膽火盛,熱擾清竅所致,治療宜清少陽郁熱,滋陰鎮(zhèn)下并用。處方......
  • 李蒙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筆者跟隨戴天木教授坐診,深有感觸,現摘錄其用經方時方合用成功治愈頸淋巴結結核一例,以饗同道。王某,女,61歲,2010年5月4日初診。自述右頸至鎖骨上腫脹不適一月余。一月前發(fā)現右頸至鎖骨上有一串珠樣腫塊,約5cm×3cm......
  • 梁曉春 北京協和醫(yī)院中醫(yī)學對糖尿?。ㄏ什。┑恼J識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跋省辈∶安∫虿C的理論首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黃帝內經》;消渴病的準確定義出自《古今錄驗方》;辨證論治形成于《金匱要略》;證候分類始于《諸病源候論》;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劍閣縣中醫(yī)院龔某,男,43歲,2008年2月25日初診。自述其近半月來節(jié)日加餐,杯盤滿桌,雞鴨魚肉,毫無口福,時常晨起腹痛腹瀉,或溏或如水樣,瀉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時輕時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黃連素片、慶大霉素片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