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永遠散發(fā)生命光彩的霍金
子珺
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家斯蒂芬·霍金2002年八月來到中國,在杭州、在北京發(fā)表演講、參與國際數(shù)學家會議,所到之處,掀起強烈的“霍金熱”。人們感到不可思議,那個寫下暢銷世界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創(chuàng)造了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論的物理學家竟是一個嚴重殘疾的人,一個渾身上下只有三個手指頭可以輕微活動的人、一個喪失了說話能力的人?;艚鹪卺t(yī)生斷言只能活兩年半的情況下,堅強地生活了近40年。他不僅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科學理論,也創(chuàng)造了超越生命極限的神話。
不屈的生命
霍金在2l歲時被診斷患了盧伽雷氏病,這是一種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學名叫“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這是一種隱襲起病、緩慢加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最初往往表現(xiàn)為肌肉莫名其妙跳動,同時感到無力,俗稱“肉跳”。往往是先從手遠端,即手指開始發(fā)病,再慢慢往上即向手臂延伸,從身體一側的手腳向另一側手腳延伸,從不明顯到逐漸明顯,肌肉開始萎縮。肢體的無力慢慢會發(fā)展到說話困難、吞咽費力、舌萎縮、聲音低、語音含混不清,這些都是因為身體各部分肌肉日益萎縮造成的,久之會癱瘓,呼吸肌麻痹,一般在幾年內(nèi)死亡。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發(fā)病一般在五六十歲,像霍金這樣21歲發(fā)病的情況比較少見。這種病屬于神經(jīng)退化性疾病,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目前還是屬于“不治之癥”。醫(yī)院所能做的工作也只能是千方百計延續(xù)生命,減緩疾病惡化的步伐。
了解了盧伽雷氏病,我們不能不驚嘆霍金是在多么艱難的情況下生存。不難理解霍金現(xiàn)在出行為什么必須有4人相隨:妻子、秘書、醫(yī)生、機械師。秘書協(xié)助他記錄并發(fā)布科研進程,機械師負責語音合成器等,妻子、醫(yī)生保證他的飲食起居及健康:由于吞咽、消化的艱難,也由于醫(yī)療的需要,霍金每天要無數(shù)次進食、進飲,每一次如果能夠喂進去20%,浪費80%就算成功。在杭州的記者見面會上,有記者看見了霍金領口露出的插人身體的塑料管,這是霍金在做氣管手術時插入的呼吸管道,這就是霍金的“呼吸系統(tǒng)”。在4人輔助下,他才能展開自己的生活和事業(yè)。
精神力量超越絕癥
沒有一位醫(yī)學家能解釋:為什么被醫(yī)生斷言活不過24歲的霍金已經(jīng)在輪椅上活到了61歲,他頑強地活著、偉大地活著。
霍金在英國一次運動神經(jīng)元病協(xié)會會議上的講話,表達了他20多歲時對生命的態(tài)度:盡管我的將來總是籠罩在陰云之下,但是,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可以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因為我在研究上取得了進展,我戀愛并結婚,我還從劍橋的凱爾斯學院獲得了研究獎金,及時解決了我的生計問題……
人們經(jīng)常問我: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對你有多大的影響,我的答案是:不很大。我要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的病情,不去為我的這種病阻礙我想做的事情而懊喪。這樣會好得多……畢竟,如果我總是要死的,做點好事也是值得的。
也許,作為浩瀚宇宙忠實的、深情的守望者、探尋者,霍金在他的研究領域中獲得了超然物外的豁達胸襟,也許在母親肚子里飽嘗了希特勒的戰(zhàn)火,盡管誕生在相對平靜的小鎮(zhèn),也已練出了倔強的性格?也許是做哲學、政治、經(jīng)濟研究的母親賦予他理智、冷靜的頭腦,他要向人們展示的是:霍金是一個正常人。
在杭州期間,霍金隨行人員都一致表示,霍金除了盧伽雷氏病外,一切健康,他們不愿霍金因接受健康訪問而想起疾病。而所有見到過霍金的人,都對他樂觀、幽默、倔強的性格留下了深刻印象:記者們原以為見面會將在非常凝重的氣氛中進行,畢竟,霍金是一個有著極嚴重殘疾的患者,闡述的又是艱深難懂的天體物理理論。然而,由于霍金的機智、幽默,見面會竟然是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的。
“活潑好動”的霍金
當講完一段嚴肅的話題之后,霍金突然摁動摁鈕,顯示屏上出現(xiàn)了幾個稀奇古怪的人形,正當人們回不過神來時,霍金的助手解釋說:這是霍金虛擬的外星人,他認為外星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在場的人無不捧腹大笑。見面會后,霍金堅持不要別人幫忙,要自己摁動摁鈕,“駕駛”著輪椅“走”下講臺,“走”進電梯。
身患絕癥的霍金熱愛生活、熱愛親人、熱愛事業(yè)。另一位物理學家說:我們都熱愛物理學,但是,他的愛更強烈。霍金盡量保持樂觀心態(tài),他熱愛音樂,甚至熱愛“跳舞”。在一次國際性的學術會議間歇,他提議大家來跳舞,他自己摁動著摁鈕,在大廳中央旋轉,感受一個舞者的歡樂;查理王子接見他時,他還轉動輪椅顯示自己的靈活,結果壓了查理王子的腳趾,因此,英國有媒體稱幾乎不能動的霍金其實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
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否超越絕癥呢?
瑞金醫(yī)院的陳教授認為,精神的力量只是一個方面,一定還有疾病自身發(fā)展的軌跡。所謂絕癥,是針對絕大多數(shù)情況來說的,不排除個體差異。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的張海音主任認為:堅強的性格、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助于疾病的治療,但所謂戰(zhàn)勝疾病就有很大偶然性了。他舉例說:我認識一位醫(yī)學院的教授,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后,請假回家休息。他決心把畢生心血凝結為一部醫(yī)學專著,這是平常工作忙碌時無暇顧及的。他全心全意撲在著書立說上。然而,醫(yī)學專著的出版比寫作更困難,完稿后,他四處奔波,希望有出版社能出版、發(fā)行,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完全忘了自己的病。新書上市,他才想到去檢查,結果他的癌癥竟然好了。醫(yī)學上說癌癥有自愈傾向,也就是說自己痊愈了。當然,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如果這個例子不夠典型的話,可以去看一看癌癥俱樂部,可以看見許多帶著絕癥頑強地生活了若干年的抗癌明星。霍金21歲被確診為盧伽雷氏病后,他戀愛、結婚,科研進展也很快,他甚至生了孩子,他那豁達的心胸和堅強的意志力確實大大減緩了疾病的進程。
張主任表示:具有堅強的性格和樂觀的心態(tài)未必能戰(zhàn)勝疾病。許多意志剛強的人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但是,如果身患絕癥者怨天尤人,悲觀絕望則注定會加快生命的終結,這卻是必然的。摘自《中華養(yǎng)生保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永遠散發(fā)生命光彩的霍金
子珺
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家斯蒂芬·霍金2002年八月來到中國,在杭州、在北京發(fā)表演講、參與國際數(shù)學家會議,所到之處,掀起強烈的“霍金熱”。人們感到不可思議,那個寫下暢銷世界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創(chuàng)造了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論的物理學家竟是一個嚴重殘疾的人,一個渾身上下只有三個手指頭可以輕微活動的人、一個喪失了說話能力的人?;艚鹪卺t(yī)生斷言只能活兩年半的情況下,堅強地生活了近40年。他不僅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科學理論,也創(chuàng)造了超越生命極限的神話。
不屈的生命
霍金在2l歲時被診斷患了盧伽雷氏病,這是一種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學名叫“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這是一種隱襲起病、緩慢加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最初往往表現(xiàn)為肌肉莫名其妙跳動,同時感到無力,俗稱“肉跳”。往往是先從手遠端,即手指開始發(fā)病,再慢慢往上即向手臂延伸,從身體一側的手腳向另一側手腳延伸,從不明顯到逐漸明顯,肌肉開始萎縮。肢體的無力慢慢會發(fā)展到說話困難、吞咽費力、舌萎縮、聲音低、語音含混不清,這些都是因為身體各部分肌肉日益萎縮造成的,久之會癱瘓,呼吸肌麻痹,一般在幾年內(nèi)死亡。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發(fā)病一般在五六十歲,像霍金這樣21歲發(fā)病的情況比較少見。這種病屬于神經(jīng)退化性疾病,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目前還是屬于“不治之癥”。醫(yī)院所能做的工作也只能是千方百計延續(xù)生命,減緩疾病惡化的步伐。
了解了盧伽雷氏病,我們不能不驚嘆霍金是在多么艱難的情況下生存。不難理解霍金現(xiàn)在出行為什么必須有4人相隨:妻子、秘書、醫(yī)生、機械師。秘書協(xié)助他記錄并發(fā)布科研進程,機械師負責語音合成器等,妻子、醫(yī)生保證他的飲食起居及健康:由于吞咽、消化的艱難,也由于醫(yī)療的需要,霍金每天要無數(shù)次進食、進飲,每一次如果能夠喂進去20%,浪費80%就算成功。在杭州的記者見面會上,有記者看見了霍金領口露出的插人身體的塑料管,這是霍金在做氣管手術時插入的呼吸管道,這就是霍金的“呼吸系統(tǒng)”。在4人輔助下,他才能展開自己的生活和事業(yè)。
精神力量超越絕癥
沒有一位醫(yī)學家能解釋:為什么被醫(yī)生斷言活不過24歲的霍金已經(jīng)在輪椅上活到了61歲,他頑強地活著、偉大地活著。
霍金在英國一次運動神經(jīng)元病協(xié)會會議上的講話,表達了他20多歲時對生命的態(tài)度:盡管我的將來總是籠罩在陰云之下,但是,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可以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因為我在研究上取得了進展,我戀愛并結婚,我還從劍橋的凱爾斯學院獲得了研究獎金,及時解決了我的生計問題……
人們經(jīng)常問我: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對你有多大的影響,我的答案是:不很大。我要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的病情,不去為我的這種病阻礙我想做的事情而懊喪。這樣會好得多……畢竟,如果我總是要死的,做點好事也是值得的。
也許,作為浩瀚宇宙忠實的、深情的守望者、探尋者,霍金在他的研究領域中獲得了超然物外的豁達胸襟,也許在母親肚子里飽嘗了希特勒的戰(zhàn)火,盡管誕生在相對平靜的小鎮(zhèn),也已練出了倔強的性格?也許是做哲學、政治、經(jīng)濟研究的母親賦予他理智、冷靜的頭腦,他要向人們展示的是:霍金是一個正常人。
在杭州期間,霍金隨行人員都一致表示,霍金除了盧伽雷氏病外,一切健康,他們不愿霍金因接受健康訪問而想起疾病。而所有見到過霍金的人,都對他樂觀、幽默、倔強的性格留下了深刻印象:記者們原以為見面會將在非常凝重的氣氛中進行,畢竟,霍金是一個有著極嚴重殘疾的患者,闡述的又是艱深難懂的天體物理理論。然而,由于霍金的機智、幽默,見面會竟然是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的。
“活潑好動”的霍金
當講完一段嚴肅的話題之后,霍金突然摁動摁鈕,顯示屏上出現(xiàn)了幾個稀奇古怪的人形,正當人們回不過神來時,霍金的助手解釋說:這是霍金虛擬的外星人,他認為外星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在場的人無不捧腹大笑。見面會后,霍金堅持不要別人幫忙,要自己摁動摁鈕,“駕駛”著輪椅“走”下講臺,“走”進電梯。
身患絕癥的霍金熱愛生活、熱愛親人、熱愛事業(yè)。另一位物理學家說:我們都熱愛物理學,但是,他的愛更強烈。霍金盡量保持樂觀心態(tài),他熱愛音樂,甚至熱愛“跳舞”。在一次國際性的學術會議間歇,他提議大家來跳舞,他自己摁動著摁鈕,在大廳中央旋轉,感受一個舞者的歡樂;查理王子接見他時,他還轉動輪椅顯示自己的靈活,結果壓了查理王子的腳趾,因此,英國有媒體稱幾乎不能動的霍金其實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
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否超越絕癥呢?
瑞金醫(yī)院的陳教授認為,精神的力量只是一個方面,一定還有疾病自身發(fā)展的軌跡。所謂絕癥,是針對絕大多數(shù)情況來說的,不排除個體差異。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的張海音主任認為:堅強的性格、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助于疾病的治療,但所謂戰(zhàn)勝疾病就有很大偶然性了。他舉例說:我認識一位醫(yī)學院的教授,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后,請假回家休息。他決心把畢生心血凝結為一部醫(yī)學專著,這是平常工作忙碌時無暇顧及的。他全心全意撲在著書立說上。然而,醫(yī)學專著的出版比寫作更困難,完稿后,他四處奔波,希望有出版社能出版、發(fā)行,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完全忘了自己的病。新書上市,他才想到去檢查,結果他的癌癥竟然好了。醫(yī)學上說癌癥有自愈傾向,也就是說自己痊愈了。當然,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如果這個例子不夠典型的話,可以去看一看癌癥俱樂部,可以看見許多帶著絕癥頑強地生活了若干年的抗癌明星。霍金21歲被確診為盧伽雷氏病后,他戀愛、結婚,科研進展也很快,他甚至生了孩子,他那豁達的心胸和堅強的意志力確實大大減緩了疾病的進程。
張主任表示:具有堅強的性格和樂觀的心態(tài)未必能戰(zhàn)勝疾病。許多意志剛強的人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但是,如果身患絕癥者怨天尤人,悲觀絕望則注定會加快生命的終結,這卻是必然的。摘自《中華養(yǎng)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