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代文人養(yǎng)生八法

    在我國古代的文人中,無論是文學家、思想理論家,還是醫(yī)學家,活至六、七十歲,甚至八、九十歲高壽者,不乏其人。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摸索出許多養(yǎng)生方法,這對我們后人,尤其是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借鑒。

    1.睡眠法:南宋大詩人陸游,享年85歲,一生為后世留下9000余首詩篇,其養(yǎng)生方法是注重睡眠。他晚間讀書,一般以二更鼓盡(晚10點左右)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疲勞和精神疲勞的最好方法。經(jīng)常熬夜,必然頭昏腦脹,不僅妨礙記憶、思維能力,而且影響人的壽命。

    2.靜坐法:北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蘇軾推崇靜坐養(yǎng)生法。他曾在廣東儋縣建“一息軒”,并題詩:“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靜坐法要求坐姿端正,兩目微閉,全身放松呼吸,寧神靜志,意守丹田。每次靜坐時間可在15分鐘至半小時,是持續(xù)用腦過程中十種良好的休息方法。

    3.散步法:散步是一種輕微活動,對長期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尤為適合。古人強調每次進餐后不宜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寢。如南朝齊梁的思想家、醫(yī)學家陶弘景就說過:“飲食不可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吧⒉綍r應徐步緩行,年老體弱者不妨帶一根拐杖,必要時可駐足而歇息。

    4.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僅是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也有助于保持頭腦清醒,身心舒暢,消除疲勞。宋代文人沈存中說過:“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數(shù)沐浴……則神安道勝也?!薄抖Y記·內則》也提出“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要求。

    5.閑賞法:看書、作文之余,在園栽花種草,飼鳥養(yǎng)魚,在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中,能陶冶情趣,協(xié)調生活節(jié)奏。明代詩人、戲曲家高濂曾著《燕閑清賞箋》把鑒賞清玩作為文人養(yǎng)生的一項重要內容。

    6.吟詩法:陸游有詩云:“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湯,吾詩讀罷自醒然。“吟誦一首好的詩詞,不僅給人的聽覺器官以美的享受,而且通過人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心理效應。這種作用,或蕩滌肺腑,或激勵志操,或悅性怡情,或寧神忘痛,對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7.逸游法:蘇軾說過:“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白鎳赜蜻|闊,山河秀麗,古人早就有“春日踏青遠足,秋日登高望遠“之說。投身自然,探奇攬勝,陶醉于江河湖泊之中,能令人心曠神怡,疲憊、悶郁便自然消失。

    8.臥游法:年高體弱后,無力外出逸游名山大川,可將眾多的山水畫掛在居室四壁。盡管足不出戶,亦可臥而賞之。元朝名畫家倪瓚在《顧仲贄見訪》詩中稱之為“一畦札菊為供具,滿壁江山作臥游“。觀賞者在欣賞中回味游山水時的情景,從而將病痛漸漸遺忘。

    摘自:《民族醫(yī)藥報》文/老馬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春天呢,中醫(yī)認為屬木,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一些樹木啊,草木啊都開始生長發(fā)芽了,那么這個時候呢,人體呢,也會出現(xiàn)這個木氣偏旺的情況,人體的木呢,中醫(yī)認為對應著我們的肝,肝屬木,這個時候肝木偏旺,郁而化火的情況比較多見了,那么最近呢,......
  • 這個患者是一個小患者,21歲,馬女士,她是一個學生,她來的主要就是口臭,牙齦愿意出血,早晨起來口內出血比較明顯,自己刷牙呀,漱口就覺得口里邊兒有腥味兒,平素呢她吃飯是喜歡吃冷飲,大便還常常干燥,有點面紅目赤,那么看她的舌象呢?就是舌紅苔薄黃......
  • 那么首先一點,大家要辨別自己是不是失眠,有一些人呢,可能最近出現(xiàn)了一些煩心事兒,或者是感覺生活上有些不如意,但是過兩三天解決之后,那么就可以正常入睡,那么這些人群呢?我們可以不把它當做失眠,換句話說,偶爾出現(xiàn)的一兩次失眠,大家不要去緊張,也......
  • 這是一個趙先生, 31歲,主訴是胃疼六個月,這三天比較重,那么這個患者,是沒有明確的原因就出現(xiàn)了胃疼,胃脹,然后有惡心,嘔吐,噯氣。善嘆息,胃鏡檢查呢,十二指腸球部有一個潰瘍,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及時治療,他現(xiàn)在主要癥狀還是胃疼,胃脹,然后有惡......
  • 今天分享這個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歲,他的主訴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時成粥狀,大便也不太規(guī)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瀉發(fā)作,尤其還是勞累時比較重,情緒波動的時候也比較嚴重。在當?shù)厮赃^不少的中藥,癥狀改善不是很明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