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生路漫漫,到了晚年每個人的心中都珍藏著一份自己的生命履歷,那里面有歡笑溫馨,也有難言的苦楚,而人到晚年,如何才能做到心靜如水、快樂從容呢?
“平橋遠水詩千里,錦樹濃花月一鉤“。這是懸掛在高玉倩家客廳里的一幅書法作品。它也恰好反映出了高玉倩晚年生活的心境。
“我是個孤兒,出生后寄養(yǎng)在北京的一個老太太家。由于家里日子過不下去了,就讓我出去學戲找碗飯吃。于是我就只身去了山東,那時候我才8歲。過了兩年,‘七七事變’時我又回到北京,進了中華戲校,正式拜師學藝,從此開始了搭班唱戲的生涯。
“我的童年是凄苦的,缺少親人的幫助和愛撫,也上不起學。但正因為無所依賴,我從小就打下了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奮斗、自強不息,才能求得生存的思想基礎?!?/p>
高玉倩最開始學戲,學的是花旦行當,還拜過梅蘭芳為師。但當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需要李奶奶這一老旦角色時,當時已經36歲的她,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從花旦改成了老旦。唱戲的人都知道,改行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高玉倩當時已近中年,其意志力和勇氣就可想而知了。從那時起,直到老年,她對藝術的追求仍孜孜不倦,嘗試了各種藝術形式,舞臺、銀幕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高玉倩一生追求事業(yè),對金錢財富看得很淡。對社會、對生活、對他人無過高要求,只要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對住了28年連下水道都沒有的大雜院,她從不抱怨;對癱在床的婆婆盡心服侍,直至老人去世;對兒女盡量去體貼、去理解;對朋友和同事永遠不做有損于他們的事。
現(xiàn)在有的年輕人常說:別活得太累。她說:“我雖然上了年紀,但生活得并不累,有些老年人對新生事物看不慣,仿佛如今什么都不如從前。我認為,對待新事物,應該盡量去理解,這樣就容易接受了。我非常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愿意理解他們,從心理上接近他們,事實上這對老年人來說是件好事”。
高玉倩平時生活閑適隨意。她每天堅持遛彎兒,走得遠了,累了就把報紙往地上一鋪,席地而坐;餓了就買塊烤白薯或煎餅果子,在街上就吃起來。她說:“人還是要自然一些才好,我的天性趨向自然,并且非常珍視它?!?/p>
這種“天性”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對兒女的終身大事從不包辦代替。她認為,只要兩人有感情就行,她不會反對。平時,她從不強求孩子們與她一起過周末或度假,就連春節(jié)也不強求團聚在一起。談到長壽問題,高玉倩說:“健康長壽嘛,就得健康地長壽,不然的話,病病歪歪的,長壽了也沒意義?!?/p>
她曾在北京電視臺主持過3年的《老年之家》節(jié)目,對中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有著獨到的見解。
每天,她總要從樓上走下來散散步,她將此稱為“接一接地氣”。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不吃刺激性強的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在總結自己的養(yǎng)生體會時,她說:“還是那句話,就是保持良好心境,俗話說‘七分精神,三分養(yǎng)病‘,精神的作用大著呢!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guī)律,驚慌、懼怕都是沒有用的。生活有這一站,也必然要走到下一站,關鍵是要從生活當中挖掘出新的東西,充實自己,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寧靜?!?/p>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生路漫漫,到了晚年每個人的心中都珍藏著一份自己的生命履歷,那里面有歡笑溫馨,也有難言的苦楚,而人到晚年,如何才能做到心靜如水、快樂從容呢?
“平橋遠水詩千里,錦樹濃花月一鉤“。這是懸掛在高玉倩家客廳里的一幅書法作品。它也恰好反映出了高玉倩晚年生活的心境。
“我是個孤兒,出生后寄養(yǎng)在北京的一個老太太家。由于家里日子過不下去了,就讓我出去學戲找碗飯吃。于是我就只身去了山東,那時候我才8歲。過了兩年,‘七七事變’時我又回到北京,進了中華戲校,正式拜師學藝,從此開始了搭班唱戲的生涯。
“我的童年是凄苦的,缺少親人的幫助和愛撫,也上不起學。但正因為無所依賴,我從小就打下了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奮斗、自強不息,才能求得生存的思想基礎?!?/p>
高玉倩最開始學戲,學的是花旦行當,還拜過梅蘭芳為師。但當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需要李奶奶這一老旦角色時,當時已經36歲的她,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從花旦改成了老旦。唱戲的人都知道,改行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高玉倩當時已近中年,其意志力和勇氣就可想而知了。從那時起,直到老年,她對藝術的追求仍孜孜不倦,嘗試了各種藝術形式,舞臺、銀幕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高玉倩一生追求事業(yè),對金錢財富看得很淡。對社會、對生活、對他人無過高要求,只要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對住了28年連下水道都沒有的大雜院,她從不抱怨;對癱在床的婆婆盡心服侍,直至老人去世;對兒女盡量去體貼、去理解;對朋友和同事永遠不做有損于他們的事。
現(xiàn)在有的年輕人常說:別活得太累。她說:“我雖然上了年紀,但生活得并不累,有些老年人對新生事物看不慣,仿佛如今什么都不如從前。我認為,對待新事物,應該盡量去理解,這樣就容易接受了。我非常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愿意理解他們,從心理上接近他們,事實上這對老年人來說是件好事”。
高玉倩平時生活閑適隨意。她每天堅持遛彎兒,走得遠了,累了就把報紙往地上一鋪,席地而坐;餓了就買塊烤白薯或煎餅果子,在街上就吃起來。她說:“人還是要自然一些才好,我的天性趨向自然,并且非常珍視它?!?/p>
這種“天性”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對兒女的終身大事從不包辦代替。她認為,只要兩人有感情就行,她不會反對。平時,她從不強求孩子們與她一起過周末或度假,就連春節(jié)也不強求團聚在一起。談到長壽問題,高玉倩說:“健康長壽嘛,就得健康地長壽,不然的話,病病歪歪的,長壽了也沒意義?!?/p>
她曾在北京電視臺主持過3年的《老年之家》節(jié)目,對中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有著獨到的見解。
每天,她總要從樓上走下來散散步,她將此稱為“接一接地氣”。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不吃刺激性強的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在總結自己的養(yǎng)生體會時,她說:“還是那句話,就是保持良好心境,俗話說‘七分精神,三分養(yǎng)病‘,精神的作用大著呢!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guī)律,驚慌、懼怕都是沒有用的。生活有這一站,也必然要走到下一站,關鍵是要從生活當中挖掘出新的東西,充實自己,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寧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