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醫(yī)將小兒手足心發(fā)熱分為疳積蓄熱和陰虧生熱兩種。
疳積蓄熱:患兒的癥狀表現為手足心發(fā)熱,面黃肌瘦,腹部脹大,食欲不佳,大便較稀并多有不消化食物等。發(fā)病初期可選用消疳理脾湯(三棱、盜術、青皮、陳皮、蘆薈、檳榔、使君子各5克,甘草、黃連各3克,麥芽、神曲各12克),并用人參、白術各5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紗布包好,與大米共煮粥作為正餐食用。
陰虛生熱:這部分小兒常表現為手足心發(fā)熱,精神萎靡,咳嗽少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熱,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若干咳、食少、便干明顯的,可食用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甘草、桑葉、天花粉各10克,地骨皮5克,胡黃連3克);若孩子表現出煩躁、睡眠欠佳,可用酸棗仁湯(酸棗仁、川穹、知母各5克,甘草3克,遠志2克,知母5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醫(yī)將小兒手足心發(fā)熱分為疳積蓄熱和陰虧生熱兩種。
疳積蓄熱:患兒的癥狀表現為手足心發(fā)熱,面黃肌瘦,腹部脹大,食欲不佳,大便較稀并多有不消化食物等。發(fā)病初期可選用消疳理脾湯(三棱、盜術、青皮、陳皮、蘆薈、檳榔、使君子各5克,甘草、黃連各3克,麥芽、神曲各12克),并用人參、白術各5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紗布包好,與大米共煮粥作為正餐食用。
陰虛生熱:這部分小兒常表現為手足心發(fā)熱,精神萎靡,咳嗽少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熱,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若干咳、食少、便干明顯的,可食用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甘草、桑葉、天花粉各10克,地骨皮5克,胡黃連3克);若孩子表現出煩躁、睡眠欠佳,可用酸棗仁湯(酸棗仁、川穹、知母各5克,甘草3克,遠志2克,知母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