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尋常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腫瘤,中醫(yī)稱“千日瘡”,俗稱“刺瘊”、“瘊子”等。
[臨床表現]
1.初起為針尖大的丘疹,漸漸擴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圓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質堅硬,呈灰黃、污黃或污褐色。
2.好發(fā)于手指、手背、足緣等處。
3.數目不等,初起多為一個,以后可發(fā)展為數個到數十個。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壓痛。
4.病程慢性,部分可自愈。
5.跖疣是發(fā)生于足底的尋常疣。由于局部壓迫、摩擦,表面形成黃色胼胝狀,如以小刀削去此層,即可見白色軟刺狀疣體,表面常有散在小黑點。
6、發(fā)生在甲緣者,可破壞指甲生長。
7、特殊類型:(1)絲狀疣:好發(fā)于眼瞼、頸、頦部等處,多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出;(2)指狀疣:發(fā)生一簇參差不齊的多個指狀突起,尖端為角質樣棘刺,數目多少不等,常發(fā)于頭皮,也可發(fā)于面部、趾間。
[診斷]
1.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即可診斷。
2.跖疣應與雞眼鑒別。后者多見于足緣、足趾或足底壓迫處,有圓錐形角質栓,疣體中央呈輪狀角質中心核,壓痛較跖疣更明顯。
現代醫(yī)學治療常采用冷凍,激光,外科切除,放射療法,免疫療法等。但容易反復。
發(fā)病機理是由風邪搏于肌肉而變化。也有認為肝主筋,肝失血養(yǎng),肝氣外發(fā),而生疣贅?;蛞蚋问s養(yǎng),失其藏血之功,導致血枯升燥。筋氣外發(fā)于肌膚,復遭風毒之邪相乘,而致血瘀,肌膚不潤而生苦筋箭。
[臨床療效]臨床治療130例,痊愈115例,好轉15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尋常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腫瘤,中醫(yī)稱“千日瘡”,俗稱“刺瘊”、“瘊子”等。
[臨床表現]
1.初起為針尖大的丘疹,漸漸擴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圓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質堅硬,呈灰黃、污黃或污褐色。
2.好發(fā)于手指、手背、足緣等處。
3.數目不等,初起多為一個,以后可發(fā)展為數個到數十個。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壓痛。
4.病程慢性,部分可自愈。
5.跖疣是發(fā)生于足底的尋常疣。由于局部壓迫、摩擦,表面形成黃色胼胝狀,如以小刀削去此層,即可見白色軟刺狀疣體,表面常有散在小黑點。
6、發(fā)生在甲緣者,可破壞指甲生長。
7、特殊類型:(1)絲狀疣:好發(fā)于眼瞼、頸、頦部等處,多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出;(2)指狀疣:發(fā)生一簇參差不齊的多個指狀突起,尖端為角質樣棘刺,數目多少不等,常發(fā)于頭皮,也可發(fā)于面部、趾間。
[診斷]
1.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即可診斷。
2.跖疣應與雞眼鑒別。后者多見于足緣、足趾或足底壓迫處,有圓錐形角質栓,疣體中央呈輪狀角質中心核,壓痛較跖疣更明顯。
現代醫(yī)學治療常采用冷凍,激光,外科切除,放射療法,免疫療法等。但容易反復。
發(fā)病機理是由風邪搏于肌肉而變化。也有認為肝主筋,肝失血養(yǎng),肝氣外發(fā),而生疣贅?;蛞蚋问s養(yǎng),失其藏血之功,導致血枯升燥。筋氣外發(fā)于肌膚,復遭風毒之邪相乘,而致血瘀,肌膚不潤而生苦筋箭。
[臨床療效]臨床治療130例,痊愈115例,好轉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