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元四大家——張從正

    張從正,(約公元1156——1228)字子和,號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今河南雎縣蘭考一帶)人。幼承庭訓,習醫(yī)文為業(yè),興定中入太醫(yī)院任職,不久辭去,回鄉(xiāng)里懸壺,謂門庭若市。張氏畢生上研靈素,下通百家,忙于診務而疏于書作,后世傳《儒門事親》十五卷,據(jù)考前三卷為張氏親撰,后十二卷則由其門人麻知己、常仲明等整理而成。

    張氏私淑“寒涼派”——劉完素之理論,力矯世醫(yī)好用溫補之時弊,宗內難之經(jīng)旨,師仲景之汗、吐、下三法,創(chuàng)立以“攻邪派”為核心的理論學說,現(xiàn)列其主要觀點如下:

    1、倡祛邪扶正法。

    2、有邪應先攻邪,邪祛正安。

    3、攻邪應就其近而祛之,如在上者吐之,在下者瀉之,在表者汗之等。

    4、養(yǎng)生當用食補,治病易用藥攻。

    5、藥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且張氏憑其深厚的臨床經(jīng)驗,對汗、吐、下法提出了新的見解,擴充了仲景在《傷寒論》中應用汗、吐、下三法的范疇。張從正所論三法,不為單純之發(fā)汗、涌吐、瀉下,實則為多法聯(lián)用,以消疾祛病,其將三法的傳統(tǒng)概念升華擴展,對完善中醫(yī)學“治則”理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且因從正之“攻邪論”對后來“瑾愿意學”的繁榮及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學后又有麻知己、常仲明、張伯全等領承其旨,使張氏理論得列流傳,從而形成金元醫(yī)學的一大學派——“攻下派”??紡垙恼€曾撰有《張氏經(jīng)驗方》及《傷寒心鏡》等,惜失傳,慎憾。

更多中藥材
  • 當我們身體得了風寒感冒的時候,千萬別再喝冷水!《靈樞》記載,“形寒,寒飲則傷肺”,就是說呢,身體受了風寒,再喝涼水,兩韓共同侵襲,就會損傷肺臟。......
  • 夏季感冒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夏季呢,天氣濕熱,我們又喜歡在空調房里面吃西瓜、冰棍,這個時候容易形成外感風寒夾濕證。有個治療暑濕感冒的方劑叫香薷散,出自《溫病條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樸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療暑熱的同時,還能兼顧脾胃,祛脾胃之......
  • 所謂病從口入,戊肝病毒會通過被污染的飲用水、肉類、海鮮、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間接的經(jīng)消化道傳播。大多數(shù)人呢,被感染后會出現(xiàn)惡心、疲勞、胃口不好、黃疸等癥狀。不干呢是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其次它還會通過接觸母嬰血液等進行傳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發(fā),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離兩周,甚至更長時間,這個有些人就開始睡眠逐漸不規(guī)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劇,要么打游戲,有些朋友問我呢,這算不算熬夜啊,這個睡眠時間也夠啊,我也沒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訴大家,這也是熬夜的一種。......
  • 今天我就分別給大家講一講,每個人他的病因不同,體質不同。第一種是濕熱性出汗,這個患者體內濕氣比較重,加上蘊久生熱,這個熱邪蒸騰這個濕氣到達面部產(chǎn)生了出汗,那這樣的病人可能沒有明顯的誘因,因為濕氣比較重,可能總感覺頭面部或者這個頭發(fā)上濕濕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