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他汀類藥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此類藥物除了有調脂和減少斑塊脂質作用外,還可改善內皮功能,改變斑塊細胞成分,抑制炎癥及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刺激缺血組織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等作用。因而,他汀類藥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且在臨床應用上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現(xiàn)簡述于下。
治療高脂血癥
他汀類藥物是治療各種高膽固醇(CH)血癥的主要藥物。目前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有5種,按相同劑量的調脂強度依次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韭宸ニ。酒辗ニ『头ニ F湔{脂作用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作用最強,為18%~55%;可略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為5%~15%;降低甘油三酯作用較弱,約為7%~30%,還可降低載脂蛋白B。亦有報告56例高甘油三酯(TG)血癥患者,平均TG為6.8毫摩爾/升,阿托伐他汀可顯著降低TG27%~46%。有人建議,如LDL-C≥3.36毫摩爾/升,而TG有所增高時,首選調脂藥仍是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調脂呈劑量依賴性,當劑量加大1倍時,降總膽固醇(TC)、LDL-C幅度各增加5%、7%。長期應用可保持療效,但也可能出現(xiàn)療效減退的“逃逸”現(xiàn)象。
防治冠心病
大量的循證醫(yī)學資料證明,他汀類藥物可使非冠心病或冠心?。–HD)患者在臨床上獲益,CHD一級預防試驗WOSCOPS(n=6954)、AFCAPS/Tex、CAPS(n=5603)、AS鄄COT-LLA(n=10305),分別對無CHD病史者應用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療3.3~5.2年,得出他汀類藥可使致死性CHD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降低、心血管事件減少、血管重建術需求降低等主要結果。CHD二級預防試驗4S(n=4444)、CARE(n=4159)、LIPID(n=9014)和GREACE(n=1600),對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分別應用他汀藥治療平均3~6年,結果出現(xiàn)CHD病死率減少、心血管事件不同程度減少、總病死率降低等療效。最近CHD一級與二級預防合并試驗中,心臟保護試驗(HPS)(n=20536)中試驗對象服用辛伐他汀近6年,結果發(fā)現(xiàn)CHD發(fā)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危險均下降;5804例PROSPER對象均為老年患者,普伐他汀治療3.2年后,CHD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危險減少。
有報告用辛伐他汀10毫克/天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治療,4周后隨著血脂下降,運動試驗ST段改善,運動耐量增加,缺血閾值顯著上升,同時前臂血管反應性也明顯改善;有人對SAP用他汀類藥物治療,48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顯示治療組ST段改變減少,以上均提示他汀類藥物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心病對照組有40%~50%的患者常見斑塊進展,而他汀類藥物治療組斑塊進展則減少1/3以上,對照組斑塊消退者小于10%,而他汀組斑塊消退率卻高達30%以上,較對照組高2倍多。
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許多資料表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無論表現(xiàn)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非Q波心肌梗死(MQMI)還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均應在發(fā)病早期快速、積極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以增加生存率,減少心臟缺血事件及死亡危險。2001年MIRACL試驗資料顯示,包含3086例患者的LIAP和NQMI試驗在24~96小時內服用阿托伐他?。?0毫克/天)或安慰劑,隨訪6周,治療組LDL-C平均降低至1.9毫摩爾/升,主要終點事件危險減少16%(P=0.048)。最近瑞典的一項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應用他汀類藥物,生存率明顯提高,入院期間即開始服用,一年病死率明顯減少(RR=0.75)。PURSUIT試驗入選3700例無ST抬高的ACS患者,住院期間用他汀類藥物,6個月病死率明顯降低,并且開始60天就受益。
治療糖尿病
Ⅱ型糖尿?。―M)和動脈粥樣硬化(AS)一樣,是部分炎癥性疾病,這已被很多研究資料所證實。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年女性血中C反應蛋白(CRP)升高,將來發(fā)生DM危險性可增加4倍。WOSCORS試驗表明,普伐他汀40毫克/天對CHD一級預防,可降低Ⅱ型DM危險30%(P=0.042)。最近HPS的DM亞組分析資料指出,辛伐他汀40毫克/天對5963例DM患者治療,5年后主要心腦血管事件明顯降低約1/4,對無閉塞性動脈病者,事件下降率更高達33%,即使基線LDL-C<3.0毫摩爾/升,事件下降率達27%(P<0.0007)。DM不同類型、病程、血糖控制與否,高齡(65歲以上)或伴高血壓、TC<5.0毫摩爾/升等,均相應降低危險性約1/4。2003年,Collins等報告認為,不論基礎CH水平如何,他汀類藥物應作為具有主要心血管事件高危性的DM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
治療其他疾病
國外有試驗持續(xù)5年用伐洛他汀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Post-CABG)后,結果顯示,該藥可減緩AS進展,并有降低血運重建術需求的可能性。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比未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而CRP升高者相比,再發(fā)冠狀動脈事件明顯減少。亦有報道心臟移植術后,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早期使用他汀類藥物者,移植血管病發(fā)生率為24.4%,而對照組為54.7%(P<0.02)。在CHD二級預防試驗中,他汀類藥物對CHD患者還具有降低腦卒中危險性,其降低率為28%(4S)、27%(CARE)、19%(LIPID),GREACE試驗的研究結果顯示,3年腦卒中發(fā)生率也明顯減少(RR為0.53)。他汀類藥物還可治療肥厚性心肌?。℉CM)、心力衰竭(HF)、心房顫動(AF)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他汀類藥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此類藥物除了有調脂和減少斑塊脂質作用外,還可改善內皮功能,改變斑塊細胞成分,抑制炎癥及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刺激缺血組織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冠狀動脈管腔直徑等作用。因而,他汀類藥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且在臨床應用上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現(xiàn)簡述于下。
治療高脂血癥
他汀類藥物是治療各種高膽固醇(CH)血癥的主要藥物。目前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有5種,按相同劑量的調脂強度依次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韭宸ニ。酒辗ニ『头ニ F湔{脂作用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作用最強,為18%~55%;可略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為5%~15%;降低甘油三酯作用較弱,約為7%~30%,還可降低載脂蛋白B。亦有報告56例高甘油三酯(TG)血癥患者,平均TG為6.8毫摩爾/升,阿托伐他汀可顯著降低TG27%~46%。有人建議,如LDL-C≥3.36毫摩爾/升,而TG有所增高時,首選調脂藥仍是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調脂呈劑量依賴性,當劑量加大1倍時,降總膽固醇(TC)、LDL-C幅度各增加5%、7%。長期應用可保持療效,但也可能出現(xiàn)療效減退的“逃逸”現(xiàn)象。
防治冠心病
大量的循證醫(yī)學資料證明,他汀類藥物可使非冠心病或冠心?。–HD)患者在臨床上獲益,CHD一級預防試驗WOSCOPS(n=6954)、AFCAPS/Tex、CAPS(n=5603)、AS鄄COT-LLA(n=10305),分別對無CHD病史者應用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療3.3~5.2年,得出他汀類藥可使致死性CHD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降低、心血管事件減少、血管重建術需求降低等主要結果。CHD二級預防試驗4S(n=4444)、CARE(n=4159)、LIPID(n=9014)和GREACE(n=1600),對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分別應用他汀藥治療平均3~6年,結果出現(xiàn)CHD病死率減少、心血管事件不同程度減少、總病死率降低等療效。最近CHD一級與二級預防合并試驗中,心臟保護試驗(HPS)(n=20536)中試驗對象服用辛伐他汀近6年,結果發(fā)現(xiàn)CHD發(fā)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危險均下降;5804例PROSPER對象均為老年患者,普伐他汀治療3.2年后,CHD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危險減少。
有報告用辛伐他汀10毫克/天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治療,4周后隨著血脂下降,運動試驗ST段改善,運動耐量增加,缺血閾值顯著上升,同時前臂血管反應性也明顯改善;有人對SAP用他汀類藥物治療,48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顯示治療組ST段改變減少,以上均提示他汀類藥物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心病對照組有40%~50%的患者常見斑塊進展,而他汀類藥物治療組斑塊進展則減少1/3以上,對照組斑塊消退者小于10%,而他汀組斑塊消退率卻高達30%以上,較對照組高2倍多。
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許多資料表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無論表現(xiàn)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非Q波心肌梗死(MQMI)還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均應在發(fā)病早期快速、積極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以增加生存率,減少心臟缺血事件及死亡危險。2001年MIRACL試驗資料顯示,包含3086例患者的LIAP和NQMI試驗在24~96小時內服用阿托伐他?。?0毫克/天)或安慰劑,隨訪6周,治療組LDL-C平均降低至1.9毫摩爾/升,主要終點事件危險減少16%(P=0.048)。最近瑞典的一項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應用他汀類藥物,生存率明顯提高,入院期間即開始服用,一年病死率明顯減少(RR=0.75)。PURSUIT試驗入選3700例無ST抬高的ACS患者,住院期間用他汀類藥物,6個月病死率明顯降低,并且開始60天就受益。
治療糖尿病
Ⅱ型糖尿?。―M)和動脈粥樣硬化(AS)一樣,是部分炎癥性疾病,這已被很多研究資料所證實。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年女性血中C反應蛋白(CRP)升高,將來發(fā)生DM危險性可增加4倍。WOSCORS試驗表明,普伐他汀40毫克/天對CHD一級預防,可降低Ⅱ型DM危險30%(P=0.042)。最近HPS的DM亞組分析資料指出,辛伐他汀40毫克/天對5963例DM患者治療,5年后主要心腦血管事件明顯降低約1/4,對無閉塞性動脈病者,事件下降率更高達33%,即使基線LDL-C<3.0毫摩爾/升,事件下降率達27%(P<0.0007)。DM不同類型、病程、血糖控制與否,高齡(65歲以上)或伴高血壓、TC<5.0毫摩爾/升等,均相應降低危險性約1/4。2003年,Collins等報告認為,不論基礎CH水平如何,他汀類藥物應作為具有主要心血管事件高危性的DM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
治療其他疾病
國外有試驗持續(xù)5年用伐洛他汀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Post-CABG)后,結果顯示,該藥可減緩AS進展,并有降低血運重建術需求的可能性。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比未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而CRP升高者相比,再發(fā)冠狀動脈事件明顯減少。亦有報道心臟移植術后,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早期使用他汀類藥物者,移植血管病發(fā)生率為24.4%,而對照組為54.7%(P<0.02)。在CHD二級預防試驗中,他汀類藥物對CHD患者還具有降低腦卒中危險性,其降低率為28%(4S)、27%(CARE)、19%(LIPID),GREACE試驗的研究結果顯示,3年腦卒中發(fā)生率也明顯減少(RR為0.53)。他汀類藥物還可治療肥厚性心肌?。℉CM)、心力衰竭(HF)、心房顫動(A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