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 拼音:na
  • 注音:ㄋㄚ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AXMW
  • 五筆98:AXMW
  • 五行:
  • Unicode:U+84B3
  • 四角號(hào)碼:44927
  • 倉頡輸入法:TVF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蒳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蒳字筆順
    橫豎豎折折捺捺捺捺豎折撇捺
  • 蒳字的組詞
    艾蒳
  • 基本解釋

    nà ? ㄋㄚˋ ◎ 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葉如棕櫚。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nà? 〈名〉 植物名。蒳子。棕櫚科檳榔屬的一種 [name of a plant] 蒳,草樹也,葉如桳櫚而小,三月采其葉細(xì)破陰干之,味近苦而有甘。——《文選》劉良注引《異物志》

  • 漢語字典

    [①][nà][《廣韻》奴答切,入合,泥。]植物名。

    音韻參考

    [廣 韻]:奴荅切,入27合,nà,咸開一入覃泥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蒳;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1050第02【唐韻】奴荅切,音納。香草。【左思·吳都賦】草則藿蒳、豆蔲。【註】蒳,草樹也,葉如栟櫚而小,採其葉隂乾之,幷雞舌香食,益美。 又【齊民要術(shù)】山?榔,一名蒳子?!∮纸嫔i,香名。
  • 字源字形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