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shī
  • 拼音:shi
  • 注音: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FFBH
  • 五筆98:FFBH
  • 五行:
  • Unicode:U+90BF
  • 四角號碼:47327
  • 倉頡輸入法:GINL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676
提交資料
  • 邿字拼音(帶聲調(diào))
    shī
  • 邿字筆順
    橫豎橫橫豎捺折豎
  • 基本解釋

    shī ? ㄕˉ ◎ 古國名,中國春秋時(shí)屬魯,在今山東省濟(jì)寧市東南。 ◎ 山名,在中國山東省平陰縣西。 ◎ 姓。

  • 漢語字典

    [①][shī][《廣韻》書之切,平之,書。](1)古國名,春秋時(shí)為魯所滅。在今山東省濟(jì)寧市東南。妊姓。(2)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平陰縣西。

    音韻參考

    [廣 韻]:書之切,上平7之,shī,止開三平之書[平水韻]:上平四支[粵 語]:s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 邿;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270第15【唐韻】書之切【集韻】【正韻】申之切【韻會】商支切,??音詩?!菊f文】附庸國。【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驹]】邿,小國也。任城亢父縣有邿亭?!∮稚矫??!咀髠鳌は迨四辍课航{、欒盈以下軍克邿?!驹]】平隂西有邿山。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