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i
  • 注音:ㄑㄧˊ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UKHJ
  • 五筆98:UKHJ
  • 五行:
  • Unicode:U+7AD2
  • 四角號(hào)碼:00621
  • 倉頡輸入法:YTNR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竒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竒字筆順
    捺橫捺撇橫豎折橫豎
  • 基本解釋

    qí ? ㄑㄧˊ ◎ 古同“奇”。

  • 漢語字典

    [①][qí][《廣韻》渠覊切,平支,羣。]亦作“竒1”。“畸2”的被通假字。“觭2”的被通假字。(1)珍奇;稀奇。(2)猶佳,妙。(3)出人意外,使人不測(cè)。多指奇兵或奇謀。(4)賞識(shí),看重。(5)指驚奇,驚異。(6)甚;非常。(7)助詞。參見“奇擎”。(8)姓。[②][jī][《廣韻》居宜切,平支,見。](1)單數(shù),耦之對(duì)。(2)零數(shù);馀數(shù)。(3)謂命運(yùn)不好,遇事不利。(4)詭異不正。參見“奇2衺”、“奇2車”。(5)特殊的,不同于正規(guī)的。(6)通“寄”。[③][yǐ][《集韻》隱綺切,上紙,影。]通“倚1”。

    音韻參考

    [廣 韻]:渠羈切,上平5支,qí,止開三平支B群[粵 語]:kei4

  • 字源字形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