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qín
  • 拼音:qin
  • 注音:ㄑㄧㄣ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7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AWYN
  • 五筆98:AWYN
  • 五行:
  • Unicode:U+82A9
  • 四角號(hào)碼:44207
  • 倉(cāng)頡輸入法:TOIN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3671
提交資料
  • 芩字拼音(帶聲調(diào))
    qín
  • 芩字筆順
    橫豎豎撇捺捺折
  • 芩字的組詞
    白芩 茯芩 條芩
  • 基本解釋

    qín ? ㄑㄧㄣˊ ◎ 〔黃芩〕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對(duì)生,花淡紫色,或帶青白色,根長(zhǎng)大,色深黃,可入藥。 ◎ 古書上指蘆葦一類的植物。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qín? 〈名〉 (1) 黃芩 [skullcap] 芩,芩草也?!墩f文》 食野之芩?!对?shī)·小雅·鹿鳴》 (2) 古書上指蘆葦一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對(duì)生,披針形,開淡紫色花。根黃色,中醫(yī)入藥,有清熱祛濕等作用

  • 漢語字典

    [①][qín][《廣韻》巨金切,平侵,羣。](1)蘆葦一類的植物。(2)黃岑。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侵部群母,g?m[廣 韻]:巨金切,下平21侵,qín,深開三平侵B群[平水韻]:下平十二侵[粵 語]:kam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芩; 康熙筆畫:10; 頁(yè)碼:頁(yè)1020第09【唐韻】巨金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渠金切,??音琴?!菊f文】草也?!驹?shī)·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芩。【疏】根如釵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wèi)草,真實(shí)牛馬亦喜食之?!∮贮S芩,藥名?!颈静菰]】芩者,黔也。黔乃黃黑之色也?!緞㈢づc兄子演書】黃芩一斤,皆所須也?!玖谠摹奎S芩以腐腸?!驹]】陶隱居云: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值孛??!疚褐尽|夷傳】廉斯鑡爲(wèi)辰韓大渠帥,從芩中乗大船,入辰韓。 又【玉篇】渠炎切【集韻】其淹切,??音黔。義同?!∮拄~音切,音吟。菜名。如蒜生水中。 或作???甲C:〔【詩(shī)】食野之芩?!臼琛扛玮O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wèi)草。其實(shí)牛馬亦喜食之?!场≈?jǐn)照原文其實(shí)改真實(shí)。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