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生僻字
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rǎn
  • 拼音:ran
  • 注音:ㄖㄢˇ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4
  • 漢字結(jié)構(gòu):獨體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MFD
  • 五筆98:MFD
  • 五行:
  • Unicode:U+5184
  • 四角號碼:77550
  • 倉頡輸入法:BM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冄字拼音(帶聲調(diào))
    rǎn
  • 冄字筆順
    豎折橫橫
  • 基本解釋

    rǎn ? ㄖㄢˇ ◎ 同“冉”。

  • 漢語字典

    [①][rǎn][《廣韻》而琰切,上琰,日。][《廣韻》汝鹽切,平鹽,日。]亦作“冄1”。(1)逐漸,漸進(jìn)。見“冉冉”。(2)柔弱。(3)龜甲的邊。(4)姓。冉2[nán][《集韻》那含切,平覃,泥。]亦作“冄1”。亦作“冄2”。亦作“1”。(1)漢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名。亦指其國名。(2)周時國名。

    音韻參考

    [廣 韻]:汝鹽切,下平24鹽,rán,咸開三平鹽A日[國 語]:rǎn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冂字部】 冄; 康熙筆畫:4; 頁碼:頁128第33【集韻】【韻會】??而琰切,音染?!菊f文】毛冄冄也?!拘煸弧績眩跻?。又【廣韻】冄冄,行貌。【楚辭·九章】時亦冄冄而將至?!卷崟坑中?。又【前漢·食貨志】元龜岠冄,長尺二寸?!驹]】冄,龜甲緣也。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