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gǔn
  • 拼音:gun
  • 注音:ㄍㄨㄣ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XJXX
  • 五筆98:XJXX
  • 五行:
  • Unicode:U+7EF2
  • 四角號碼:26112
  • 倉頡輸入法:VMAP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033
提交資料
  • 緄字拼音(帶聲調(diào))
    gǔn
  • 緄字筆順
    折折橫豎折橫橫橫折撇折
  • 緄字的組詞
    緄殽 緄淆 緄同 緄帶 緄邊 后緄
  • 基本解釋

    (緄) gǔn ?ㄍㄨㄣˇ ◎ 織成的帶子。 ◎ 繩。 ◎ 一種縫紉方法,沿著衣服等的邊緣縫上布條、帶子等(亦稱“滾邊”):緄邊。

    英文翻譯

    string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緄 gǔn? 〈名〉 (1) 織成的帶子 [band;tape] 緄,織帶也。從糸,昆聲?!墩f文》 竹閉緄縢?!对姟で仫L(fēng)·小戎》。傳:“繩也。” 緄帶?!逗鬂h書·南匈奴傳》。注:“織成布也?!? (2) 通“袞” (3) 帝王及公侯的禮服 [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 當(dāng)窮臺緄,松僑協(xié)軌?!獫h《領(lǐng)校巴郡太守樊敏碑》 (4) 袞職,三公之職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維時假階,將受緄職。——漢《衛(wèi)尉卿方碑》 (5) 通“昆”( kūn)。后代子孫 [descendants] 于是刊碑,以示后緄?!獫h《綏民校尉熊君碑》詞性變化 緄 gǔn? 〈動〉 (1) 用帶子保護(hù)、加強(qiáng)或裝飾 [band]。如:在褲口上緄一條邊 (2) 用彩帶或花邊裝飾 [trim]。如:在裙子上緄上花邊

  • 漢語字典

    [①][gǔn][《廣韻》古本切,上混,見。]“緄1”的繁體字。(1)繩。(2)編織的帶子。(3)見“緄邊”。(4)捆;束。[②][hùn][《集韻》戶袞切,上混,匣。]通“混1”?!熬i2”的繁體字。(1)混同。(2)緄戎,古西戎之一。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十三阮[粵 語]:gwan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緄;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944第25【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菊f文】繡帶也?!驹姟で仫L(fēng)】竹閉緄縢?!緜鳌烤i,繩也?!踞釢h·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驹]】緄,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p也?!∮帧炯崱繎跣柷?,音混?;煲幕蜃骶i?!臼酚洝ば倥珎鳌孔噪]以西有綿諸緄戎。【註】字當(dāng)爲(wèi)混?!∮帧炯崱抗珳喦校衾?。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