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a
  • 注音:ㄅㄚˋ
  • 部首筆畫:7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KHCN
  • 五筆98:KHCN
  • 五行:
  • Unicode:U+8DC1
  • 四角號碼:67117
  • 倉頡輸入法:RMA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跁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跁字筆順
    豎折橫豎橫豎橫折豎橫折
  • 基本解釋

    bà ? ㄅㄚˋ ◎ 〔跁跒〕不肯前。 ◎ 〔跁踦〕矮人。

  • 漢語字典

    [①][bà][《廣韻》傍下切,上馬,並。]見“跁跒”。[②][pá][《集韻》蒲巴切,平麻,並。](1)小兒匍匐稱跁。后通作“爬”。(2)見“跁2跒”。

    音韻參考

    [廣 韻]:傍下切,上35馬,bà,假開二上麻並[平水韻]:下平六麻[粵 語]:paa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中】【足字部】 跁;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222第24【廣韻】傍下切【集韻】部下切,??音罷。跁跒,行貌。【玉篇】跁跒,不肯前?!纠罱▌煸姟口曏灎?wèi)詩跁跒書?!∮帧炯崱科寻颓?,音爬?!绢惼口曏?,蹲也?!∮帧緩V韻】白駕切,音??。跁踦,短人?!∮帧炯崱坎交校翳??!绢惼砍F??,短貌。矲,或作跁?! 菊滞ā口暊?wèi)俗增,無意義。今俗謂小兒匍匐曰跁。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