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er
  • 注音:ㄋㄧˊ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獨體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VQB
  • 五筆98:EQB
  • 五行:
  • Unicode:U+5152
  • 四角號碼:77212
  • 倉頡輸入法:HXH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兒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兒字筆順
    撇豎橫折橫橫撇折
  • 基本解釋

    ér ? ㄦˊ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郳 ní 〈名〉 (1) 老人牙齒脫盡后重生的細齒。 黃發(fā)兒齒。——《詩·魯頌》 (2) 周朝國名 [Ni state],在今山東滕縣東南 (3) 姓,同“倪” (4) 另見 ér?“兒”

  • 漢語字典

    [①][ér][《廣韻》汝移切,平支,日。]亦作“児1”?!皟?”的繁體字。(1)嬰孩。(2)特指男孩。(3)兒女對父母的自稱。(4)南北朝時有對兄亦自稱“兒”者。(5)父母對兒女的稱呼。(6)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7)對年少男子的稱呼。(8)對情人的昵稱。猶言心肝。(9)輕蔑之詞,猶言小子。(10)人。(11)雄性。(12)詞尾。名詞詞尾。(13)詞尾。動詞詞尾。(14)詞尾。形容詞詞尾。(15)詞尾。量詞詞尾。[②][ní][《廣韻》五稽切,平齊,疑。]亦作“児2”。(1)“齯”的古字。參見“齯齒”。(2)姓。漢有兒寬。見《漢書》本傳。

    音韻參考

    [廣 韻]:汝移切,上平5支,ér,止開三平支A日[平水韻]:上平四支·上平八齊·入聲三覺[唐 音]:*nji?,nji?[國 語]:ér,er[粵 語]:ji4ngai4[閩南語]:ji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兒字部】 兒; 康熙筆畫:8; 頁碼:頁125第03〔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菊f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又【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又【韻會】姓也。漢有兒寬。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姓也?!厩皾h·藝文志】兒良一篇?!驹]】師古曰:六國時人也?!緝簩拏鳌績簩?,千乘人也。又【韻會】弱小也。通作倪?!久献印糠雌潇改???甲C:〔【說文】孩子也。象形。小兒頭囪未合?!场≈斦赵暮⒆痈娜孀?。頭囪改頭囟。〔【孟子】反其耄倪?!场≈斦赵碾D吒撵改摺?/dd>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