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gāo
  • 拼音:gao
  • 注音:ㄍㄠ
  • 部首筆畫:13
  • 總筆畫:21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FKUK
  • 五筆98:FKUK
  • 五行:
  • Unicode:U+9F1B
  • 四角號碼:44604
  • 倉頡輸入法:GEHOR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鼛字拼音(帶聲調(diào))
    gāo
  • 鼛字筆順
    橫豎橫豎折橫捺撇橫橫豎折捺撇折捺豎捺豎折橫
  • 鼛字的組詞
    云鼛
  • 基本解釋

    gāo ? ㄍㄠˉ ◎ 古代有事時用來召集人的一種大鼓:“以鼛鼓鼓役事。”

  • 漢語字典

    [①][gāo][《廣韻》古勞切,平豪,見。](1)大鼓。古代用于奏樂。(2)古代用于役事的鼓,長一丈二尺。

    音韻參考

    [上古音]:幽部見母,ku[廣 韻]:古勞切,下平6豪,gāo,效開一平豪見[平水韻]:下平四豪[粵 語]:gou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鼓字部】 鼛;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526第31【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菊f文】大鼓也。【廣韻】役事,車鼓長丈二尺?!局芏Y·地官·鼓人】以鼛鼓鼓役事?!驹姟ご笱拧奎幑母??!∮直咀髋V?!局芏Y·冬官考工記】爲(wèi)臯鼓,長尋有四尺?!∮秩~居尤切,音鳩?!驹姟ば⊙拧抗溺姺?,淮有三洲。又??。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