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ou
  • 注音:ㄩˊ
  • 部首筆畫:9
  • 總筆畫:1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MEJY
  • 五筆98:MEJY
  • 五行:
  • Unicode:U+9AC3
  • 四角號碼:76227
  • 倉頡輸入法:BBWL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8182
提交資料
  • 髃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髃字筆順
    豎折折捺折豎折橫橫豎折橫橫豎折豎橫捺
  • 基本解釋

    ǒu ? ㄡˇ ◎ 古同“腢”。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yú 〈名〉 肩前骨;肩頭 [front shoulder] 髃微起者曰小髃骨,小髃骨之前岐出者曰肩端?!濉?沈彤《釋骨》

  • 漢語字典

    [①][yú][《廣韻》遇俱切,平虞,疑。][《廣韻》五口切,上厚,疑。]肩前骨;肩頭。

    音韻參考

    [廣 韻]:虞俱切,上平10虞,yú,遇合三平虞疑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上】【骨字部】 髃;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450第17【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虞。與腢同?!菊f文】肩前也。【詩·小雅·大庖不盈傳】自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爲上殺?!踞屛摹磕U,本亦作髃。謂肩前兩閒骨?!∮帧緩V韻】五口切【集韻】【韻會】【正韻】語口切,??音偶。又【集韻】吾回切,音嵬。又五公切,音?。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