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qiāng
  • 拼音:qiang
  • 注音:ㄑㄧㄤ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GWYK
  • 五筆98:GWYK
  • 五行:
  • Unicode:U+7472
  • 四角號碼:18167
  • 倉頡輸入法:MGOIR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瑲字拼音(帶聲調(diào))
    qiāng
  • 瑲字筆順
    橫橫豎橫撇捺捺折橫橫撇豎折橫
  • 基本解釋

    qiāng ? ㄑㄧㄤˉ

  • 漢語字典

    [①][qiāng][《廣韻》七羊切,平陽,清。]“玱1”的繁體字。(1)象聲詞。玉相擊的聲音。(2)鳴響。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清母,tsiang[廣 韻]:七羊切,下平10陽,qiāng,宕開三平陽清[平水韻]:下平七陽[粵 語]:coeng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上】【玉字部】 瑲;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740第04【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說文】玉聲也。【集韻】一曰樂聲。【詩·小雅】八鸞瑲瑲?!緜鳌楷毈?,聲也?!踞屛摹楷?,亦作鎗。【又】朱芾斯皇,有瑲蔥珩?!緜鳌楷氱?,聲也?!踞屛摹楷殻居肿鲃?chuàng)。亦作鎗。 又【集韻】楚耕切,音鎗。聲也?!∮帧绢惼壳偳?,音蒼。玉色。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