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沖柱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緩沖柱 -介紹

    緩沖柱是北京地鐵員工為了防止乘客出現(xiàn)擠傷或爭執(zhí),保證高峰時段運營安全而設立的。

    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圓柱叫“緩沖柱”,為不銹鋼質(zhì)地,高1.2米,直徑0.6米,外表被黃黑相間的提醒標志包裹。 這種新型“緩沖柱”是地鐵員工自己畫圖、定制的,7月12日試驗上崗,是北京地鐵的首創(chuàng)。

    經(jīng)測算,緩沖柱對應車門的上車速度由15秒40人減為35人,未對乘客上車速度造成較大影響。預計試用兩周后,地鐵站擬將緩沖柱的數(shù)量逐步增加,但目前尚無在本市各站推廣的計劃。

    作用

    四惠站負責人表示,由于該站是八通線始發(fā)站,客流量較大,乘客時常會因為爭搶座位而出現(xiàn)擠傷或爭執(zhí)。安裝“緩沖柱”,不僅可以減緩擁擠力度、減少乘客摔倒或碰傷事件的發(fā)生,還可以起到限流作用,防止因停車時間限制而不得不強制關閉車門對乘客造成危險,限流效果明顯。

    據(jù)了解,安置緩沖柱是地鐵方面確保乘客安全的一項舉措,為緩解日益增長的客流,地鐵站廳還使用導流帶、導流柵欄等措施減小站臺壓力。在站臺內(nèi)使用導流柵欄可以拉長旅客行走路線,緩解瞬間大客流集中到達,但在使用時,地鐵員工也不會將導流柵欄并非完全封閉,隔段會留出出口,以應對突發(fā)事件。

    乘客反應

    “這個柱子安得挺及時!”家住通州的張女士對深有體會,“大家上下班都不近,上了地鐵都想有個座位,結(jié)果進站門剛一開,我不由自主被后面人流推進車廂,有一回自己的鞋子都被擠掉了。”

    發(fā)明人介紹

    “四惠站是一號線與八通線的換乘站,最大的特點就是客流瞬間集中到達?!本彌_柱的發(fā)明帶頭人——北京地鐵運營二分公司四惠站區(qū)區(qū)長李國棟告訴記者,平時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疏導客流,盡管站臺上增添工作人員維持秩序,但還是有乘客在始發(fā)站因爭座位意外受傷?!捌鋵?,安置緩沖柱的想法始于今年春節(jié)。”站臺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在春運期間,八通線始發(fā)站的乘客都排成幾列隊伍候車,車門打開后,站在第一排正中間的乘客最容易受到后面乘客的沖撞。

    為了更好地組織乘客安全有序上車,保證乘客的出行安全,地鐵運營二分公司四惠站區(qū)管理人員集思廣益、觀察乘客上車情況,并開始研究緩沖柱裝置,“緩沖柱設計曾有喇叭形、倒三角形等三種方案?!?,李國棟一邊在紙上畫草圖,一邊給記者解釋,經(jīng)過研討,站臺工作人員考慮乘客上車速度、緩解效果、是否會碰傷乘客等因素,最終確定了半橢圓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