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一種玻璃或水晶器皿,用于陳年紅酒“換瓶”以及給陳年、淺齡紅酒“醒酒”。第一代醒酒器是通常能夠看到的經(jīng)典水滴形結(jié)構(gòu);第二代醒酒器瓶口開在側(cè)上方,瓶子的形狀由兩個三角形組合而成;第三代醒酒器與第一代醒酒器樣式接近,上窄下寬,線條典雅。
概述
對于陳年紅酒來說,由于單寧和色素會在漫長的陳年歲月形成沉淀物,倒在杯中既有礙觀瞻,又會產(chǎn)生些許苦澀。所以開瓶之后,原則上應該把酒平穩(wěn)而緩慢地注入潷酒器,把沉淀物留在瓶底。這個過程即醒酒(Decanting),俗稱“換瓶”。
對于淺齡紅酒來說,通過注入醒酒器的開放時間(包括注入時的流動過程),可使酒液大面積接觸空氣(醒酒器的空間和開口較大),從而加速單寧軟化、充分釋放封閉的香氣。這個過程即醒酒(Breathing),俗稱“呼吸”。另外,為陳年紅酒“換瓶”之后,侍酒師一般也會征詢顧客意見:是否需要醒酒?目的是讓可能存在的硫化物氣味得以盡快地消散。
醒酒方法
在餐廳,進行“換瓶”之前,至少應該直立酒瓶30分鐘,以便使沉淀物充分沉到瓶底;在自己家里,如果明天晚上要喝,今天就應該把橫陳在酒架上的那瓶老酒拿下來,保持直立狀態(tài)。在進行“換瓶”時,需要點上一支蠟燭,置放于酒瓶瓶肩前下方15公分處,以便觀察沉淀物的流動狀況。
至于醒酒需要多長時間,由于品種、年份、釀造工藝以及存放條件的不同,并沒有精確的時間概念,侍酒師全靠經(jīng)驗和感覺來把握。法國葡萄酒雜志《La Revuedu Vinde France》曾組織7位頂級侍酒師以盲品方式,對10瓶不同產(chǎn)區(qū)的1995年份葡萄酒進行過一次侍酒方式測試實驗,結(jié)果表明:“換瓶至醒酒器醒酒30分鐘”為最佳侍酒方案的有4瓶,“換瓶至醒酒器醒酒2小時”為最佳侍酒方案的有2瓶,“開瓶在瓶中靜置2小時”為最佳侍酒方案的有2瓶,還有2瓶在上述三種及“開瓶后即倒入杯中”等侍酒方案中的表現(xiàn)沒什么差別。
一般的做法是在開瓶之后,把紅酒倒入醒酒器中放上幾個小時,讓紅酒和室內(nèi)的空氣充分接觸,才可以直接飲用。
作用
醒酒器的作用是讓紅酒與空氣充分接觸,儲存多年的紅酒,會有一股異樣的腥味,直接品嘗并不能體會真實的口感。
發(fā)展
從古到今,醒酒器不斷進化,共有三代產(chǎn)品。第一代醒酒器上窄下寬,這種醒酒器在市場上最為多見,紅酒倒入瓶中大約五分之一的高度,讓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達到極大便最為合適;第二代醒酒器則是有試驗室中古怪試瓶的味道,瓶口并非在正中央,而是開在側(cè)上方,瓶子的形狀由兩個三角形組合而成,原理是讓紅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大;第三代醒酒器則有藝術(shù)品的味道,與第一代醒酒器樣式接近。不同的是這支醒酒器的底部更加寬大,最寬處直徑超過20厘米,另外瓶口還配有一個玻璃漏斗,方便倒入紅酒。醒酒器的進化,其根本的目的是讓紅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化,同時又不至于讓酒香偷偷溜走,去除腥味之后能夠把紅酒的原味保留下來,達到最高的品酒境界。
原理
醒酒器采用流體工程學原理:流體的流動速度與流體分子結(jié)構(gòu)內(nèi)部承受的壓力成反比。醒酒器采用上述原理,通過加快紅酒的流動速度,使之與空氣充分混合,從而使紅酒分子結(jié)構(gòu)內(nèi)部壓力迅速釋放,長期高壓存放中的丹寧酸快速氧化,留住葡萄酒滑潤芳香的醇正口感,提高了紅酒的原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