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鼓
náo gǔ
  • 拼 音:náo gǔ
  • 注 音:ㄣㄠˊ ㄍㄨˇ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樂器中鼓的一種。 唐 時大駕出行,鹵簿鼓吹,有前后兩部,皆有鐃鼓十二。又凱旋入京都,行獻俘儀,奏凱樂所有鐃吹二部樂中。亦有鐃鼓。見《新唐書·儀衛(wèi)志下》。《文獻通考·樂九》引《唐六典》:“凡軍鼓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zhàn)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鐃歌鼓吹曲·東蠻》:“歌詩鐃鼓間,以壯我之戎。” 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 鄭戩 ﹞置酒高會,旗幟絳野,鐃鼓聒天,虜眾十萬不敢動?!?br>(2).鐃和鼓。泛指打擊的響器。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鐃鼓嘲轟,高管噭詠?!?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經(jīng),持一咒,跡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嘗蓄鐃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