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冥報記
開天傳信記
長恨傳
東陽夜怪錄
北夢瑣言
李娃傳
冥音錄
本事詩
謝小娥傳
非煙傳
朱子語類 朱子語類卷第十八 大學(xué)五或問下
作者:
《朱子語類》朱熹
傳 五章
獨其所謂格物致知者一段
先生為 道夫讀格物說,舉遺書 「或問學(xué)何為 而可以有覺」一段,曰:「『能致其知,則思自然明,至於久而後有覺』,是積累之多,自有箇覺悟時節(jié)。『勉強學(xué)問』,所以致其知也?!郝勔姴┒且婷鳌唬瑒t其效著矣?!簩W(xué)而無覺,則亦何以學(xué)為 也哉?』此程子曉 人至切處?!沟婪??! 枺骸钢轮旅娓泄?jié)次。程子說知處,只就知上說,如何?」曰:「既知則自然行得,不待勉強。卻是『知』字上重?!箍蓪W(xué)。
伊川云「知非一概,其為 淺深有甚相絕者」云云。曰:「此語說得極分明。至論知之淺深,則從 前未有人說到此?!沟婪颉?br>
知,便要知得極。致知,是推致到極處,窮究徹底 ,真見得決定如此。程子說虎傷 人之譬,甚好。如這一箇物,四陲四角皆知得盡,前頭更無去處,外面更無去處,方始是格到那物極處。淳。 「人各有箇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 事。須是真知。」問:「固有人明得此理,而涵養(yǎng)未到,卻為 私意所奪?!乖唬骸钢粸?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 ,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箚枺骸疙毷呛B(yǎng)到心體無不盡處,方善。不然知之雖至,行之終恐不盡也?!乖唬骸钢粸?知不至。今人行到五分,便是它只知得五分,見識只識到那地位。譬諸穿窬,稍是箇人,便不肯做,蓋真知穿窬之不善也?;?事亦然?!沟旅?。
「致知,是推極吾之知識無不切至」,「切」字亦未精,只是一箇「盡」字底道理。見得盡,方是真實。如言喫 酒解醉,喫 飯解飽,毒藥解殺 人。須是喫 酒,方見得解醉人;喫 飯,方見得解飽人。不曾喫 底,見人說道是解醉解飽,他也道是解醉解飽,只是見得不親切。見得親切時,須是如伊川所謂曾經(jīng)虎傷 者一般。卓。
問「進修之術(shù)何先者」云云。曰:「物理無窮,故他說得來 亦自多端。如讀書 以講明道義,則是理存於書 ;如論古今人物以別其是非邪正,則是理存於古今人物;如應(yīng) 接事物而審處其當(dāng)否,則是理存於應(yīng) 接事物。所存既非一物能專 ,則所格亦非一端而盡。如曰:『一物格而萬理通,雖顏子亦未至此。但當(dāng)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xí)既多,然後脫然有箇貫通處。』此一項尤有意味。向非其人善問,則亦何以得之哉?」道夫。
問:「『一理通則萬理通』,其說如何?」曰:「伊川嘗云:『雖顏子亦未到此。』天下豈有一理通便解萬理皆通!也須積累將 去。如顏子高明,不過聞一知十,亦是大段聰明了。學(xué)問卻有漸,無急迫之理。有人嘗說,學(xué)問只用窮究一箇大處,則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說,須是逐旋做將 去。不成只用窮究一箇,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會 得。豈有此理!為 此說者,將 謂是天理,不知卻是人欲。」明作。 叔文問:「正心、誠意,莫須操存否?」曰:「也須見得後,方始操得。不然,只恁空守,亦不濟 事。蓋謹(jǐn)守則在此,一合眼則便走了。須是格物。蓋物格則理明,理明則誠一而心自正矣。不然,則戢戢而生,如何守得他住?!乖唬骸父裎镒钍请y事,如何盡格得?」曰:「程子謂:『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xí)既多,然後脫然有貫通處。』某嘗謂,他此語便是真實做工夫來 。他也不說格一件後便會 通,也不說盡格得天下物理後方始通。只云:『積習(xí)既多,然後脫然有箇貫通處。』」又曰:「今卻不用慮其他,只是箇『知至而後意誠』,這一轉(zhuǎn)較難?!沟婪?。
問:「伊川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工夫如何?」曰:「如讀書 ,今日看一段,明日看一段。又如今日理會 一事,明日理會 一事,積習(xí)多後,自然通貫?!沟旅?。德功云:「釋氏說斫樹木 ,今日斫,明日斫,到樹 倒時,只一斫便了。」
問:「伊川云:『今日格得一件,明日格得一件?!荒珗?zhí) 著否?」曰:「人日用間自是不察耳。若體察當(dāng)格之物,一日之間儘有之?!褂睢?br>
窮理者,因其所已知而及其所未知,因其所已達而及其所未達。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能窮理者,只是足於已知已達,而不能窮其未知未達,故見得一截,不曾又見得一截,此其所以於理未精也。然仍須工夫日日增加。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腳進得一步,右腳又進一步;右腳進得一步,左腳又進,接續(xù)不已,自然貫通。洽。
黃毅然問:「程子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而先生說要隨事理會 ??志Χ?,如何?」曰:「也須用理會 。不成精力短後,話便信口開,行便信腳步,冥冥地去,都不管他!」又問:「無事時見得是如此,臨事又做錯了,如何?」曰:「只是斷 置不分明。所以格物便要閒時理會 ,不是要臨時理會 。閒時看得道理分曉 ,則事來 時斷 置自易。格物只是理會 未理會 得底,不是從 頭都要理會 。如水火,人自是知其不可蹈,何曾有錯去蹈水火!格物只是理會 當(dāng)?shù)杆鹋c不當(dāng)?shù)杆?,臨事時斷 置教分曉 。程子所謂『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亦是如此。且如看文字,聖賢說話粹,無可疑者。若後世諸儒之言,喚 做都不是,也不得;有好底,有不好底;好底裏面也有不好處,不好底裏面也有好處;有這一事說得是,那一件說得不是;有這一句說得是,那一句說得不是,都要恁地分別。如臨事,亦要如此理會 那箇是,那箇不是。若道理明時,自分曉 。有一般說,漢唐來 都是;有一般說,漢唐來 都不是,恁地也不得。且如董仲舒賈誼說話,何曾有都不是底,何曾有都是底。須是要見得他那箇議論是,那箇議論不是。如此,方喚 做格物。如今將 一箇物事來 ,是與不是見得不定,便是自家這裏道理不通透。若道理明,則這樣 處自通透?!勾?。黃自錄詳,別出。
問:「陸先生不取伊川格物之說。若以為 隨事討論,則精神易弊,不若但求之心,心明則無所不照,其說亦似省力?!乖唬骸覆蝗ルS事討論後,聽他胡做,話便信口說,腳便信步行,冥冥地去,都不管他。」義剛曰:「平時明知此事不是,臨時卻做錯了,隨即又悔。此畢竟是精神短後,照燭不逮?!乖唬骸钢皇菙?制不下。且如有一人牽 你出去街上行,不成不管後,只聽他牽去 。須是知道那裏不可去,我不要隨他去?!沽x剛曰:「事卒然在面前,卒然斷 制不下,這須是精神強,始得?!乖唬骸杆愿裎?,便是要閒時理會 ,不是要臨時理會 。如水火,人知其不可蹈,自是不去蹈,何曾有人錯去蹈水火來 !若是平時看得分明時,卒然到面前,須解斷 制。若理會 不得時,也須臨事時與盡心理會 。十分?jǐn)嘀?不下,則亦無奈何。然亦豈可道曉 不得後,但聽他!如今有十人,須看他那箇好,那箇不好。好人也有做得不是,不好人也有做得是底。如有五件事,看他處得那件是,那件不是。處得是,又有曲折處。而今人讀書 ,全一例說好底,固不是。但取聖人書 ,而以為 後世底皆不足信,也不是。如聖人之言,自是純粹。但後世人也有說得是底,如漢仲舒之徒。說得是底還他是。然也有不是處,也自可見。須是如此去窮,方是。但所謂格物,也是格未曉 底,已自曉 底又何用格。如伊川所謂『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也是說那難理會 底?!沽x剛?! 阜e習(xí)既多,自當(dāng)脫然有貫通處」,乃是零零碎碎湊合將 來 ,不知不覺,自然醒悟。其始固須用力,及其得之也,又卻不假用力。此箇事不可欲速,「欲速則不達」,須是慢慢做去。人傑 。
問:「自一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理會 得多,自當(dāng)豁然有箇覺處?!乖唬骸复艘欢危绕淝幸?,學(xué)者所當(dāng)深究?!沟婪蛟唬骸缸砸簧硪灾寥f物之理,則所謂『由中而外,自近而遠,秩然有序而不迫切』者。」曰:「然。到得豁然處,是非人力勉強而至者也。」道夫?! ⌒蟹騿枺骸该鞯姥灾轮疲骸悍蛉艘簧碇幸灾寥f物之理,理會 得多,自然有箇覺悟處?!弧乖唬骸敢簧碇惺侨柿x禮智,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與夫耳目手足視聽言動 ,皆所當(dāng)理會 。至若萬物之榮悴與夫動 植小大,這底是可以如何使,那底是可以如何用,車之可以行陸,舟之可以行水,皆所當(dāng)理會 ?!褂謫枺骸柑斓刂愿呱睿砩裰杂娘@?!乖唬骸腹艺f,天是如何獨高?蓋天只是氣 ,非獨是高。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見如此高。要之,他連那地下亦是天。天只管轉(zhuǎn)來 旋去,天大了,故旋得許多渣滓在中間。世間無一箇物事恁地大。故地恁地大,地只是氣 之渣滓,故厚而深。鬼神之幽顯,自今觀之,他是以鬼為 幽,以神為 顯。鬼者,陰也;神者,陽也。氣 之屈者謂之鬼,氣 之只管恁地來者 謂之神?!貉笱笕蝗缭谄渖稀?,『焄蒿悽 愴 ,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這便是那發(fā)生之精神。神者是生底,以至長大,故見其顯,便是氣 之伸者。今人謂人之死為 鬼,是死後收斂 ,無形無跡,不可理會 ,便是那氣之 屈底?!沟婪騿枺骸笝M渠所謂『二氣 之良能』,良能便是那會 屈伸底否?」曰:「然。」道夫。
明道云:「窮理者,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謂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褂衷唬骸缸砸簧碇幸灾寥f物之理,理會 得多,自當(dāng)豁然有箇覺處?!菇袢藙?wù) 博者卻要盡窮天下之理,務(wù) 約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物無不在我者,皆不是。如一百件事,理會 得五六十件了,這三四十件雖未理會, 也大概是如此。向來 某在某處,有訟田者,契數(shù) 十本,中間一段作偽 。自崇寧、政和間,至今不決。將 正契及公案藏匿,皆不可考。某只索四畔眾契比驗,前後所斷 情偽 更不能逃者。窮理亦只是如此。淳。
問:「窮理者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謂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乖唬骸赋滔壬哉Z氣 象自活,與眾人不同?!沟婪颉?br>
器遠問:「格物當(dāng)窮究萬物之理令歸一,如何?」曰:「事事物物各自有理,如何硬要捏合得!只是才遇一事,即就一事究竟其理,少間多了,自然會 貫通。如一案有許多器用,逐一理會 得,少間便自見得都是案上合有底物事。若是要看一件曉 未得,又去看一樣 ,看那箇未了,又看一樣 ,到後一齊都曉 不得。如人讀書 ,初未理會 得,卻不去究心理會 。問他易如何,便說中間說話與書 甚處相類。問他書 如何,便云與詩甚處相類。一齊都沒理會 。所以程子說:『所謂窮理者,非欲盡窮天下之理,又非是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淮苏Z最親切?!官R孫。
問:「知至若論極盡處,則聖賢亦未可謂之知至。如孔子不能證夏商之禮,孟子未學(xué)諸侯喪 禮,與未詳周室班爵之制之類否?」曰:「然。如何要一切知得!然知至只是到脫然貫通處,雖未能事事知得,然理會 得已極多。萬一有插生一件差異底事來 ,也都識得他破。只是貫通,便不知底亦通將 去。某舊來 亦如此疑,後來看 程子說:『格物非謂欲盡窮天下之物,又非謂只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脫然有悟處?!环嚼頃?得?!箖g?! 柍套痈裎镏f。曰:「須合而觀之,所謂『不必盡窮天下之物』者,如十事已窮得八九,則其一二雖未窮得,將 來 湊會 ,都自見得。又如四旁已窮得,中央雖未窮得,畢竟是在中間了,將 來 貫通,自能見得。程子謂『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此語最好。若以為 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日又一一窮這草木是如何,明日又一一窮這草木是如何,則不勝 其繁矣。蓋當(dāng)時也只是逐人告之如此?!官鐚O?! 枺骸赋套友裕骸航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積習(xí)既久,自當(dāng)脫然有貫通處?!挥盅裕骸焊裎锓侵^盡窮天下之理,但於一事上窮盡,其他可以類推。』二說如何?」曰:「既是教類推,不是窮盡一事便了。且如孝,盡得箇孝底道理,故忠可移於君,又須去盡得忠。以至於兄弟、夫婦、朋友,從 此推之無不盡窮,始得。且如炭,又有白底,又有黑底。只窮得黑,不窮得白,亦不得。且如水雖是冷而濕 者,然亦有許多樣 ,只認冷濕一 件也不是格。但如今下手,且須從 近處做去。若幽奧紛拏,卻留向後面做。所以先要讀書 ,理會 道理。蓋先學(xué)得在這裏,到臨時應(yīng) 事接物,撞著便有用處。且如火爐,理會 得一角了,又須都理會 得三角,又須都理會 得上下四邊,方是物格。若一處不通,便非物格也。」又曰:「格物不可只理會 文義,須實下工夫格將 去,始得?!官鐚O。
問:「伊川論致知處云:『若一事上窮不得,且別窮一事?!桓`謂致之為 言,推而致之以至於盡也。於窮不得處正當(dāng)努力,豈可遷延逃避,別窮一事邪?至於所謂『但得一道而入,則可以類推而通其餘矣』。夫?qū)P?致志,猶慮其未能盡知,況敢望以其易而通其難者乎?」曰:「這是言隨人之量,非曰遷延逃避也。蓋於此處既理會 不得,若專 一守在這裏,卻轉(zhuǎn)昏了。須著別窮一事,又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道夫。
問:「程子『若一事上窮不得,且別窮一事』之說,與中庸『弗得弗措』相發(fā)明否?」曰:「看來 有一樣 底,若『弗得弗措』,一向思量這箇,少間便會 擔(dān) 閣了。若謂窮一事不得,便掉了別窮一事,又輕忽了,也不得。程子為 見學(xué)者有恁地底,不得已說此話?!官鐚O。
仁甫問:「伊川說『若一事窮不得,須別窮一事』,與延平之說如何?」曰:「這說自有一項難窮底事,如造化、禮樂 、度數(shù) 等事,是卒急難曉 ,只得且放住。且如所說春秋書 『元年春王正月』,這如何要窮曉 得?若使孔子復(fù) 生,也便未易理會 在。須是且就合理會 底所在理會 。延平說,是窮理之要。若平常遇事,這一件理會 未透,又理會 第二件;第二件理會 未得,又理會 第三件,恁地終身不長進。」賀孫。
陶安國 問:「『千蹊萬徑 ,皆可適國 ?!粐?,恐是譬理之一源處。不知從 一事上便可窮得到一源處否?」曰:「也未解便如此,只要以類而推。理固是一理,然其間曲折甚多,須是把這箇做樣 子,卻從 這裏推去,始得。且如事親,固當(dāng)盡其事之之道,若得於親時是如何,不得於親時又當(dāng)如何。以此而推之於事君,則知得於君時是如何,不得於君時又當(dāng)如何。推以事長,亦是如此。自此推去,莫不皆然。」時舉。
德元問:「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原?!乖唬骸溉f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則其理之用不一。如為 君須仁,為 臣須敬,為 子須孝,為 父須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異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聖人所以『窮理盡性而至於命』,凡世間所有之物,莫不窮極其理,所以處置得物物各得其所,無一事一物不得其宜。除是無此物,方無此理;既有此物,聖人無有不盡其理者。所謂『惟至誠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 者也。』」僩。
行夫問:「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源,此所以可推而無不通也。」曰:「近而一身之中,遠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眾,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這箇道理,某不用假借於公,公不用求於某,仲思與廷秀亦不用自相假借。然雖各自有一箇理,又卻同出於一箇理爾。如排數(shù) 器水相似;這盂也是這樣 水,那盂也是這樣 水,各各滿足,不待求假於外。然打破放裏,卻也只是箇水。此所以可推而無不通也。所以謂格得多後自能貫通者,只為 是一理。釋氏云:『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贿@是那釋氏也窺見得這些道理。濂溪通書 只是說這一事。」道夫。
或問:『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乖唬骸敢还w一般道理,只是一箇道理。恰如天上下雨:大窩窟便有大窩窟水,小窩窟便有小窩窟水,木上便有木上水,草上便有草上水。隨處各別,只是一般水?!购?。
又問「物必有理,皆所當(dāng)窮」云云。曰:「此處是緊切。學(xué)者須當(dāng)知夫天如何而能高,地如何而能厚,鬼神如何而為 幽顯,山岳如何而能融結(jié),這方是格物?!沟婪?。
問:「『觀物察己,還因見物反求諸己?!淮苏f亦是。程子非之,何也?」曰:「這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無物我之分。不可道我是一般道理,人又是一般道理。將 來 相比,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得人有此心,便知自家亦有此心,更不消比並自知。」宇。
格物、致知,彼我相對 而言耳。格物所以致知。於這一物上窮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知得一分;於物之理窮二分,即我之知亦知得二分;於物之理窮得愈多,則我之知愈廣。其實只是一理,「才明彼,即曉 此」。所以大學(xué)說「致知在格物」,又不說「欲致其知者在格其物」。蓋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別有致處也。又曰:「格物之理,所以致我之知?!箖g。
程子云:「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學(xué)者皆當(dāng)理會 ?!怪皇桥e其至大與其至細者,言學(xué)者之窮理,無一物而在所遺也。至於言「講明經(jīng)義,論古今人物及應(yīng) 接事物」,則上所言亦在其中矣。但天地高厚,則資次未到這裏,亦未易知爾。端蒙。
問「致知之要當(dāng)知至善之所在」云云。曰:「天下之理,偪 塞滿前,耳之所聞,目之所見,無非物也,若之何而窮之哉!須當(dāng)察之於心,使此心之理既明,然後於物之所在從 而察之,則不至於汎 濫矣?!沟婪?。
周問:「程子謂『一草一木,皆所當(dāng)窮』。又謂『恐如大軍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何也?」曰:「便是此等語說得好,平正,不向一邊去?!勾??! 枺骸赋套又^『如大軍遊騎無所歸』,莫只是要切己看否?」曰:「只要從 近去?!故恳?。
且窮實理,令有切己工夫。若只泛窮天下萬物之理,不務(wù) 切己,即是遺書 所謂「遊騎無所歸」矣。德明。
問:「格物,莫是天下之事皆當(dāng)理會 ,然後方可?」曰:「不必如此。聖人正怕人如此。聖人云:『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又云:『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挥衷疲骸憾嗦?,擇 其善者而從 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聖人恐人走作這心無所歸著。故程子云:『如大軍之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也?!弧棺?。
「或問格物問得太煩 」。曰:「若只此聯(lián)纏說,濟 得自家甚事。某最怕人如此。人心是箇神明不測物事,今合是如何理會 ?這耳目鼻口手足,合是如何安頓?如父子君臣夫婦朋友,合是如何區(qū)處?就切近處,且逐旋理會 。程先生謂:『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又曰:『徒欲汎 然觀萬物之理,恐如大軍之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又曰:『格物莫若察之於身,其得尤切?!荒膘督倘耍磺揖蜕砩侠頃?。凡纖悉細大,固著逐一理會 。然更看自家力量了得底如何?!褂?。
問:「格物雖是格天下萬物之理,天地之高深,鬼神之幽顯,微而至於一草一木之間,物物皆格,然後可也;然而用工之始,伊川所謂『莫若察之吾身者為 急』。不知一身之中,當(dāng)如何用力,莫亦隨事而致察否?」曰:「次第亦是如此。但如今且從 頭做將 去。若初學(xué),又如何便去討天地高深、鬼神幽顯得?且如人說一件事,明日得工夫時,也便去做了。逐一件理會 去,久之自然貫通。但除了不是當(dāng)閒底物事,皆當(dāng)格也。」又曰:「物既格,則知自至?!孤膶O。
問「格物莫若察之於身,其得之尤切」。曰:「前既說當(dāng)察物理,不可專 在性情;此又言莫若得之於身為 尤切,皆是互相發(fā)處?!沟婪颉?br>
問「格物窮理,但立誠意以格之」。曰:「立誠意,只是樸實下工夫,與經(jīng)文『誠意』之說不同?!沟婪?。
問「立誠意以格之」。曰:「此『誠』字說較淺,未說到深處,只是確定徐錄作「堅 確」。其志,樸 實去做工夫,如胡氏『立志以定其本』,便是此意。」淳。宇同。
李德之問「立誠意以格之」。曰:「這箇誠意,只是要著實用力,所以下『立』字?!股w卿。
誠意不立,如何能格物!所謂立誠意者,只是要著實下工夫,不要若存若亡。遇一物,須是真箇即此一物究極得箇道理了,方可言格。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大學(xué)蓋言其所止之序,其始則必在於立誠。佐。
問:「中庸言自明而誠,今先生教人以誠格物,何故?」曰:「誠只是一箇誠,只爭箇緩頰?!谷?。
問「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曰:「敬則此心惺惺?!沟婪?。
伊川謂「學(xué)莫先於致知,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致知,是主善而師之也;敬,是克一而協(xié)之也。伯羽。
敬則心存,心存,則理具於此而得失可驗,故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沟婪颉?br>
問:「程子云:『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簧w敬則胸次虛明,然後能格物而判其是非。」曰:「雖是如此,然亦須格物,不使一毫私欲得以為 之蔽,然後胸次方得虛明。只一箇持敬,也易得做病。若只持敬,不時時提撕著,亦易以昏困。須是提撕,才見有私欲底意思來 ,便屏去。且謹(jǐn)守著,到得復(fù) 來 ,又屏去。時時提撕,私意自當(dāng)去也。」德明。 問:「春間幸聞格物之論,謂事至物來 ,便格取一箇是非,覺有下手處?!乖唬骸复洪g說得亦太迫切。只是伊川說得好?!箚枺骸溉绾纹惹??」曰:「取效太速,相次易生出病。伊川教人只說敬,敬則便自見得一箇是非?!沟旅?。
問:「春間所論致知格物,便見得一箇是非,工夫有依據(jù) 。秋間卻以為 太迫切,何也?」曰:「看來 亦有病,侵過了正心、誠意地步多。只是一『敬』字好。伊川只說敬,又所論格物、致知,多是讀書 講學(xué),不專如 春間所論偏在一邊。今若只理會 正心、誠意,池錄作「四端情性」。卻有局促之??;只說致知、格物,池錄作「讀書 講學(xué)」,一作「博窮眾理」。又卻似汎 濫。古人語言自是周浹 。若今日學(xué)者所謂格物,卻無一箇端緒,只似尋 物去格。如齊宣王因見牛而發(fā)不忍之心,此蓋端緒也,便就此擴充,直到無一物不被其澤 ,方是。致與格,只是推致窮格到盡處。凡人各有箇見識,不可謂他全不知。如『孩提之童,無不知愛 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以至善惡 是非之際,亦甚分曉 。但不推致充廣,故其見識終只如此。須是因此端緒從 而窮格之。未見端倪發(fā)見之時,且得恭敬涵養(yǎng);有箇端倪發(fā)見,直是窮格去。亦不是鑿空尋 事物去格也?!褂衷唬骸负B(yǎng)於未發(fā)見之先,窮格於已發(fā)見之後?!沟旅鳌?br>
問:「格物,敬為 主,如何?」曰:「敬者,徹上 徹 下工夫?!棺娴馈! 枺骸父裎?,或問論之已詳。不必分大小先後,但是以敬為 本後,遇在面前底便格否?」曰:「是。但也須是從 近處格將 去?!沽x剛?! 枺骸赋滔壬f,格物之要,在以誠敬為 主。胡氏說致知、格物,又要『立志以定其本』,如何?」曰:「此程先生說得為 人切處。古人由小便學(xué)來 如,『視無誑』,如『灑埽、應(yīng) 對 、進退』,皆是少年從 小學(xué),教他都是誠敬。今人小學(xué)都不曾去學(xué),卻欲便從 大學(xué)做去。且如今格一物,若自家不誠不敬,誠是不欺不妄;敬是無怠慢放蕩。纔格不到,便棄了,又如何了得!工夫如何成得!」又云:「程先生云:『主一之謂敬?!淮死碛稚睢!褂终f:「今人所作所為, 皆緣是不去立志。若志不立,又如何去學(xué),又如何去致知、格物中做得事。立志之說甚好。非止為 讀書 說,一切之事皆要立志?!勾?。
問「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xué)則在致知」。曰:「二者偏廢不得。致知須用涵養(yǎng),涵養(yǎng)必用致知?!沟婪颉?br>
任道弟問:「或問,涵養(yǎng)又在致知之先?」曰:「涵養(yǎng)是合下在先。古人從 小以敬涵養(yǎng),父兄漸漸教之讀書 ,識義理。今若說待涵養(yǎng)了方去理會 致知,也無期限。須是兩 下用工,也著涵養(yǎng),也著致知。伊川多說敬,敬則此心不放,事事皆從 此做去。」因言「此心至靈,細入毫芒纖芥之間,便知便覺,六合之大,莫不在此。又如古初去今是幾 千萬年,若此念才發(fā),便到那裏;下面方來 又不知是幾 千萬年,若此念才發(fā),便也到那裏。這箇神明不測,至虛至靈,是甚次第!然人莫不有此心,多是但知有利欲,被利欲將 這箇心包了。起居動 作,只是有甚可喜物事,有甚可好物事,一念才動 ,便是這箇物事」。賀孫。廣錄云:「或問存養(yǎng)、致知先後。曰:『程先生謂:「存養(yǎng)須是敬;進學(xué)則在致知。」又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股w古人才生下兒 子,便有存養(yǎng)他底道理。父兄漸漸教他讀書 ,識義理。今人先欠了此一段,故學(xué)者先須存養(yǎng)。然存養(yǎng)便當(dāng)去窮理。若說道,俟我存養(yǎng)得,卻去窮理,則無期矣。因言人心至靈,雖千萬里之遠,千百世之上,一念才發(fā),便到那裏。神妙如此,卻不去養(yǎng)他,自旦至暮,只管展轉(zhuǎn)於利欲中,都不知覺!』」
問竇:「看格物之義如何?」曰:「須先涵養(yǎng)清明,然後能格物?!乖唬骸敢嗖槐貙?執(zhí) 此說。事到面前,須與他分別去。到得無事,又且持敬。看自家這裏敬與不敬如何,若是不敬底意思來 ,便與屏徹 去。久之,私欲自留不得。且要切己做工夫。且如今一坐之頃,便有許多語話,豈不是動 。才不語話,便是靜。一動 一靜,循環(huán)無已,便就此窮格,無有空闕時,不可作二事看。某向時亦曾說,未有事時且涵養(yǎng),到得有事卻將 此去應(yīng) 物,卻成兩 截事。今只如此格物,便只是一事。且如『言忠信,行篤敬』,只見得言行合如此;下一句『蠻貊之邦行矣』,便未須理會 。及其久也,只見得合如此言,合如此行,亦不知其為 忠信篤敬如何,而忠信篤敬自在裏許,方好?!沟旅?。從 周錄云:「先生問:『如何理會 致知、格物?』曰:『涵養(yǎng)主一之義,使心地虛明,物來 當(dāng)自知未然之理?!辉唬骸喉サ貏t兩 截了。』」
又問「致知在乎所養(yǎng),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道夫云:「『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此句最為 緊切?!乖唬骸副闶沁@話難說,又須是格物方得。若一向靠著寡欲,又不得?!沟婪?。
行夫問「致知在乎所養(yǎng),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曰:「二者自是箇兩 頭說話,本若無相干。但得其道,則交相為 養(yǎng);失其道,則交相為 害?!沟婪??! ?子順問:「『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是既知後,便如此養(yǎng)否?」曰:「此不分先後。未知之前,若不養(yǎng)之,此知如何發(fā)得。既知之後,若不養(yǎng),則又差了。」淳。宇同。
「致知在乎所養(yǎng),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二句。致知者,推致其知識而至於盡也。將 致知者,必先有以養(yǎng)其知。有以養(yǎng)之,則所見益明,所得益固。欲養(yǎng)其知者,惟寡欲而已矣。欲寡,則無紛擾之雜,而知益明矣;無變遷之患,而得益固矣。直卿。端蒙。
遺書 晁氏客語卷中,張思叔記程先生語云「思欲格物,則固已近道」一段甚好,當(dāng)收入近思錄。僩。
問:「暢 潛道記一篇,多有不是處,如說格物數(shù)段 。如云『思欲格物則固已近道』,言皆緩慢?!乖唬骸杆缓献魑恼?,意思亦是,只是走作?!褂謫枺骸溉缭啤嚎梢砸獾茫豢梢匝詡?』,此乃學(xué)佛之過。下一段云『因物有遷』數(shù) 語,似得之。」曰:「然。」先生舉一段云:「極好。」記夜氣 。又問:「它把致知為 本,亦未是?!乖唬骸杆惆呀K始本末作一事了?!箍蓪W(xué)。
問:「看致知說如何?」曰:「程子說得確實平易,讀著意味愈長?!瓜壬唬骸盖沂墙倘擞邢率痔帯!沟婪?。
問大學(xué)致知、格物之方。曰:「程子與門人言亦不同:或告之讀書 窮理,或告之就事物上體察?!寡?。
先生既為 道夫讀程子致知說,復(fù) 曰:「『格物』一章,正大學(xué)之頭首,宜熟復(fù) ,將 程先生說更逐段研究。大抵程先生說與其門人說,大體不同。不知當(dāng)時諸公身親聞之,卻因甚恁地差了?!沟婪颉?br>
問:「兩 日看何書 ?」對 :「看或問『致知』一段,猶未了?!乖唬骸复耸亲畛跸率痔帲頃?得此一章分明,後面便容易。程子於此段節(jié)目甚多,皆是因人資質(zhì)說,故有說向外處,有說向內(nèi) 處。要知學(xué)者用功,六分內(nèi) 面,四分外面便好,一半已難,若六分外面,則尤不可。今有一等人甚明,且於道理亦分曉 ,卻只恁地者,只是向外做工夫。」士毅。廣錄詳。
「致知」一章,此是大學(xué)最初下手處。若理會 得透徹 ,後面便容易。故程子此處說得節(jié)目最多,皆是因人之資質(zhì)耳。雖若不同,其實一也。見人之敏者,太去理會 外事,則教之使去父慈、子孝處理會 ,曰:「若不務(wù) 此,而徒欲汎 然以觀萬物之理,則吾恐其如大軍之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谷羰侨藢?只去裏面理會 ,則教之以「求之情性,固切於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要之,內(nèi) 事外事,皆是自己合當(dāng)理會 底,但須是六七分去裏面理會 ,三四分去外面理會 方可。若是工夫中半時,已自不可。況在外工夫多,在內(nèi) 工夫少耶!此尤不可也?!箯V。
或問程子致知、格物之說不同。曰:「當(dāng)時答問,各就其人而言之。今須是合就許多不同處,來 看作一意為 佳。且如既言『不必盡窮天下之物』,又云『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若於一草一木上理會 ,有甚了期。但其間有『積習(xí)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貫通處』者為 切當(dāng)耳。今以十事言之,若理會 得七八件,則那兩 三件觸類可通。若四旁都理會 得,則中間所未通者,其道理亦是如此。蓋長短大小,自有準(zhǔn) 則。如忽然遇一件事來 時,必知某事合如此,某事合如彼,則此方來 之事亦有可見者矣。聖賢於難處之事,只以數(shù) 語盡其曲折,後人皆不能易者,以其於此理素明故也?!褂衷疲骸杆^格物者,常人於此理,或能知一二分,即其一二分之所知者推之,直要推到十分,窮得來 無去處,方是格物?!谷藗?。
問:「伊川說格物、致知許多項,當(dāng)如何看?」曰:「說得已自分曉 。如初間說知覺及誠敬,固不可不勉。然『天下之理,必先知之而後有以行之』,這許多說不可不格物、致知。中間說物物當(dāng)格,及反之吾身之說,卻是指出格物箇地頭如此。」又云:「此項兼兩 意,又見節(jié)次格處。自『立誠意以格之』以下,卻是做工夫合如此?!褂衷疲骸赣谜\敬涵養(yǎng)為 格物致知之本?!官R孫。
問:「程子謂致知節(jié)目如何?」曰:「如此理會也 未可。須存得此心,卻逐節(jié)子思索,自然有箇覺處,如諺所謂『冷灰裏豆爆』?!辜驹?br>
問:「二程說格物,謂當(dāng)從 物物上格之,窮極物理之謂也。或謂格物不當(dāng)從 外物上留意,特在吾一身之內(nèi) ,是『有物必有則』之謂,如何?」曰:「外物亦是物。格物當(dāng)從 伊川之說,不可易。灑埽應(yīng) 對 中,要見得精義入神處,如何分內(nèi) 外!」浩。 先生問:「公讀大學(xué)了,如何是『致知、格物』?」說不當(dāng)意。先生曰:「看文字,須看他緊要處。且如大段落,自有箇緊要處,正要人看。如作一篇詩,亦自有箇緊要處。『格物』一章,前面說許多,便是藥料。它自有箇炮爦炙●道理,這藥方可合,若不識箇炮爦炙●道理,如何合得藥!藥方亦為 無用?!勾稳辗A云:「夜來 蒙舉藥方為 喻,退而深思,因悟致知、格物之旨?;騿柺讛?程夫子之說,中間條陳始末,反覆甚備 ,末後又舉延平之教。千言萬語,只是欲學(xué)者此心常在道理上窮究。若此心不在道理上窮究,則心自心,理自理,邈然更不相干。所謂道理者,即程夫子與先生已說了。試問如何是窮究?先生或問中間一段『求之文字,索之講論,考之事為 ,察之念慮』等事,皆是也。既是如此窮究,則仁之愛 ,義之宜,禮之理,智之通,皆在此矣。推而及於身之所用,則聽聰,視明,貌恭,言從 。又至於身之所接,則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以至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鬼神之所以幽顯,又至草木鳥獸,一事一物,莫不皆有一定之理。今日明日積累既多,則胸中自然貫通。如此,則心即理,理即心,動 容周旋,無不中理矣。先生所謂『眾理之精粗無不到』者,詣其極而無餘之謂也;『吾心之光明照察無不周』者,全體大用無不明,隨所詣而無不盡之謂。書 之所謂睿,董子之所謂明,伊川之所謂說虎者之真知,皆是。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瓜壬唬骸甘侨绱??!褂?。
蜚卿問:「誠敬寡欲以立其本,如何?」曰:「但將 不誠處看,便見得誠;將 不敬處看,便見得敬;將多 欲來 看,便見得寡欲?!沟婪颉?br>
然則吾子之意亦可得而悉聞一段
問:「天道流行,發(fā)育萬物,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為 一身之主,是此性隨所生處便在否?」曰:「一物各具一太極?!箚枺骸复松?,其實也是仁義禮智信?」曰:「只是一箇道理,界破看,以一歲言之,有春夏秋冬;以乾言之,有元亨利貞;以一月言之,有晦朔弦望;以一日言之,有旦晝暮夜?!构?jié)。
問:「或問中謂『口鼻耳目四肢之用』,是如何?」曰:「『貌曰恭,言曰從 』,視明,聽聰?!褂謫枺骸浮壕几缸臃驄D長幼朋友之?!唬绾??」曰:「事君忠,事親孝?!构?jié)。 問由中而外,自近而遠。曰:「某之意,只是說欲致其知者,須先存得此心。此心既存,卻看這箇道理是如何。又推之於身,又推之於物,只管一層 展開一層, 又見得許多道理?!褂衷唬骸溉纭鹤闳葜?,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 容肅,立容德,色容莊』,這便是一身之則所當(dāng)然者。曲禮三百,威儀三千,皆是人所合當(dāng)做而不得不然者,非是聖人安排這物事約束人。如洪範(fàn)亦曰『貌曰恭,言曰從 ,視曰明,聽曰聰,思曰?!唬灾领丁侯W髀}』。夫子亦謂『君子有九思』,此皆人之所不可已者?!沟婪?。
問「上帝降衷」。曰「衷,只是中也?!褂衷唬骸甘乔『锰?。如折衷,是折兩 者之半而取中之義?!棺?。 陶安國 問:「『降衷』之『衷』與『受中』之『中』,二字義如何?」曰:「左氏云:『始終而衷舉之。』又曰:『衷甲以見?!豢创恕褐浴蛔至x,本是『衷甲以見』之義,為 其在裏而當(dāng)中也。然『中』字大概因過不及而立名,如『六藝折衷於夫子』,蓋是折兩 頭而取其中之義。後人以衷為 善,卻說得未親切。」銖。
德元問:「詩所謂秉彝,書 所謂降衷一段,其名雖異,要之皆是一理?!乖唬骸刚\是一理,豈可無分別!且如何謂之降衷?」曰:「衷是善也。」曰:「若然,何不言降善而言降衷?『衷』字,看來 只是箇無過不及,恰好底道理。天之生人物,箇箇有一副當(dāng)恰好、無過不及底道理降與你。與程子所謂天然自有之中,劉 子所謂民受天地之中相似;與詩所謂秉彝,張子所謂萬物之一原又不同。須各曉 其名字訓(xùn)義之所以異,方見其所謂同。一云:「若說降衷便是秉彝,則不可。若說便是萬物一原,則又不可。萬物一原,自說萬物皆出此也。若統(tǒng)論道理,固是一般,聖賢何故說許多名字?」衷,只是中;今人言折衷去聲。者,以中為準(zhǔn) 則而取正也?!禾焐鸁A民,有物有則』,『則』字卻似『衷』字。天之生此物,必有箇當(dāng)然之則,故民執(zhí) 之以為 常道,所以無不好此懿德。物物有則,蓋君有君之則,臣有臣之則:『為 人君,止於仁』,君之則也;『為 人臣,止於敬』,臣之則也。如耳有耳之則,目有目之則:『視遠惟明』,目之則也;『聽德惟聰』,耳之則也?!簭?作乂』,言之則也;『恭作肅』,貌之則也。四肢百骸,萬物萬事,莫不各有當(dāng)然之則,子細推之,皆可見。」又曰:「凡看道理,須是細心看他名義分位之不同。通天下固同此一理,然聖賢所說有許多般樣 ,須是一一通曉 分別得出,始得。若只儱 侗說了,盡不見他裏面好處。如一爐火,四人四面同向此火,火固只一般,然四面各不同。若說我只認曉 得這是一堆火便了,這便不得,他裏面玲瓏好處無由見。如『降衷于下民』,這緊要字卻在『降』字上。故自天而言,則謂之降衷;自人受此衷而言,則謂之性。如云『天所賦為 命,物所受為 性』,命,便是那『降』字;至物所受,則謂之性,而不謂之衷。所以不同,緣各據(jù) 他來處與所受處而言也?!何┗噬系劢抵杂谙旅瘛唬藫?jù) 天之所與物者而言?!喝粲谐P浴?,是據(jù) 民之所受者而言。『克綏厥猷』,猷即道,道者性之發(fā)用處,能安其道者惟后也。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三句,亦是如此。古人說得道理如此縝密,處處皆合。今人心粗,如何看得出。佛氏云:『如來 為 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於世?!荒硣L說,古之諸聖人亦是為 此一大事也。前聖後聖,心心一符,如印記相合,無纖毫不似處?!箘?用之曰:「『衷』字是兼心說,如云衷誠,丹衷是也,言天與我以是心也?!乖唬骸疙サ卣f不得。心、性固只一理,然自有合而言處,又有析而言處。須知其所以析,又知其所以合,乃可。然謂性便是心,則不可;謂心便是性,亦不可。孟子曰『盡其心,知其性』;又曰『存其心,養(yǎng)其性』。聖賢說話自有分別,何嘗如此儱 侗不分曉 !固有儱 侗一統(tǒng)說時,然名義各自不同。心、性之別,如以碗盛水,水須碗乃能盛,然謂碗便是水,則不可。後來 橫渠說得極精,云:『心統(tǒng)性、情者也?!蝗纭航抵浴恢褐浴煌谴死?。然此字但可施於天之所降而言,不可施於人之所受而言也。」僩。池錄作二段。
天降衷者,衷降此。以降言,為 命;以受言,為性 。節(jié)。
陳問:「劉 子所謂天地之中,即周子所謂太極否?」曰:「只一般,但名不同。中,只是恰好處。上帝降衷,亦是恰好處。極不是中,極之為 物,只是在中。如這燭臺,中央簪處便是極。從 這裏比到那裏,也恰好,不曾加些;從 那裏比到這裏,也恰好,不曾減些。」宇。
問:「天地之中與程子天然自有之中,是一意否?」曰:「只是一意,蓋指大本之中也。此處中庸說得甚分明,他日自考之?!广彙?br>
問:「天地之中,天然自有之中,同否?」曰:「天地之中,是未發(fā)之中;天然自有之中,是時中?!乖唬骸溉粍t天地之中是指道體,天然自有之中是指事物之理?」曰:「然?!归b祖。
問:「以其理之一,故於物無不能知;以其稟之異,故於理或不能知。」曰:「氣 稟之偏者,自不求所以知。若或有這心要求,便即在這裏。緣本來 箇仁義禮智,人人同有,只被氣 稟物欲遮了。然這箇理未嘗亡,才求便得?!褂衷唬骸高@箇便是難說。喚 做難,又不得;喚 做易,又不得。喚 做易時,如何自堯 舜禹湯 文武周孔以後,如何更無一箇人與相似?喚 做難,又才知覺,這箇理又便在這裏。這箇便須是要子細講究,須端的知得,做將 去自容易。若不知得,雖然恁地把捉在這裏,今夜捉住,明朝又不見了;明朝捉住,後日又不見了。若知得到,許多蔽翳都沒了。如氣 稟物欲一齊打破,便日日朝朝,只恁地穩(wěn)穩(wěn)做到聖人地位。」賀孫。
問「或問中云,知有未至,是氣 稟、私欲所累」。曰:「是被這兩 箇阻障了,所以知識不明,見得道理不分曉 。聖人所以將 格物、致知教學(xué)者,只是要教你理會 得這箇道理,便不錯。一事上皆有一箇理。當(dāng)處事時,便思量體認得分明。久而思得熟,只見理而不見事了。如讀聖人言語,讀時研窮子細,認得這言語中有一箇道理在裏面分明。久而思得熟,只見理而不見聖人言語。不然,只是冥行,都顛倒錯亂了。且如漢高帝做事,亦有合理處,如寬仁大度,約法三章,豈不是合理處甚多。有功諸將 ,嫚罵待他,都無禮數(shù) ,所以今日一人叛,明日一人叛,以至以愛 惡 易太子。如此全錯,更無些子道理,前後恰似兩 人,此只是不曾真箇見得道理合如此做。中理底,是他天資高明,偶然合得;不中理處多,亦無足怪。只此一端,推了古今青史人物,都只是如此。所以聖人教學(xué)者理會 道理,要他真箇見得了,方能做得件件合道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遇事時,把捉教心定,子細體認,逐旋捱將 去,不要放過。積累功夫,日久自然見這道理分曉 ,便處事不錯,此與偶合者天淵不同?!箚柸ニ接?、氣 稟之累。曰:「只得逐旋戰(zhàn) 退去。若要合下便做一次排遣,無此理,亦不濟 得事。須是當(dāng)事時子細思量,認得道理分明,自然勝 得他。次第這邊分明了,那邊自然容著他不得。如今只窮理為上 。」又問:「客氣 暴怒,害事為 多,不知是物欲耶,氣 稟耶?」曰:「氣 稟物欲亦自相連著。且如人稟得性急,於事上所欲必急,舉此一端,可以類推?!褂衷唬骸笟?稟、物欲生來 便有,要無不得,只逐旋自去理會 消磨。大要只是觀得理分明,便勝 得他?!姑髯鳌! 枺骸浮夯蚩贾聻?之著,或察之念慮之微?!豢磥?關(guān)於事為 者,不外乎念慮;而入於念慮者,往往皆是事為 。此分為 二項,意如何?」曰:「固是都相關(guān),然也有做在外底,也有念慮方動 底。念慮方動 ,便須辨別那箇是正,那箇是不正。這只就始末上大約如此說?!箚枺骸钢痪椭c微上看?」曰:「有箇顯,有箇微?!箚枺骸杆逡詾?從 事之實者,初不外乎人生日用之近;其所以為 精微要妙不可測度者,則在乎真積力久,默識心通之中。是乃夫子所謂『下學(xué)而上達』者?!乖唬骸钢皇茄矍扒薪鹁语嬍?、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處,便是這道理。只就近處行到熟處,見得自高。有人說,只且據(jù) 眼前這近處行,便是了,這便成茍簡卑下。又有人說,掉了這箇,上面自有一箇道理,亦不是,下梢只是謾人。聖人便只說『下學(xué)上達』,即這箇便是道理,別更那有道理。只是這箇熟處,自見精微?!褂衷唬骸浮簣?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亦只是就近處做得熟,便是堯 舜。聖人與庸凡之分,只是箇熟與不熟。庖丁解牛,莫不中節(jié)。古之善書 者亦造神妙。」賀孫。
問:「或問云:『天地鬼神之變,鳥獸草木之宜,莫不有以見其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凰^『不容已』,是如何?」曰:「春生了便秋殺 ,他住不得。陰極了,陽便生。如人在背後,只管來 相趲,如何住得!」淳。寓錄云:「春生秋殺 ,陽開陰閉,趲來 趲去,自住不得?!?br>
或問:「理之不容已者如何?」曰:「理之所當(dāng)為 者,自不容已。孟子最發(fā)明此處。如曰:『孩提之童,無不知愛 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棺允怯凶〔坏锰帯!谷藗?。
今人未嘗看見「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只是就上較量一箇好惡 爾。如真見得這底是我合當(dāng)為 ,則自有所不可已者矣。如為 臣而必忠,非是謾說如此,蓋為 臣不可以不忠;為 子而必孝,亦非是謾說如此,蓋為 子不可以不孝也。道夫。
問:「或問,物有當(dāng)然之則,亦必有所以然之故,如何?」曰:「如事親當(dāng)孝,事兄當(dāng)?shù)苤?,便是?dāng)然之則。然事親如何卻須要孝,從 兄如何卻須要弟,此即所以然之故。如程子云:『天所以高,地所以厚。』若只言天之高,地之厚,則不是論其所以然矣?!怪?。
或問:「莫不有以見其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與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先生問:「每常如何看?」廣曰:「『所以然而不可易者』,是指理而言;『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是指人心而言?!乖唬骸赶戮渲皇侵甘露苑彩鹿逃小核?dāng)然而不容已』者,然又當(dāng)求其所以然者何故。其所以然者,理也。理如此,固不可易。又如人見赤子入井,皆有怵惕、惻 隱之心,此其事『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也。然其所以如此者何故,必有箇道理之不可易者。今之學(xué)者但止見一邊。如去見人,只見得他冠冕衣裳,卻元不曾識得那人。且如為 忠,為 孝,為 仁,為 義,但只據(jù) 眼前理會 得箇皮膚便休,都不曾理會 得那徹 心徹 髓處。以至於天地間造化,固是陽長則生,陰消則死,然其所以然者是如何?又如天下萬事,一事各有一理,須是一一理會 教徹 。不成只說道:『天,吾知其高而已;地,吾知其深而已;萬物萬事,吾知其為 萬物萬事而已!』明道詩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fēng)雲(yún)變態(tài)中。』觀他此語,須知有極至之理,非冊 子上所能載者?!箯V曰:「大至於陰陽造化,皆是『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所謂太極,則是『所以然而不可易者』?!乖唬骸腹淌?。人須是自向裏入深去理會 。此箇道理,才理會 到深處,又易得似禪。須是理會 到深處,又卻不與禪相似,方是。今之不為 禪學(xué)者,只是未曾到那深處;才到那深處,定走入禪去也。譬如人在淮河上立,不知不覺走入番界去定也。只如程門高弟游氏,則分明是投番了。雖上蔡龜山也只在淮河上游游漾漾,終看他未破;時時去他那下探頭探腦,心下也須疑它那下有箇好處在。大凡為 學(xué),須是四方八面都理會 教通曉 ,仍更理會 向裏來 。譬如喫 果子一般:先去其皮殼 ,然後食其肉,又更和那中間核子都咬破,始得。若不咬破,又恐裏頭別有多滋味在。若是不去其皮殼 ,固不可;若只去其皮殼 了,不管裏面核子,亦不可,恁地則無緣到得極至處。大學(xué)之道,所以在致知、格物。格物,謂於事物之理各極其至,窮到盡頭。若是裏面核子未破,便是未極其至也。如今人於外面天地造化之理都理會得 ,而中間核子未破,則所理會 得者亦未必皆是,終有未極其至處?!挂蚺e五峰之言,曰:「『身親格之以精其知』,雖於『致』字得向裏之意,然卻恐遺了外面許多事。如某,便不敢如此說。須是內(nèi) 外本末,隱顯精粗,一一周遍,方是儒者之學(xué)?!箯V。
問:「『格物』章或問中如何說表裏精粗?」曰:「窮理須窮究得盡。得其皮膚,是表也;見得深奧,是裏也。知其粗不曉 其精,皆不可謂之格。故云:『表裏精粗,無所不盡?!弧惯^。
問以類而推之說。曰:「是從 已理會 得處推將 去。如此,便不隔越。若遠去尋 討,則不切於己。必大?! 枺骸富騿栐疲骸盒碾m主乎一身,而其體之虛靈,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物,而其用之微妙,實不外乎一人之心?!徊恢檬切闹梅??」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說是心之用!夫心之體具乎是理,而理則無所不該,而無一物不在,然其用實不外乎人心。蓋理雖在物,而用實在心也?!褂衷疲骸咐肀樵谔斓厝f物之間,而心則管之;心既管之,則其用實不外乎此心矣。然則理之體在物,而其用在心也?!勾卧纾壬疲骸复耸且陨頌?主,以物為 客,故如此說。要之,理在物與在吾身,只一般。」?fàn)c。
「或問云:『萬物生於天地之間,不能一日而相無,而亦不可相無也?!蝗绾??」曰:「萬物生於天地,人如何少得它,亦如何使它無得?意只是如此?!古f夫。
近世大儒有為 格物致知之說一段
或問中近世大儒格物致知之說曰:「格,猶捍也,禦也,能捍禦外物,而後能知至道?!箿毓??!副馗F物之理同出於一為 格物?!箙闻c叔。『窮理只是尋 箇是處。』上蔡?!柑煜轮锊豢蓜?窮,然皆備 於我而非從 外得?!过斏?。「『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 非程子之言?!购途浮!肝镂镏虏?,宛轉(zhuǎn)歸已?!购亩??!讣词录次?,不厭不棄,而身親格之?!刮宸?。
呂 與叔謂:「凡物皆出於一,又格箇甚麼?」固是出於一,只緣散了,千岐萬徑 。今日窮理,所以要收拾歸於一。泳。
呂 與叔說許多一了,理自無可得窮,說甚格物!泳。
「窮理是尋 箇是處,然必以恕為 本?!沟∧饲笕手?。試看窮理如何著得「恕」字?窮理蓋是合下工夫,恕則在窮理之後。胡文定載顯道語云:「恕則窮理之要?!鼓忱頃?,安頓此語不得。賀孫。
上蔡說:「窮理只尋 箇是處,以恕為 本?!垢F理自是我不曉 這道理,所以要窮,如何說得「恕」字?他當(dāng)初說「恕」字,大概只是說要推我之心以窮理,便礙理了。龜山說「反身而誠」,卻大段好。須是反身,乃見得道理分明。如孝如弟,須見得孝弟,我元有在這裏。若能反身,爭多少事。他又卻說:「萬物皆備 於我,不須外面求。」此卻錯了?!干碛H格之」,說得「親」字急迫。自是自家格,不成倩人格!賜。
以「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 非伊川之言者,和靖也。和靖且是深信程子者。想是此等說話不曾聞得,或是其心不以為 然,故於此說有所不領(lǐng)會 耳。謝子尋 箇是處之說甚好,與呂 與叔「必窮萬物之理同出於一為 格物,知萬物同出乎一理為 知至」,其所見大段不同。但尋 箇是處者,須是於其一二分是處,直窮到十分是處,方可。人傑 ?! 堅聠栆浴附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為 非程子之言者。曰:「此和靖之說也。大抵和靖為 人淳,故他不聽得而出於眾人之錄者,皆以為 非伊川之言。且如伊川論春秋之傳 為 案,經(jīng)為 斷 ,它亦以為 伊川無此言。且以此兩 句即『以傳 考經(jīng)之事跡,以經(jīng)別傳 之真?zhèn)?』之意,非伊川之言而何!」恪?! 附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乃楊 遵道所錄,不應(yīng) 龜山不知。泳。
龜山說:「『只『反身而誠』,便天地萬物之理在我。」胡文定卻言:「物物致察,宛轉(zhuǎn)歸己。見雲(yún)雷,知經(jīng)綸;見山下出泉,知果行之類?!刮┮链ㄑ浴覆豢芍桓F一理,亦不能遍窮天下萬物之理?!鼓持^,須有先後緩急,久之亦要窮盡。如正蒙,是盡窮萬物之理。德明?! 『亩ㄍ疝D(zhuǎn)歸己之說,這是隔陌多少!記得一僧徒作一文,有此一語。泳。
問:「觀物察己,其說如何?」曰:「其意謂『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 以厚德』。如此,只是一死法。」子蒙。
問:「物物致察與物物而格何別?」曰:「文定所謂物物致察,只求之於外。如所謂『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 以厚德』,只因其物之如是而求之耳。初不知天如何而健,地如何而順也?!沟婪蛟唬骸杆^宛轉(zhuǎn)歸己,此等言語似失之巧?!乖唬骸溉敉疝D(zhuǎn)之說,則是理本非己有,乃強委曲牽 合,使入來 爾。許多說,只有上蔡所謂『窮理只是尋 箇是處』為 得之?!沟婪蛟唬骸庚斏健悍瓷矶\』之說,只是摸空說了?!乖唬骸付紵o一箇著實處?!沟婪蛟唬骸竻s似甚快?!乖唬骸溉艄绱?,則聖賢都易做了!」又問:「他既如此說,其下工夫時亦須有箇窒礙?!乖唬骸敢矡o做處。如龜山於天下事極明得,如言治道與官府政事,至纖至細處,亦曉 得。到這裏卻恁說,次第他把來 做兩 截看了!」道夫。
知言要「身親格之」。天下萬事,如何盡得!龜山「『反身而誠』,則萬物在我矣」。太快。伊川云:「非是一理上窮得,亦非是盡要窮。窮之久,當(dāng)有覺處?!勾四耸?。方。
格物以身,伊川有此一說。然大都說非一。五峰既出於一偏而守之,亦必有一切之效,然不曾熟看伊川之意也。方。
五峰說「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而知乃可精」者,這段語本說得極精。然卻有病者,只說得向裏來 ,不曾說得外面,所以語意頗傷 急迫。蓋致知本是廣大,須用說得表裏內(nèi) 外周遍兼該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此語極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促氣 象。他便要就這裏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須是寬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貫。他言語只說得裏面一邊極精,遺了外面一邊,所以其規(guī)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久自然貫通?!勾搜栽搩?nèi) 外,寬緩不迫,有涵泳從 容之意,所謂「語小天下莫能破,語大天下莫能載」也。僩。
黃問「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曰:「人之為 事,必先立志以為 本,志不立則不能為 得事。雖能立志,茍不能居敬以持之,此心亦汎 然而無主,悠悠終日,亦只是虛言。立志必須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則常存於事物之中,令此敬與事物皆不相違。言也須敬,動 也須敬,坐也須敬,頃刻去他不得?!棺??! 枺骸浮毫⒅疽远ㄆ浔尽?,莫是言學(xué)便以道為 志,言人便以聖為 志之意否?」曰:「固是。但凡事須當(dāng)立志,不可謂今日做些子,明日便休。又問「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曰:「這箇便是細密處,事事要這些子在?!褐玖⒑跏挛镏怼唬⒅颈阋咳辉谶@事物之上??词巧觞N,都不能奪得他,又不恁地細細碎碎,這便是『志立乎事物之表』。所以今江西諸公多說甚大志,開口便要說聖說賢,說天說地,傲睨萬物,目視霄漢,更不肯下人?!箚枺骸溉绱?,則『居敬以持其志』都無了?!乖唬骸肛M復(fù) 有此!據(jù) 他才說甚敬,便壞 了那箇?!褂衷唬骸肝宸逭f得這數(shù) 句甚好,但只不是正格物時工夫,卻是格物已前事。而今卻須恁地?!沟婪?。
伊川只云:「漸漸格去,積累多自有貫通處?!拐f得常寬。五峰之說雖多,然似乎責(zé)效太速,所以傳 言其急迫。璘。
問:「先生舊解致知,欲人明心之全體;新改本卻削去,只說理,何也?」曰:「理即是此心之理,檢束此心,使無紛擾之病,即此理存也。茍惟不然,豈得為 理哉!」問:「先生說格物,引五峰復(fù) 齋記曰『格之之道,必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云云,以為 不免有急迫意思,何也?」曰:「五峰只說立志居敬,至於格物,卻不說。其言語自是深險,而無顯然明白氣 象,非急迫而何!」問:「思量義理,易得有苦切意思,如何?」曰:「古人格物、致知,何曾教人如此。若看得滋味,自是歡喜,要住不得。若只以狹心求之,易得如此。若能高立著心,不牽 惹世俗一般滋味,以此去看義理,但見有好意思了。」問:「所謂『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知當(dāng)如何格?」曰:「此推而言之,雖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豈不可以格。如麻麥稻粱,甚時種,甚時收,地之肥,地之磽,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箚枺骸钢轮源侄浦领毒越浦领哆h。不知所推之事,如世間甚事?」曰:「自『無穿窬之心』,推之至於『以不言餂』之類;自『無欲害人之心』,推之舉天下皆在所愛 。至如一飯以奉親,至於保四海,通神明,皆此心也。」宇。
先生問:「大學(xué)看得如何?」曰:「大綱只是明明德,而著力在格物上?!乖唬骸钢μ幋蠖卧谶@裏,更熟看,要見血脈相貫穿。程子格物幾 處,更子細玩味,說更不可易。某當(dāng)初亦未曉 得。如呂 ,如謝,如尹楊諸公說,都見好。後來 都段段錄出,排在那裏,句句將來 比對 ,逐字稱停過,方見得程子說撲 不破。諸公說,挨著便成粉碎了!」問:「胡氏說,何謂太迫?」曰:「說得來 局蹙,不恁地寬舒,如將 繩索絣在這裏一般,也只看道理未熟。如程子說,便寬舒。他說『立志以定其本』,是始者立箇根基?!壕泳匆猿制渲?,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而知乃可精』。知未到精處,方是可精,此是說格物以前底事。後面所說,又是格物以後底事。中間正好用工曲折處,都不曾說,便是局蹙了?!褂睢?br>
格物須是到處求。「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謂也。若只求諸己,亦恐見有錯處,不可執(zhí) 一。伊川說得甚詳:或讀書 ,或處事,或看古人行事,或求諸己,或即人事。復(fù) 曰:「於人事上推測,自有至當(dāng)處?!谷鐥?謝游尹諸公,非不見伊川,畢竟說得不曾透,不知如何。今人多說傳 聞不如親見??吹萌绱藭r,又卻傳 聞未必不如親見。蓋當(dāng)時一問一對 ,只說得一件話。而今卻鬥合平日對 問講論作一處,所以分明好看。浩。
這箇道理,自孔孟既沒,便無人理會 得。只有韓文公曾說來 ,又只說到正心、誠意,而遺了格物、致知。及至程子,始推廣其說,工夫精密,無復(fù) 遺憾。然程子既沒,諸門人說得便差,都說從 別處去,與致知、格物都不相干,只不曾精曉 得程子之說耳。只有五峰說得精,其病猶如此。亦緣當(dāng)時諸公所聞於程子者語意不全,或只聞一時之語,或只聞得一邊,所以其說多差。後來 卻是集諸家語錄,湊起眾說,此段工夫方始渾全。則當(dāng)時門人親炙者未為 全幸,生於先生之後者未為 不幸。蓋得見諸家記錄全書 ,得以詳考,所以其法畢備 。又曰:「格物、致知,其次上蔡說得稍好?!箖g。
諸公致知、格物之說,皆失了伊川意,此正是入門款。於此既差,則他可知矣。。 問:「延平謂:『為 學(xué)之初,且當(dāng)常存此心,勿為 他事所勝 。凡遇一事,即當(dāng)且就此事反復(fù) 推尋 以究其極。待此一事融釋脫落,然後別窮一事,久之自當(dāng)有灑然處?!慌c伊川『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之語不同,如何?」曰:「這話不如伊川說『今日明日』恁地急。卓錄但云:「伊川說得較快?!惯@說是教人若遇一事,即且就上理會 教爛熟離析,不待擘開,自然分解。久之自當(dāng)有灑然處,自是見得快活。某常說道,天下事無他,只是箇熟與不熟。若只一時恁地約摸得,都不與自家相干,久後皆忘卻。只如借得人家事一般,少間被人取將 去,又濟 自家甚事!」賀孫。卓同。
李堯 卿問:「延平言窮理工夫,先生以為 不若伊川規(guī)模之大,條理之密。莫是延平教人窮此一事,必待其融釋脫落,然後別窮一事;設(shè)若此事未窮,遂為 此事所拘,不若程子『若窮此事未得且別窮』之言為 大否?」曰:「程子之言誠善。窮一事未透,又便別窮一事,亦不得。彼謂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執(zhí)此 說,容易改換卻,致工夫不專 一也?!箟炎?。
廷老問:「李先生以為 為 學(xué)之初,凡遇一事,當(dāng)且就此事反覆推尋 以究其理。此說如何?」曰:「為 學(xué)之初,只得如此。且如楊 之為 我,墨氏之兼愛 ,顏子居陋巷,禹稷之三過其門而不入。禹稷則似乎墨氏之兼愛; 顏子當(dāng)天下如此壞 亂時節(jié),卻自簞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獨其所謂格物致知者一段
先生為 道夫讀格物說,舉遺書 「或問學(xué)何為 而可以有覺」一段,曰:「『能致其知,則思自然明,至於久而後有覺』,是積累之多,自有箇覺悟時節(jié)。『勉強學(xué)問』,所以致其知也?!郝勔姴┒且婷鳌唬瑒t其效著矣?!簩W(xué)而無覺,則亦何以學(xué)為 也哉?』此程子曉 人至切處?!沟婪??! 枺骸钢轮旅娓泄?jié)次。程子說知處,只就知上說,如何?」曰:「既知則自然行得,不待勉強。卻是『知』字上重?!箍蓪W(xué)。
伊川云「知非一概,其為 淺深有甚相絕者」云云。曰:「此語說得極分明。至論知之淺深,則從 前未有人說到此?!沟婪颉?br>
知,便要知得極。致知,是推致到極處,窮究徹底 ,真見得決定如此。程子說虎傷 人之譬,甚好。如這一箇物,四陲四角皆知得盡,前頭更無去處,外面更無去處,方始是格到那物極處。淳。 「人各有箇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 事。須是真知。」問:「固有人明得此理,而涵養(yǎng)未到,卻為 私意所奪?!乖唬骸钢粸?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 ,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箚枺骸疙毷呛B(yǎng)到心體無不盡處,方善。不然知之雖至,行之終恐不盡也?!乖唬骸钢粸?知不至。今人行到五分,便是它只知得五分,見識只識到那地位。譬諸穿窬,稍是箇人,便不肯做,蓋真知穿窬之不善也?;?事亦然?!沟旅?。
「致知,是推極吾之知識無不切至」,「切」字亦未精,只是一箇「盡」字底道理。見得盡,方是真實。如言喫 酒解醉,喫 飯解飽,毒藥解殺 人。須是喫 酒,方見得解醉人;喫 飯,方見得解飽人。不曾喫 底,見人說道是解醉解飽,他也道是解醉解飽,只是見得不親切。見得親切時,須是如伊川所謂曾經(jīng)虎傷 者一般。卓。
問「進修之術(shù)何先者」云云。曰:「物理無窮,故他說得來 亦自多端。如讀書 以講明道義,則是理存於書 ;如論古今人物以別其是非邪正,則是理存於古今人物;如應(yīng) 接事物而審處其當(dāng)否,則是理存於應(yīng) 接事物。所存既非一物能專 ,則所格亦非一端而盡。如曰:『一物格而萬理通,雖顏子亦未至此。但當(dāng)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xí)既多,然後脫然有箇貫通處。』此一項尤有意味。向非其人善問,則亦何以得之哉?」道夫。
問:「『一理通則萬理通』,其說如何?」曰:「伊川嘗云:『雖顏子亦未到此。』天下豈有一理通便解萬理皆通!也須積累將 去。如顏子高明,不過聞一知十,亦是大段聰明了。學(xué)問卻有漸,無急迫之理。有人嘗說,學(xué)問只用窮究一箇大處,則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說,須是逐旋做將 去。不成只用窮究一箇,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會 得。豈有此理!為 此說者,將 謂是天理,不知卻是人欲。」明作。 叔文問:「正心、誠意,莫須操存否?」曰:「也須見得後,方始操得。不然,只恁空守,亦不濟 事。蓋謹(jǐn)守則在此,一合眼則便走了。須是格物。蓋物格則理明,理明則誠一而心自正矣。不然,則戢戢而生,如何守得他住?!乖唬骸父裎镒钍请y事,如何盡格得?」曰:「程子謂:『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xí)既多,然後脫然有貫通處。』某嘗謂,他此語便是真實做工夫來 。他也不說格一件後便會 通,也不說盡格得天下物理後方始通。只云:『積習(xí)既多,然後脫然有箇貫通處。』」又曰:「今卻不用慮其他,只是箇『知至而後意誠』,這一轉(zhuǎn)較難?!沟婪?。
問:「伊川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工夫如何?」曰:「如讀書 ,今日看一段,明日看一段。又如今日理會 一事,明日理會 一事,積習(xí)多後,自然通貫?!沟旅?。德功云:「釋氏說斫樹木 ,今日斫,明日斫,到樹 倒時,只一斫便了。」
問:「伊川云:『今日格得一件,明日格得一件?!荒珗?zhí) 著否?」曰:「人日用間自是不察耳。若體察當(dāng)格之物,一日之間儘有之?!褂睢?br>
窮理者,因其所已知而及其所未知,因其所已達而及其所未達。人之良知,本所固有。然不能窮理者,只是足於已知已達,而不能窮其未知未達,故見得一截,不曾又見得一截,此其所以於理未精也。然仍須工夫日日增加。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腳進得一步,右腳又進一步;右腳進得一步,左腳又進,接續(xù)不已,自然貫通。洽。
黃毅然問:「程子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而先生說要隨事理會 ??志Χ?,如何?」曰:「也須用理會 。不成精力短後,話便信口開,行便信腳步,冥冥地去,都不管他!」又問:「無事時見得是如此,臨事又做錯了,如何?」曰:「只是斷 置不分明。所以格物便要閒時理會 ,不是要臨時理會 。閒時看得道理分曉 ,則事來 時斷 置自易。格物只是理會 未理會 得底,不是從 頭都要理會 。如水火,人自是知其不可蹈,何曾有錯去蹈水火!格物只是理會 當(dāng)?shù)杆鹋c不當(dāng)?shù)杆?,臨事時斷 置教分曉 。程子所謂『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亦是如此。且如看文字,聖賢說話粹,無可疑者。若後世諸儒之言,喚 做都不是,也不得;有好底,有不好底;好底裏面也有不好處,不好底裏面也有好處;有這一事說得是,那一件說得不是;有這一句說得是,那一句說得不是,都要恁地分別。如臨事,亦要如此理會 那箇是,那箇不是。若道理明時,自分曉 。有一般說,漢唐來 都是;有一般說,漢唐來 都不是,恁地也不得。且如董仲舒賈誼說話,何曾有都不是底,何曾有都是底。須是要見得他那箇議論是,那箇議論不是。如此,方喚 做格物。如今將 一箇物事來 ,是與不是見得不定,便是自家這裏道理不通透。若道理明,則這樣 處自通透?!勾?。黃自錄詳,別出。
問:「陸先生不取伊川格物之說。若以為 隨事討論,則精神易弊,不若但求之心,心明則無所不照,其說亦似省力?!乖唬骸覆蝗ルS事討論後,聽他胡做,話便信口說,腳便信步行,冥冥地去,都不管他。」義剛曰:「平時明知此事不是,臨時卻做錯了,隨即又悔。此畢竟是精神短後,照燭不逮?!乖唬骸钢皇菙?制不下。且如有一人牽 你出去街上行,不成不管後,只聽他牽去 。須是知道那裏不可去,我不要隨他去?!沽x剛曰:「事卒然在面前,卒然斷 制不下,這須是精神強,始得?!乖唬骸杆愿裎?,便是要閒時理會 ,不是要臨時理會 。如水火,人知其不可蹈,自是不去蹈,何曾有人錯去蹈水火來 !若是平時看得分明時,卒然到面前,須解斷 制。若理會 不得時,也須臨事時與盡心理會 。十分?jǐn)嘀?不下,則亦無奈何。然亦豈可道曉 不得後,但聽他!如今有十人,須看他那箇好,那箇不好。好人也有做得不是,不好人也有做得是底。如有五件事,看他處得那件是,那件不是。處得是,又有曲折處。而今人讀書 ,全一例說好底,固不是。但取聖人書 ,而以為 後世底皆不足信,也不是。如聖人之言,自是純粹。但後世人也有說得是底,如漢仲舒之徒。說得是底還他是。然也有不是處,也自可見。須是如此去窮,方是。但所謂格物,也是格未曉 底,已自曉 底又何用格。如伊川所謂『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也是說那難理會 底?!沽x剛?! 阜e習(xí)既多,自當(dāng)脫然有貫通處」,乃是零零碎碎湊合將 來 ,不知不覺,自然醒悟。其始固須用力,及其得之也,又卻不假用力。此箇事不可欲速,「欲速則不達」,須是慢慢做去。人傑 。
問:「自一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理會 得多,自當(dāng)豁然有箇覺處?!乖唬骸复艘欢危绕淝幸?,學(xué)者所當(dāng)深究?!沟婪蛟唬骸缸砸簧硪灾寥f物之理,則所謂『由中而外,自近而遠,秩然有序而不迫切』者。」曰:「然。到得豁然處,是非人力勉強而至者也。」道夫?! ⌒蟹騿枺骸该鞯姥灾轮疲骸悍蛉艘簧碇幸灾寥f物之理,理會 得多,自然有箇覺悟處?!弧乖唬骸敢簧碇惺侨柿x禮智,惻 隱羞惡 ,辭遜是非,與夫耳目手足視聽言動 ,皆所當(dāng)理會 。至若萬物之榮悴與夫動 植小大,這底是可以如何使,那底是可以如何用,車之可以行陸,舟之可以行水,皆所當(dāng)理會 ?!褂謫枺骸柑斓刂愿呱睿砩裰杂娘@?!乖唬骸腹艺f,天是如何獨高?蓋天只是氣 ,非獨是高。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見如此高。要之,他連那地下亦是天。天只管轉(zhuǎn)來 旋去,天大了,故旋得許多渣滓在中間。世間無一箇物事恁地大。故地恁地大,地只是氣 之渣滓,故厚而深。鬼神之幽顯,自今觀之,他是以鬼為 幽,以神為 顯。鬼者,陰也;神者,陽也。氣 之屈者謂之鬼,氣 之只管恁地來者 謂之神?!貉笱笕蝗缭谄渖稀?,『焄蒿悽 愴 ,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這便是那發(fā)生之精神。神者是生底,以至長大,故見其顯,便是氣 之伸者。今人謂人之死為 鬼,是死後收斂 ,無形無跡,不可理會 ,便是那氣之 屈底?!沟婪騿枺骸笝M渠所謂『二氣 之良能』,良能便是那會 屈伸底否?」曰:「然。」道夫。
明道云:「窮理者,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謂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褂衷唬骸缸砸簧碇幸灾寥f物之理,理會 得多,自當(dāng)豁然有箇覺處?!菇袢藙?wù) 博者卻要盡窮天下之理,務(wù) 約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物無不在我者,皆不是。如一百件事,理會 得五六十件了,這三四十件雖未理會, 也大概是如此。向來 某在某處,有訟田者,契數(shù) 十本,中間一段作偽 。自崇寧、政和間,至今不決。將 正契及公案藏匿,皆不可考。某只索四畔眾契比驗,前後所斷 情偽 更不能逃者。窮理亦只是如此。淳。
問:「窮理者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謂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乖唬骸赋滔壬哉Z氣 象自活,與眾人不同?!沟婪颉?br>
器遠問:「格物當(dāng)窮究萬物之理令歸一,如何?」曰:「事事物物各自有理,如何硬要捏合得!只是才遇一事,即就一事究竟其理,少間多了,自然會 貫通。如一案有許多器用,逐一理會 得,少間便自見得都是案上合有底物事。若是要看一件曉 未得,又去看一樣 ,看那箇未了,又看一樣 ,到後一齊都曉 不得。如人讀書 ,初未理會 得,卻不去究心理會 。問他易如何,便說中間說話與書 甚處相類。問他書 如何,便云與詩甚處相類。一齊都沒理會 。所以程子說:『所謂窮理者,非欲盡窮天下之理,又非是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淮苏Z最親切?!官R孫。
問:「知至若論極盡處,則聖賢亦未可謂之知至。如孔子不能證夏商之禮,孟子未學(xué)諸侯喪 禮,與未詳周室班爵之制之類否?」曰:「然。如何要一切知得!然知至只是到脫然貫通處,雖未能事事知得,然理會 得已極多。萬一有插生一件差異底事來 ,也都識得他破。只是貫通,便不知底亦通將 去。某舊來 亦如此疑,後來看 程子說:『格物非謂欲盡窮天下之物,又非謂只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脫然有悟處?!环嚼頃?得?!箖g?! 柍套痈裎镏f。曰:「須合而觀之,所謂『不必盡窮天下之物』者,如十事已窮得八九,則其一二雖未窮得,將 來 湊會 ,都自見得。又如四旁已窮得,中央雖未窮得,畢竟是在中間了,將 來 貫通,自能見得。程子謂『但積累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悟處』,此語最好。若以為 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日又一一窮這草木是如何,明日又一一窮這草木是如何,則不勝 其繁矣。蓋當(dāng)時也只是逐人告之如此?!官鐚O?! 枺骸赋套友裕骸航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積習(xí)既久,自當(dāng)脫然有貫通處?!挥盅裕骸焊裎锓侵^盡窮天下之理,但於一事上窮盡,其他可以類推。』二說如何?」曰:「既是教類推,不是窮盡一事便了。且如孝,盡得箇孝底道理,故忠可移於君,又須去盡得忠。以至於兄弟、夫婦、朋友,從 此推之無不盡窮,始得。且如炭,又有白底,又有黑底。只窮得黑,不窮得白,亦不得。且如水雖是冷而濕 者,然亦有許多樣 ,只認冷濕一 件也不是格。但如今下手,且須從 近處做去。若幽奧紛拏,卻留向後面做。所以先要讀書 ,理會 道理。蓋先學(xué)得在這裏,到臨時應(yīng) 事接物,撞著便有用處。且如火爐,理會 得一角了,又須都理會 得三角,又須都理會 得上下四邊,方是物格。若一處不通,便非物格也。」又曰:「格物不可只理會 文義,須實下工夫格將 去,始得?!官鐚O。
問:「伊川論致知處云:『若一事上窮不得,且別窮一事?!桓`謂致之為 言,推而致之以至於盡也。於窮不得處正當(dāng)努力,豈可遷延逃避,別窮一事邪?至於所謂『但得一道而入,則可以類推而通其餘矣』。夫?qū)P?致志,猶慮其未能盡知,況敢望以其易而通其難者乎?」曰:「這是言隨人之量,非曰遷延逃避也。蓋於此處既理會 不得,若專 一守在這裏,卻轉(zhuǎn)昏了。須著別窮一事,又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道夫。
問:「程子『若一事上窮不得,且別窮一事』之說,與中庸『弗得弗措』相發(fā)明否?」曰:「看來 有一樣 底,若『弗得弗措』,一向思量這箇,少間便會 擔(dān) 閣了。若謂窮一事不得,便掉了別窮一事,又輕忽了,也不得。程子為 見學(xué)者有恁地底,不得已說此話?!官鐚O。
仁甫問:「伊川說『若一事窮不得,須別窮一事』,與延平之說如何?」曰:「這說自有一項難窮底事,如造化、禮樂 、度數(shù) 等事,是卒急難曉 ,只得且放住。且如所說春秋書 『元年春王正月』,這如何要窮曉 得?若使孔子復(fù) 生,也便未易理會 在。須是且就合理會 底所在理會 。延平說,是窮理之要。若平常遇事,這一件理會 未透,又理會 第二件;第二件理會 未得,又理會 第三件,恁地終身不長進。」賀孫。
陶安國 問:「『千蹊萬徑 ,皆可適國 ?!粐?,恐是譬理之一源處。不知從 一事上便可窮得到一源處否?」曰:「也未解便如此,只要以類而推。理固是一理,然其間曲折甚多,須是把這箇做樣 子,卻從 這裏推去,始得。且如事親,固當(dāng)盡其事之之道,若得於親時是如何,不得於親時又當(dāng)如何。以此而推之於事君,則知得於君時是如何,不得於君時又當(dāng)如何。推以事長,亦是如此。自此推去,莫不皆然。」時舉。
德元問:「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原?!乖唬骸溉f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則其理之用不一。如為 君須仁,為 臣須敬,為 子須孝,為 父須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異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聖人所以『窮理盡性而至於命』,凡世間所有之物,莫不窮極其理,所以處置得物物各得其所,無一事一物不得其宜。除是無此物,方無此理;既有此物,聖人無有不盡其理者。所謂『惟至誠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 者也。』」僩。
行夫問:「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源,此所以可推而無不通也。」曰:「近而一身之中,遠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眾,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這箇道理,某不用假借於公,公不用求於某,仲思與廷秀亦不用自相假借。然雖各自有一箇理,又卻同出於一箇理爾。如排數(shù) 器水相似;這盂也是這樣 水,那盂也是這樣 水,各各滿足,不待求假於外。然打破放裏,卻也只是箇水。此所以可推而無不通也。所以謂格得多後自能貫通者,只為 是一理。釋氏云:『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贿@是那釋氏也窺見得這些道理。濂溪通書 只是說這一事。」道夫。
或問:『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乖唬骸敢还w一般道理,只是一箇道理。恰如天上下雨:大窩窟便有大窩窟水,小窩窟便有小窩窟水,木上便有木上水,草上便有草上水。隨處各別,只是一般水?!购?。
又問「物必有理,皆所當(dāng)窮」云云。曰:「此處是緊切。學(xué)者須當(dāng)知夫天如何而能高,地如何而能厚,鬼神如何而為 幽顯,山岳如何而能融結(jié),這方是格物?!沟婪?。
問:「『觀物察己,還因見物反求諸己?!淮苏f亦是。程子非之,何也?」曰:「這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無物我之分。不可道我是一般道理,人又是一般道理。將 來 相比,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得人有此心,便知自家亦有此心,更不消比並自知。」宇。
格物、致知,彼我相對 而言耳。格物所以致知。於這一物上窮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知得一分;於物之理窮二分,即我之知亦知得二分;於物之理窮得愈多,則我之知愈廣。其實只是一理,「才明彼,即曉 此」。所以大學(xué)說「致知在格物」,又不說「欲致其知者在格其物」。蓋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別有致處也。又曰:「格物之理,所以致我之知?!箖g。
程子云:「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學(xué)者皆當(dāng)理會 ?!怪皇桥e其至大與其至細者,言學(xué)者之窮理,無一物而在所遺也。至於言「講明經(jīng)義,論古今人物及應(yīng) 接事物」,則上所言亦在其中矣。但天地高厚,則資次未到這裏,亦未易知爾。端蒙。
問「致知之要當(dāng)知至善之所在」云云。曰:「天下之理,偪 塞滿前,耳之所聞,目之所見,無非物也,若之何而窮之哉!須當(dāng)察之於心,使此心之理既明,然後於物之所在從 而察之,則不至於汎 濫矣?!沟婪?。
周問:「程子謂『一草一木,皆所當(dāng)窮』。又謂『恐如大軍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何也?」曰:「便是此等語說得好,平正,不向一邊去?!勾??! 枺骸赋套又^『如大軍遊騎無所歸』,莫只是要切己看否?」曰:「只要從 近去?!故恳?。
且窮實理,令有切己工夫。若只泛窮天下萬物之理,不務(wù) 切己,即是遺書 所謂「遊騎無所歸」矣。德明。
問:「格物,莫是天下之事皆當(dāng)理會 ,然後方可?」曰:「不必如此。聖人正怕人如此。聖人云:『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又云:『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挥衷疲骸憾嗦?,擇 其善者而從 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聖人恐人走作這心無所歸著。故程子云:『如大軍之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也?!弧棺?。
「或問格物問得太煩 」。曰:「若只此聯(lián)纏說,濟 得自家甚事。某最怕人如此。人心是箇神明不測物事,今合是如何理會 ?這耳目鼻口手足,合是如何安頓?如父子君臣夫婦朋友,合是如何區(qū)處?就切近處,且逐旋理會 。程先生謂:『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又曰:『徒欲汎 然觀萬物之理,恐如大軍之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又曰:『格物莫若察之於身,其得尤切?!荒膘督倘耍磺揖蜕砩侠頃?。凡纖悉細大,固著逐一理會 。然更看自家力量了得底如何?!褂?。
問:「格物雖是格天下萬物之理,天地之高深,鬼神之幽顯,微而至於一草一木之間,物物皆格,然後可也;然而用工之始,伊川所謂『莫若察之吾身者為 急』。不知一身之中,當(dāng)如何用力,莫亦隨事而致察否?」曰:「次第亦是如此。但如今且從 頭做將 去。若初學(xué),又如何便去討天地高深、鬼神幽顯得?且如人說一件事,明日得工夫時,也便去做了。逐一件理會 去,久之自然貫通。但除了不是當(dāng)閒底物事,皆當(dāng)格也。」又曰:「物既格,則知自至?!孤膶O。
問「格物莫若察之於身,其得之尤切」。曰:「前既說當(dāng)察物理,不可專 在性情;此又言莫若得之於身為 尤切,皆是互相發(fā)處?!沟婪颉?br>
問「格物窮理,但立誠意以格之」。曰:「立誠意,只是樸實下工夫,與經(jīng)文『誠意』之說不同?!沟婪?。
問「立誠意以格之」。曰:「此『誠』字說較淺,未說到深處,只是確定徐錄作「堅 確」。其志,樸 實去做工夫,如胡氏『立志以定其本』,便是此意。」淳。宇同。
李德之問「立誠意以格之」。曰:「這箇誠意,只是要著實用力,所以下『立』字?!股w卿。
誠意不立,如何能格物!所謂立誠意者,只是要著實下工夫,不要若存若亡。遇一物,須是真箇即此一物究極得箇道理了,方可言格。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大學(xué)蓋言其所止之序,其始則必在於立誠。佐。
問:「中庸言自明而誠,今先生教人以誠格物,何故?」曰:「誠只是一箇誠,只爭箇緩頰?!谷?。
問「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曰:「敬則此心惺惺?!沟婪?。
伊川謂「學(xué)莫先於致知,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致知,是主善而師之也;敬,是克一而協(xié)之也。伯羽。
敬則心存,心存,則理具於此而得失可驗,故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沟婪颉?br>
問:「程子云:『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簧w敬則胸次虛明,然後能格物而判其是非。」曰:「雖是如此,然亦須格物,不使一毫私欲得以為 之蔽,然後胸次方得虛明。只一箇持敬,也易得做病。若只持敬,不時時提撕著,亦易以昏困。須是提撕,才見有私欲底意思來 ,便屏去。且謹(jǐn)守著,到得復(fù) 來 ,又屏去。時時提撕,私意自當(dāng)去也。」德明。 問:「春間幸聞格物之論,謂事至物來 ,便格取一箇是非,覺有下手處?!乖唬骸复洪g說得亦太迫切。只是伊川說得好?!箚枺骸溉绾纹惹??」曰:「取效太速,相次易生出病。伊川教人只說敬,敬則便自見得一箇是非?!沟旅?。
問:「春間所論致知格物,便見得一箇是非,工夫有依據(jù) 。秋間卻以為 太迫切,何也?」曰:「看來 亦有病,侵過了正心、誠意地步多。只是一『敬』字好。伊川只說敬,又所論格物、致知,多是讀書 講學(xué),不專如 春間所論偏在一邊。今若只理會 正心、誠意,池錄作「四端情性」。卻有局促之??;只說致知、格物,池錄作「讀書 講學(xué)」,一作「博窮眾理」。又卻似汎 濫。古人語言自是周浹 。若今日學(xué)者所謂格物,卻無一箇端緒,只似尋 物去格。如齊宣王因見牛而發(fā)不忍之心,此蓋端緒也,便就此擴充,直到無一物不被其澤 ,方是。致與格,只是推致窮格到盡處。凡人各有箇見識,不可謂他全不知。如『孩提之童,無不知愛 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以至善惡 是非之際,亦甚分曉 。但不推致充廣,故其見識終只如此。須是因此端緒從 而窮格之。未見端倪發(fā)見之時,且得恭敬涵養(yǎng);有箇端倪發(fā)見,直是窮格去。亦不是鑿空尋 事物去格也?!褂衷唬骸负B(yǎng)於未發(fā)見之先,窮格於已發(fā)見之後?!沟旅鳌?br>
問:「格物,敬為 主,如何?」曰:「敬者,徹上 徹 下工夫?!棺娴馈! 枺骸父裎?,或問論之已詳。不必分大小先後,但是以敬為 本後,遇在面前底便格否?」曰:「是。但也須是從 近處格將 去?!沽x剛?! 枺骸赋滔壬f,格物之要,在以誠敬為 主。胡氏說致知、格物,又要『立志以定其本』,如何?」曰:「此程先生說得為 人切處。古人由小便學(xué)來 如,『視無誑』,如『灑埽、應(yīng) 對 、進退』,皆是少年從 小學(xué),教他都是誠敬。今人小學(xué)都不曾去學(xué),卻欲便從 大學(xué)做去。且如今格一物,若自家不誠不敬,誠是不欺不妄;敬是無怠慢放蕩。纔格不到,便棄了,又如何了得!工夫如何成得!」又云:「程先生云:『主一之謂敬?!淮死碛稚睢!褂终f:「今人所作所為, 皆緣是不去立志。若志不立,又如何去學(xué),又如何去致知、格物中做得事。立志之說甚好。非止為 讀書 說,一切之事皆要立志?!勾?。
問「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xué)則在致知」。曰:「二者偏廢不得。致知須用涵養(yǎng),涵養(yǎng)必用致知?!沟婪颉?br>
任道弟問:「或問,涵養(yǎng)又在致知之先?」曰:「涵養(yǎng)是合下在先。古人從 小以敬涵養(yǎng),父兄漸漸教之讀書 ,識義理。今若說待涵養(yǎng)了方去理會 致知,也無期限。須是兩 下用工,也著涵養(yǎng),也著致知。伊川多說敬,敬則此心不放,事事皆從 此做去。」因言「此心至靈,細入毫芒纖芥之間,便知便覺,六合之大,莫不在此。又如古初去今是幾 千萬年,若此念才發(fā),便到那裏;下面方來 又不知是幾 千萬年,若此念才發(fā),便也到那裏。這箇神明不測,至虛至靈,是甚次第!然人莫不有此心,多是但知有利欲,被利欲將 這箇心包了。起居動 作,只是有甚可喜物事,有甚可好物事,一念才動 ,便是這箇物事」。賀孫。廣錄云:「或問存養(yǎng)、致知先後。曰:『程先生謂:「存養(yǎng)須是敬;進學(xué)則在致知。」又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股w古人才生下兒 子,便有存養(yǎng)他底道理。父兄漸漸教他讀書 ,識義理。今人先欠了此一段,故學(xué)者先須存養(yǎng)。然存養(yǎng)便當(dāng)去窮理。若說道,俟我存養(yǎng)得,卻去窮理,則無期矣。因言人心至靈,雖千萬里之遠,千百世之上,一念才發(fā),便到那裏。神妙如此,卻不去養(yǎng)他,自旦至暮,只管展轉(zhuǎn)於利欲中,都不知覺!』」
問竇:「看格物之義如何?」曰:「須先涵養(yǎng)清明,然後能格物?!乖唬骸敢嗖槐貙?執(zhí) 此說。事到面前,須與他分別去。到得無事,又且持敬。看自家這裏敬與不敬如何,若是不敬底意思來 ,便與屏徹 去。久之,私欲自留不得。且要切己做工夫。且如今一坐之頃,便有許多語話,豈不是動 。才不語話,便是靜。一動 一靜,循環(huán)無已,便就此窮格,無有空闕時,不可作二事看。某向時亦曾說,未有事時且涵養(yǎng),到得有事卻將 此去應(yīng) 物,卻成兩 截事。今只如此格物,便只是一事。且如『言忠信,行篤敬』,只見得言行合如此;下一句『蠻貊之邦行矣』,便未須理會 。及其久也,只見得合如此言,合如此行,亦不知其為 忠信篤敬如何,而忠信篤敬自在裏許,方好?!沟旅?。從 周錄云:「先生問:『如何理會 致知、格物?』曰:『涵養(yǎng)主一之義,使心地虛明,物來 當(dāng)自知未然之理?!辉唬骸喉サ貏t兩 截了。』」
又問「致知在乎所養(yǎng),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道夫云:「『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此句最為 緊切?!乖唬骸副闶沁@話難說,又須是格物方得。若一向靠著寡欲,又不得?!沟婪?。
行夫問「致知在乎所養(yǎng),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曰:「二者自是箇兩 頭說話,本若無相干。但得其道,則交相為 養(yǎng);失其道,則交相為 害?!沟婪??! ?子順問:「『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是既知後,便如此養(yǎng)否?」曰:「此不分先後。未知之前,若不養(yǎng)之,此知如何發(fā)得。既知之後,若不養(yǎng),則又差了。」淳。宇同。
「致知在乎所養(yǎng),養(yǎng)知莫過於寡欲」二句。致知者,推致其知識而至於盡也。將 致知者,必先有以養(yǎng)其知。有以養(yǎng)之,則所見益明,所得益固。欲養(yǎng)其知者,惟寡欲而已矣。欲寡,則無紛擾之雜,而知益明矣;無變遷之患,而得益固矣。直卿。端蒙。
遺書 晁氏客語卷中,張思叔記程先生語云「思欲格物,則固已近道」一段甚好,當(dāng)收入近思錄。僩。
問:「暢 潛道記一篇,多有不是處,如說格物數(shù)段 。如云『思欲格物則固已近道』,言皆緩慢?!乖唬骸杆缓献魑恼?,意思亦是,只是走作?!褂謫枺骸溉缭啤嚎梢砸獾茫豢梢匝詡?』,此乃學(xué)佛之過。下一段云『因物有遷』數(shù) 語,似得之。」曰:「然。」先生舉一段云:「極好。」記夜氣 。又問:「它把致知為 本,亦未是?!乖唬骸杆惆呀K始本末作一事了?!箍蓪W(xué)。
問:「看致知說如何?」曰:「程子說得確實平易,讀著意味愈長?!瓜壬唬骸盖沂墙倘擞邢率痔帯!沟婪?。
問大學(xué)致知、格物之方。曰:「程子與門人言亦不同:或告之讀書 窮理,或告之就事物上體察?!寡?。
先生既為 道夫讀程子致知說,復(fù) 曰:「『格物』一章,正大學(xué)之頭首,宜熟復(fù) ,將 程先生說更逐段研究。大抵程先生說與其門人說,大體不同。不知當(dāng)時諸公身親聞之,卻因甚恁地差了?!沟婪颉?br>
問:「兩 日看何書 ?」對 :「看或問『致知』一段,猶未了?!乖唬骸复耸亲畛跸率痔帲頃?得此一章分明,後面便容易。程子於此段節(jié)目甚多,皆是因人資質(zhì)說,故有說向外處,有說向內(nèi) 處。要知學(xué)者用功,六分內(nèi) 面,四分外面便好,一半已難,若六分外面,則尤不可。今有一等人甚明,且於道理亦分曉 ,卻只恁地者,只是向外做工夫。」士毅。廣錄詳。
「致知」一章,此是大學(xué)最初下手處。若理會 得透徹 ,後面便容易。故程子此處說得節(jié)目最多,皆是因人之資質(zhì)耳。雖若不同,其實一也。見人之敏者,太去理會 外事,則教之使去父慈、子孝處理會 ,曰:「若不務(wù) 此,而徒欲汎 然以觀萬物之理,則吾恐其如大軍之遊騎,出太遠而無所歸?!谷羰侨藢?只去裏面理會 ,則教之以「求之情性,固切於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要之,內(nèi) 事外事,皆是自己合當(dāng)理會 底,但須是六七分去裏面理會 ,三四分去外面理會 方可。若是工夫中半時,已自不可。況在外工夫多,在內(nèi) 工夫少耶!此尤不可也?!箯V。
或問程子致知、格物之說不同。曰:「當(dāng)時答問,各就其人而言之。今須是合就許多不同處,來 看作一意為 佳。且如既言『不必盡窮天下之物』,又云『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若於一草一木上理會 ,有甚了期。但其間有『積習(xí)多後自當(dāng)脫然有貫通處』者為 切當(dāng)耳。今以十事言之,若理會 得七八件,則那兩 三件觸類可通。若四旁都理會 得,則中間所未通者,其道理亦是如此。蓋長短大小,自有準(zhǔn) 則。如忽然遇一件事來 時,必知某事合如此,某事合如彼,則此方來 之事亦有可見者矣。聖賢於難處之事,只以數(shù) 語盡其曲折,後人皆不能易者,以其於此理素明故也?!褂衷疲骸杆^格物者,常人於此理,或能知一二分,即其一二分之所知者推之,直要推到十分,窮得來 無去處,方是格物?!谷藗?。
問:「伊川說格物、致知許多項,當(dāng)如何看?」曰:「說得已自分曉 。如初間說知覺及誠敬,固不可不勉。然『天下之理,必先知之而後有以行之』,這許多說不可不格物、致知。中間說物物當(dāng)格,及反之吾身之說,卻是指出格物箇地頭如此。」又云:「此項兼兩 意,又見節(jié)次格處。自『立誠意以格之』以下,卻是做工夫合如此?!褂衷疲骸赣谜\敬涵養(yǎng)為 格物致知之本?!官R孫。
問:「程子謂致知節(jié)目如何?」曰:「如此理會也 未可。須存得此心,卻逐節(jié)子思索,自然有箇覺處,如諺所謂『冷灰裏豆爆』?!辜驹?br>
問:「二程說格物,謂當(dāng)從 物物上格之,窮極物理之謂也。或謂格物不當(dāng)從 外物上留意,特在吾一身之內(nèi) ,是『有物必有則』之謂,如何?」曰:「外物亦是物。格物當(dāng)從 伊川之說,不可易。灑埽應(yīng) 對 中,要見得精義入神處,如何分內(nèi) 外!」浩。 先生問:「公讀大學(xué)了,如何是『致知、格物』?」說不當(dāng)意。先生曰:「看文字,須看他緊要處。且如大段落,自有箇緊要處,正要人看。如作一篇詩,亦自有箇緊要處。『格物』一章,前面說許多,便是藥料。它自有箇炮爦炙●道理,這藥方可合,若不識箇炮爦炙●道理,如何合得藥!藥方亦為 無用?!勾稳辗A云:「夜來 蒙舉藥方為 喻,退而深思,因悟致知、格物之旨?;騿柺讛?程夫子之說,中間條陳始末,反覆甚備 ,末後又舉延平之教。千言萬語,只是欲學(xué)者此心常在道理上窮究。若此心不在道理上窮究,則心自心,理自理,邈然更不相干。所謂道理者,即程夫子與先生已說了。試問如何是窮究?先生或問中間一段『求之文字,索之講論,考之事為 ,察之念慮』等事,皆是也。既是如此窮究,則仁之愛 ,義之宜,禮之理,智之通,皆在此矣。推而及於身之所用,則聽聰,視明,貌恭,言從 。又至於身之所接,則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以至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鬼神之所以幽顯,又至草木鳥獸,一事一物,莫不皆有一定之理。今日明日積累既多,則胸中自然貫通。如此,則心即理,理即心,動 容周旋,無不中理矣。先生所謂『眾理之精粗無不到』者,詣其極而無餘之謂也;『吾心之光明照察無不周』者,全體大用無不明,隨所詣而無不盡之謂。書 之所謂睿,董子之所謂明,伊川之所謂說虎者之真知,皆是。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瓜壬唬骸甘侨绱??!褂?。
蜚卿問:「誠敬寡欲以立其本,如何?」曰:「但將 不誠處看,便見得誠;將 不敬處看,便見得敬;將多 欲來 看,便見得寡欲?!沟婪颉?br>
然則吾子之意亦可得而悉聞一段
問:「天道流行,發(fā)育萬物,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以生者以為 一身之主,是此性隨所生處便在否?」曰:「一物各具一太極?!箚枺骸复松?,其實也是仁義禮智信?」曰:「只是一箇道理,界破看,以一歲言之,有春夏秋冬;以乾言之,有元亨利貞;以一月言之,有晦朔弦望;以一日言之,有旦晝暮夜?!构?jié)。
問:「或問中謂『口鼻耳目四肢之用』,是如何?」曰:「『貌曰恭,言曰從 』,視明,聽聰?!褂謫枺骸浮壕几缸臃驄D長幼朋友之?!唬绾??」曰:「事君忠,事親孝?!构?jié)。 問由中而外,自近而遠。曰:「某之意,只是說欲致其知者,須先存得此心。此心既存,卻看這箇道理是如何。又推之於身,又推之於物,只管一層 展開一層, 又見得許多道理?!褂衷唬骸溉纭鹤闳葜?,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 容肅,立容德,色容莊』,這便是一身之則所當(dāng)然者。曲禮三百,威儀三千,皆是人所合當(dāng)做而不得不然者,非是聖人安排這物事約束人。如洪範(fàn)亦曰『貌曰恭,言曰從 ,視曰明,聽曰聰,思曰?!唬灾领丁侯W髀}』。夫子亦謂『君子有九思』,此皆人之所不可已者?!沟婪?。
問「上帝降衷」。曰「衷,只是中也?!褂衷唬骸甘乔『锰?。如折衷,是折兩 者之半而取中之義?!棺?。 陶安國 問:「『降衷』之『衷』與『受中』之『中』,二字義如何?」曰:「左氏云:『始終而衷舉之。』又曰:『衷甲以見?!豢创恕褐浴蛔至x,本是『衷甲以見』之義,為 其在裏而當(dāng)中也。然『中』字大概因過不及而立名,如『六藝折衷於夫子』,蓋是折兩 頭而取其中之義。後人以衷為 善,卻說得未親切。」銖。
德元問:「詩所謂秉彝,書 所謂降衷一段,其名雖異,要之皆是一理?!乖唬骸刚\是一理,豈可無分別!且如何謂之降衷?」曰:「衷是善也。」曰:「若然,何不言降善而言降衷?『衷』字,看來 只是箇無過不及,恰好底道理。天之生人物,箇箇有一副當(dāng)恰好、無過不及底道理降與你。與程子所謂天然自有之中,劉 子所謂民受天地之中相似;與詩所謂秉彝,張子所謂萬物之一原又不同。須各曉 其名字訓(xùn)義之所以異,方見其所謂同。一云:「若說降衷便是秉彝,則不可。若說便是萬物一原,則又不可。萬物一原,自說萬物皆出此也。若統(tǒng)論道理,固是一般,聖賢何故說許多名字?」衷,只是中;今人言折衷去聲。者,以中為準(zhǔn) 則而取正也?!禾焐鸁A民,有物有則』,『則』字卻似『衷』字。天之生此物,必有箇當(dāng)然之則,故民執(zhí) 之以為 常道,所以無不好此懿德。物物有則,蓋君有君之則,臣有臣之則:『為 人君,止於仁』,君之則也;『為 人臣,止於敬』,臣之則也。如耳有耳之則,目有目之則:『視遠惟明』,目之則也;『聽德惟聰』,耳之則也?!簭?作乂』,言之則也;『恭作肅』,貌之則也。四肢百骸,萬物萬事,莫不各有當(dāng)然之則,子細推之,皆可見。」又曰:「凡看道理,須是細心看他名義分位之不同。通天下固同此一理,然聖賢所說有許多般樣 ,須是一一通曉 分別得出,始得。若只儱 侗說了,盡不見他裏面好處。如一爐火,四人四面同向此火,火固只一般,然四面各不同。若說我只認曉 得這是一堆火便了,這便不得,他裏面玲瓏好處無由見。如『降衷于下民』,這緊要字卻在『降』字上。故自天而言,則謂之降衷;自人受此衷而言,則謂之性。如云『天所賦為 命,物所受為 性』,命,便是那『降』字;至物所受,則謂之性,而不謂之衷。所以不同,緣各據(jù) 他來處與所受處而言也?!何┗噬系劢抵杂谙旅瘛唬藫?jù) 天之所與物者而言?!喝粲谐P浴?,是據(jù) 民之所受者而言。『克綏厥猷』,猷即道,道者性之發(fā)用處,能安其道者惟后也。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三句,亦是如此。古人說得道理如此縝密,處處皆合。今人心粗,如何看得出。佛氏云:『如來 為 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於世?!荒硣L說,古之諸聖人亦是為 此一大事也。前聖後聖,心心一符,如印記相合,無纖毫不似處?!箘?用之曰:「『衷』字是兼心說,如云衷誠,丹衷是也,言天與我以是心也?!乖唬骸疙サ卣f不得。心、性固只一理,然自有合而言處,又有析而言處。須知其所以析,又知其所以合,乃可。然謂性便是心,則不可;謂心便是性,亦不可。孟子曰『盡其心,知其性』;又曰『存其心,養(yǎng)其性』。聖賢說話自有分別,何嘗如此儱 侗不分曉 !固有儱 侗一統(tǒng)說時,然名義各自不同。心、性之別,如以碗盛水,水須碗乃能盛,然謂碗便是水,則不可。後來 橫渠說得極精,云:『心統(tǒng)性、情者也?!蝗纭航抵浴恢褐浴煌谴死?。然此字但可施於天之所降而言,不可施於人之所受而言也。」僩。池錄作二段。
天降衷者,衷降此。以降言,為 命;以受言,為性 。節(jié)。
陳問:「劉 子所謂天地之中,即周子所謂太極否?」曰:「只一般,但名不同。中,只是恰好處。上帝降衷,亦是恰好處。極不是中,極之為 物,只是在中。如這燭臺,中央簪處便是極。從 這裏比到那裏,也恰好,不曾加些;從 那裏比到這裏,也恰好,不曾減些。」宇。
問:「天地之中與程子天然自有之中,是一意否?」曰:「只是一意,蓋指大本之中也。此處中庸說得甚分明,他日自考之?!广彙?br>
問:「天地之中,天然自有之中,同否?」曰:「天地之中,是未發(fā)之中;天然自有之中,是時中?!乖唬骸溉粍t天地之中是指道體,天然自有之中是指事物之理?」曰:「然?!归b祖。
問:「以其理之一,故於物無不能知;以其稟之異,故於理或不能知。」曰:「氣 稟之偏者,自不求所以知。若或有這心要求,便即在這裏。緣本來 箇仁義禮智,人人同有,只被氣 稟物欲遮了。然這箇理未嘗亡,才求便得?!褂衷唬骸高@箇便是難說。喚 做難,又不得;喚 做易,又不得。喚 做易時,如何自堯 舜禹湯 文武周孔以後,如何更無一箇人與相似?喚 做難,又才知覺,這箇理又便在這裏。這箇便須是要子細講究,須端的知得,做將 去自容易。若不知得,雖然恁地把捉在這裏,今夜捉住,明朝又不見了;明朝捉住,後日又不見了。若知得到,許多蔽翳都沒了。如氣 稟物欲一齊打破,便日日朝朝,只恁地穩(wěn)穩(wěn)做到聖人地位。」賀孫。
問「或問中云,知有未至,是氣 稟、私欲所累」。曰:「是被這兩 箇阻障了,所以知識不明,見得道理不分曉 。聖人所以將 格物、致知教學(xué)者,只是要教你理會 得這箇道理,便不錯。一事上皆有一箇理。當(dāng)處事時,便思量體認得分明。久而思得熟,只見理而不見事了。如讀聖人言語,讀時研窮子細,認得這言語中有一箇道理在裏面分明。久而思得熟,只見理而不見聖人言語。不然,只是冥行,都顛倒錯亂了。且如漢高帝做事,亦有合理處,如寬仁大度,約法三章,豈不是合理處甚多。有功諸將 ,嫚罵待他,都無禮數(shù) ,所以今日一人叛,明日一人叛,以至以愛 惡 易太子。如此全錯,更無些子道理,前後恰似兩 人,此只是不曾真箇見得道理合如此做。中理底,是他天資高明,偶然合得;不中理處多,亦無足怪。只此一端,推了古今青史人物,都只是如此。所以聖人教學(xué)者理會 道理,要他真箇見得了,方能做得件件合道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遇事時,把捉教心定,子細體認,逐旋捱將 去,不要放過。積累功夫,日久自然見這道理分曉 ,便處事不錯,此與偶合者天淵不同?!箚柸ニ接?、氣 稟之累。曰:「只得逐旋戰(zhàn) 退去。若要合下便做一次排遣,無此理,亦不濟 得事。須是當(dāng)事時子細思量,認得道理分明,自然勝 得他。次第這邊分明了,那邊自然容著他不得。如今只窮理為上 。」又問:「客氣 暴怒,害事為 多,不知是物欲耶,氣 稟耶?」曰:「氣 稟物欲亦自相連著。且如人稟得性急,於事上所欲必急,舉此一端,可以類推?!褂衷唬骸笟?稟、物欲生來 便有,要無不得,只逐旋自去理會 消磨。大要只是觀得理分明,便勝 得他?!姑髯鳌! 枺骸浮夯蚩贾聻?之著,或察之念慮之微?!豢磥?關(guān)於事為 者,不外乎念慮;而入於念慮者,往往皆是事為 。此分為 二項,意如何?」曰:「固是都相關(guān),然也有做在外底,也有念慮方動 底。念慮方動 ,便須辨別那箇是正,那箇是不正。這只就始末上大約如此說?!箚枺骸钢痪椭c微上看?」曰:「有箇顯,有箇微?!箚枺骸杆逡詾?從 事之實者,初不外乎人生日用之近;其所以為 精微要妙不可測度者,則在乎真積力久,默識心通之中。是乃夫子所謂『下學(xué)而上達』者?!乖唬骸钢皇茄矍扒薪鹁语嬍?、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處,便是這道理。只就近處行到熟處,見得自高。有人說,只且據(jù) 眼前這近處行,便是了,這便成茍簡卑下。又有人說,掉了這箇,上面自有一箇道理,亦不是,下梢只是謾人。聖人便只說『下學(xué)上達』,即這箇便是道理,別更那有道理。只是這箇熟處,自見精微?!褂衷唬骸浮簣?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亦只是就近處做得熟,便是堯 舜。聖人與庸凡之分,只是箇熟與不熟。庖丁解牛,莫不中節(jié)。古之善書 者亦造神妙。」賀孫。
問:「或問云:『天地鬼神之變,鳥獸草木之宜,莫不有以見其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凰^『不容已』,是如何?」曰:「春生了便秋殺 ,他住不得。陰極了,陽便生。如人在背後,只管來 相趲,如何住得!」淳。寓錄云:「春生秋殺 ,陽開陰閉,趲來 趲去,自住不得?!?br>
或問:「理之不容已者如何?」曰:「理之所當(dāng)為 者,自不容已。孟子最發(fā)明此處。如曰:『孩提之童,無不知愛 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棺允怯凶〔坏锰帯!谷藗?。
今人未嘗看見「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只是就上較量一箇好惡 爾。如真見得這底是我合當(dāng)為 ,則自有所不可已者矣。如為 臣而必忠,非是謾說如此,蓋為 臣不可以不忠;為 子而必孝,亦非是謾說如此,蓋為 子不可以不孝也。道夫。
問:「或問,物有當(dāng)然之則,亦必有所以然之故,如何?」曰:「如事親當(dāng)孝,事兄當(dāng)?shù)苤?,便是?dāng)然之則。然事親如何卻須要孝,從 兄如何卻須要弟,此即所以然之故。如程子云:『天所以高,地所以厚。』若只言天之高,地之厚,則不是論其所以然矣?!怪?。
或問:「莫不有以見其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與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先生問:「每常如何看?」廣曰:「『所以然而不可易者』,是指理而言;『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是指人心而言?!乖唬骸赶戮渲皇侵甘露苑彩鹿逃小核?dāng)然而不容已』者,然又當(dāng)求其所以然者何故。其所以然者,理也。理如此,固不可易。又如人見赤子入井,皆有怵惕、惻 隱之心,此其事『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也。然其所以如此者何故,必有箇道理之不可易者。今之學(xué)者但止見一邊。如去見人,只見得他冠冕衣裳,卻元不曾識得那人。且如為 忠,為 孝,為 仁,為 義,但只據(jù) 眼前理會 得箇皮膚便休,都不曾理會 得那徹 心徹 髓處。以至於天地間造化,固是陽長則生,陰消則死,然其所以然者是如何?又如天下萬事,一事各有一理,須是一一理會 教徹 。不成只說道:『天,吾知其高而已;地,吾知其深而已;萬物萬事,吾知其為 萬物萬事而已!』明道詩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fēng)雲(yún)變態(tài)中。』觀他此語,須知有極至之理,非冊 子上所能載者?!箯V曰:「大至於陰陽造化,皆是『所當(dāng)然而不容已』者。所謂太極,則是『所以然而不可易者』?!乖唬骸腹淌?。人須是自向裏入深去理會 。此箇道理,才理會 到深處,又易得似禪。須是理會 到深處,又卻不與禪相似,方是。今之不為 禪學(xué)者,只是未曾到那深處;才到那深處,定走入禪去也。譬如人在淮河上立,不知不覺走入番界去定也。只如程門高弟游氏,則分明是投番了。雖上蔡龜山也只在淮河上游游漾漾,終看他未破;時時去他那下探頭探腦,心下也須疑它那下有箇好處在。大凡為 學(xué),須是四方八面都理會 教通曉 ,仍更理會 向裏來 。譬如喫 果子一般:先去其皮殼 ,然後食其肉,又更和那中間核子都咬破,始得。若不咬破,又恐裏頭別有多滋味在。若是不去其皮殼 ,固不可;若只去其皮殼 了,不管裏面核子,亦不可,恁地則無緣到得極至處。大學(xué)之道,所以在致知、格物。格物,謂於事物之理各極其至,窮到盡頭。若是裏面核子未破,便是未極其至也。如今人於外面天地造化之理都理會得 ,而中間核子未破,則所理會 得者亦未必皆是,終有未極其至處?!挂蚺e五峰之言,曰:「『身親格之以精其知』,雖於『致』字得向裏之意,然卻恐遺了外面許多事。如某,便不敢如此說。須是內(nèi) 外本末,隱顯精粗,一一周遍,方是儒者之學(xué)?!箯V。
問:「『格物』章或問中如何說表裏精粗?」曰:「窮理須窮究得盡。得其皮膚,是表也;見得深奧,是裏也。知其粗不曉 其精,皆不可謂之格。故云:『表裏精粗,無所不盡?!弧惯^。
問以類而推之說。曰:「是從 已理會 得處推將 去。如此,便不隔越。若遠去尋 討,則不切於己。必大?! 枺骸富騿栐疲骸盒碾m主乎一身,而其體之虛靈,足以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物,而其用之微妙,實不外乎一人之心?!徊恢檬切闹梅??」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說是心之用!夫心之體具乎是理,而理則無所不該,而無一物不在,然其用實不外乎人心。蓋理雖在物,而用實在心也?!褂衷疲骸咐肀樵谔斓厝f物之間,而心則管之;心既管之,則其用實不外乎此心矣。然則理之體在物,而其用在心也?!勾卧纾壬疲骸复耸且陨頌?主,以物為 客,故如此說。要之,理在物與在吾身,只一般。」?fàn)c。
「或問云:『萬物生於天地之間,不能一日而相無,而亦不可相無也?!蝗绾??」曰:「萬物生於天地,人如何少得它,亦如何使它無得?意只是如此?!古f夫。
近世大儒有為 格物致知之說一段
或問中近世大儒格物致知之說曰:「格,猶捍也,禦也,能捍禦外物,而後能知至道?!箿毓??!副馗F物之理同出於一為 格物?!箙闻c叔。『窮理只是尋 箇是處。』上蔡?!柑煜轮锊豢蓜?窮,然皆備 於我而非從 外得?!过斏?。「『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 非程子之言?!购途浮!肝镂镏虏?,宛轉(zhuǎn)歸已?!购亩??!讣词录次?,不厭不棄,而身親格之?!刮宸?。
呂 與叔謂:「凡物皆出於一,又格箇甚麼?」固是出於一,只緣散了,千岐萬徑 。今日窮理,所以要收拾歸於一。泳。
呂 與叔說許多一了,理自無可得窮,說甚格物!泳。
「窮理是尋 箇是處,然必以恕為 本?!沟∧饲笕手?。試看窮理如何著得「恕」字?窮理蓋是合下工夫,恕則在窮理之後。胡文定載顯道語云:「恕則窮理之要?!鼓忱頃?,安頓此語不得。賀孫。
上蔡說:「窮理只尋 箇是處,以恕為 本?!垢F理自是我不曉 這道理,所以要窮,如何說得「恕」字?他當(dāng)初說「恕」字,大概只是說要推我之心以窮理,便礙理了。龜山說「反身而誠」,卻大段好。須是反身,乃見得道理分明。如孝如弟,須見得孝弟,我元有在這裏。若能反身,爭多少事。他又卻說:「萬物皆備 於我,不須外面求。」此卻錯了?!干碛H格之」,說得「親」字急迫。自是自家格,不成倩人格!賜。
以「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為 非伊川之言者,和靖也。和靖且是深信程子者。想是此等說話不曾聞得,或是其心不以為 然,故於此說有所不領(lǐng)會 耳。謝子尋 箇是處之說甚好,與呂 與叔「必窮萬物之理同出於一為 格物,知萬物同出乎一理為 知至」,其所見大段不同。但尋 箇是處者,須是於其一二分是處,直窮到十分是處,方可。人傑 ?! 堅聠栆浴附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為 非程子之言者。曰:「此和靖之說也。大抵和靖為 人淳,故他不聽得而出於眾人之錄者,皆以為 非伊川之言。且如伊川論春秋之傳 為 案,經(jīng)為 斷 ,它亦以為 伊川無此言。且以此兩 句即『以傳 考經(jīng)之事跡,以經(jīng)別傳 之真?zhèn)?』之意,非伊川之言而何!」恪?! 附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乃楊 遵道所錄,不應(yīng) 龜山不知。泳。
龜山說:「『只『反身而誠』,便天地萬物之理在我。」胡文定卻言:「物物致察,宛轉(zhuǎn)歸己。見雲(yún)雷,知經(jīng)綸;見山下出泉,知果行之類?!刮┮链ㄑ浴覆豢芍桓F一理,亦不能遍窮天下萬物之理?!鼓持^,須有先後緩急,久之亦要窮盡。如正蒙,是盡窮萬物之理。德明?! 『亩ㄍ疝D(zhuǎn)歸己之說,這是隔陌多少!記得一僧徒作一文,有此一語。泳。
問:「觀物察己,其說如何?」曰:「其意謂『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 以厚德』。如此,只是一死法。」子蒙。
問:「物物致察與物物而格何別?」曰:「文定所謂物物致察,只求之於外。如所謂『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 以厚德』,只因其物之如是而求之耳。初不知天如何而健,地如何而順也?!沟婪蛟唬骸杆^宛轉(zhuǎn)歸己,此等言語似失之巧?!乖唬骸溉敉疝D(zhuǎn)之說,則是理本非己有,乃強委曲牽 合,使入來 爾。許多說,只有上蔡所謂『窮理只是尋 箇是處』為 得之?!沟婪蛟唬骸庚斏健悍瓷矶\』之說,只是摸空說了?!乖唬骸付紵o一箇著實處?!沟婪蛟唬骸竻s似甚快?!乖唬骸溉艄绱?,則聖賢都易做了!」又問:「他既如此說,其下工夫時亦須有箇窒礙?!乖唬骸敢矡o做處。如龜山於天下事極明得,如言治道與官府政事,至纖至細處,亦曉 得。到這裏卻恁說,次第他把來 做兩 截看了!」道夫。
知言要「身親格之」。天下萬事,如何盡得!龜山「『反身而誠』,則萬物在我矣」。太快。伊川云:「非是一理上窮得,亦非是盡要窮。窮之久,當(dāng)有覺處?!勾四耸?。方。
格物以身,伊川有此一說。然大都說非一。五峰既出於一偏而守之,亦必有一切之效,然不曾熟看伊川之意也。方。
五峰說「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而知乃可精」者,這段語本說得極精。然卻有病者,只說得向裏來 ,不曾說得外面,所以語意頗傷 急迫。蓋致知本是廣大,須用說得表裏內(nèi) 外周遍兼該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此語極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促氣 象。他便要就這裏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須是寬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貫。他言語只說得裏面一邊極精,遺了外面一邊,所以其規(guī)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久自然貫通?!勾搜栽搩?nèi) 外,寬緩不迫,有涵泳從 容之意,所謂「語小天下莫能破,語大天下莫能載」也。僩。
黃問「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曰:「人之為 事,必先立志以為 本,志不立則不能為 得事。雖能立志,茍不能居敬以持之,此心亦汎 然而無主,悠悠終日,亦只是虛言。立志必須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則常存於事物之中,令此敬與事物皆不相違。言也須敬,動 也須敬,坐也須敬,頃刻去他不得?!棺??! 枺骸浮毫⒅疽远ㄆ浔尽?,莫是言學(xué)便以道為 志,言人便以聖為 志之意否?」曰:「固是。但凡事須當(dāng)立志,不可謂今日做些子,明日便休。又問「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曰:「這箇便是細密處,事事要這些子在?!褐玖⒑跏挛镏怼唬⒅颈阋咳辉谶@事物之上??词巧觞N,都不能奪得他,又不恁地細細碎碎,這便是『志立乎事物之表』。所以今江西諸公多說甚大志,開口便要說聖說賢,說天說地,傲睨萬物,目視霄漢,更不肯下人?!箚枺骸溉绱?,則『居敬以持其志』都無了?!乖唬骸肛M復(fù) 有此!據(jù) 他才說甚敬,便壞 了那箇?!褂衷唬骸肝宸逭f得這數(shù) 句甚好,但只不是正格物時工夫,卻是格物已前事。而今卻須恁地?!沟婪?。
伊川只云:「漸漸格去,積累多自有貫通處?!拐f得常寬。五峰之說雖多,然似乎責(zé)效太速,所以傳 言其急迫。璘。
問:「先生舊解致知,欲人明心之全體;新改本卻削去,只說理,何也?」曰:「理即是此心之理,檢束此心,使無紛擾之病,即此理存也。茍惟不然,豈得為 理哉!」問:「先生說格物,引五峰復(fù) 齋記曰『格之之道,必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云云,以為 不免有急迫意思,何也?」曰:「五峰只說立志居敬,至於格物,卻不說。其言語自是深險,而無顯然明白氣 象,非急迫而何!」問:「思量義理,易得有苦切意思,如何?」曰:「古人格物、致知,何曾教人如此。若看得滋味,自是歡喜,要住不得。若只以狹心求之,易得如此。若能高立著心,不牽 惹世俗一般滋味,以此去看義理,但見有好意思了。」問:「所謂『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知當(dāng)如何格?」曰:「此推而言之,雖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豈不可以格。如麻麥稻粱,甚時種,甚時收,地之肥,地之磽,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箚枺骸钢轮源侄浦领毒越浦领哆h。不知所推之事,如世間甚事?」曰:「自『無穿窬之心』,推之至於『以不言餂』之類;自『無欲害人之心』,推之舉天下皆在所愛 。至如一飯以奉親,至於保四海,通神明,皆此心也。」宇。
先生問:「大學(xué)看得如何?」曰:「大綱只是明明德,而著力在格物上?!乖唬骸钢μ幋蠖卧谶@裏,更熟看,要見血脈相貫穿。程子格物幾 處,更子細玩味,說更不可易。某當(dāng)初亦未曉 得。如呂 ,如謝,如尹楊諸公說,都見好。後來 都段段錄出,排在那裏,句句將來 比對 ,逐字稱停過,方見得程子說撲 不破。諸公說,挨著便成粉碎了!」問:「胡氏說,何謂太迫?」曰:「說得來 局蹙,不恁地寬舒,如將 繩索絣在這裏一般,也只看道理未熟。如程子說,便寬舒。他說『立志以定其本』,是始者立箇根基?!壕泳匆猿制渲?,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內(nèi) ,而知乃可精』。知未到精處,方是可精,此是說格物以前底事。後面所說,又是格物以後底事。中間正好用工曲折處,都不曾說,便是局蹙了?!褂睢?br>
格物須是到處求。「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謂也。若只求諸己,亦恐見有錯處,不可執(zhí) 一。伊川說得甚詳:或讀書 ,或處事,或看古人行事,或求諸己,或即人事。復(fù) 曰:「於人事上推測,自有至當(dāng)處?!谷鐥?謝游尹諸公,非不見伊川,畢竟說得不曾透,不知如何。今人多說傳 聞不如親見??吹萌绱藭r,又卻傳 聞未必不如親見。蓋當(dāng)時一問一對 ,只說得一件話。而今卻鬥合平日對 問講論作一處,所以分明好看。浩。
這箇道理,自孔孟既沒,便無人理會 得。只有韓文公曾說來 ,又只說到正心、誠意,而遺了格物、致知。及至程子,始推廣其說,工夫精密,無復(fù) 遺憾。然程子既沒,諸門人說得便差,都說從 別處去,與致知、格物都不相干,只不曾精曉 得程子之說耳。只有五峰說得精,其病猶如此。亦緣當(dāng)時諸公所聞於程子者語意不全,或只聞一時之語,或只聞得一邊,所以其說多差。後來 卻是集諸家語錄,湊起眾說,此段工夫方始渾全。則當(dāng)時門人親炙者未為 全幸,生於先生之後者未為 不幸。蓋得見諸家記錄全書 ,得以詳考,所以其法畢備 。又曰:「格物、致知,其次上蔡說得稍好?!箖g。
諸公致知、格物之說,皆失了伊川意,此正是入門款。於此既差,則他可知矣。。 問:「延平謂:『為 學(xué)之初,且當(dāng)常存此心,勿為 他事所勝 。凡遇一事,即當(dāng)且就此事反復(fù) 推尋 以究其極。待此一事融釋脫落,然後別窮一事,久之自當(dāng)有灑然處?!慌c伊川『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之語不同,如何?」曰:「這話不如伊川說『今日明日』恁地急。卓錄但云:「伊川說得較快?!惯@說是教人若遇一事,即且就上理會 教爛熟離析,不待擘開,自然分解。久之自當(dāng)有灑然處,自是見得快活。某常說道,天下事無他,只是箇熟與不熟。若只一時恁地約摸得,都不與自家相干,久後皆忘卻。只如借得人家事一般,少間被人取將 去,又濟 自家甚事!」賀孫。卓同。
李堯 卿問:「延平言窮理工夫,先生以為 不若伊川規(guī)模之大,條理之密。莫是延平教人窮此一事,必待其融釋脫落,然後別窮一事;設(shè)若此事未窮,遂為 此事所拘,不若程子『若窮此事未得且別窮』之言為 大否?」曰:「程子之言誠善。窮一事未透,又便別窮一事,亦不得。彼謂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執(zhí)此 說,容易改換卻,致工夫不專 一也?!箟炎?。
廷老問:「李先生以為 為 學(xué)之初,凡遇一事,當(dāng)且就此事反覆推尋 以究其理。此說如何?」曰:「為 學(xué)之初,只得如此。且如楊 之為 我,墨氏之兼愛 ,顏子居陋巷,禹稷之三過其門而不入。禹稷則似乎墨氏之兼愛; 顏子當(dāng)天下如此壞 亂時節(jié),卻自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