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長短經(反經) 卷五·七雄略十八

    作者: 《長短經(反經)》趙蕤
      歷史上的戰(zhàn)國時代,諸侯爭霸,狼煙四起,可謂熱鬧極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之間關系錯綜復雜,軍事外交的斗爭尤為突出。一時間縱橫家的杰出代表張儀、蘇秦各逞口舌之利,周旋于諸侯之間,玩弄霸主于股掌之上,成了當時國際性的策劃大師。在“策劃”一詞又重新被炒得火爆的商品大潮中,重睹蘇秦、張儀之風采。能不為之擊節(jié)喝彩!

      【經文】
      臣聞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獨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劃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親疏相鎮(zhèn),所以關盛衰也。昔周艦二代,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故盛則周召相其治;衰則五霸扶其弱,所以夾輔王室,左右厥世,此三圣制法之意。[文、武、周公為三圣。]然厚下之典,弊于尾大。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爵祿多出于陪臣。征伐不由于天子。吳并于越,[越王勾踐敗吳,欲遷吳王于甬東,與百家君之。吳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蓖跛熳缘剿?。越王滅吳。]晉分為三,[晉昭公六年卒。六卿欲弱公室,遂以法盡滅羊舌氏之族,而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以其子為大夫。晉益弱,六卿皆大。哀公四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少智伯,盡分其地。
      至烈公十九年,周威王賜趙、魏、韓皆命為諸侯。晉遂滅。]鄭兼于韓,[煮桓公者,周厲王少子也,幽王以為司徒。問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曰:“獨有洛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公曰:“何如?”
      對曰:“地近虢鄶,虢鄶之君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請試居之,民皆公之民也?!被腹唬骸吧啤!本箛梁笫?,君乙為韓哀侯所滅,并其國。鄭遂亡。]魯滅于楚。[魯頃公二年,楚考烈王滅魯。魯頃公亡遷于卞邑,為家人。魯遂絕。]海內無主,四十余年而為“戰(zhàn)國”矣。秦據勢勝之地,騁狙詐之兵、蠶食山東,山東患之。
      蘇秦,洛陽人也,合諸侯之縱以賓秦;張儀,魏人也,破諸侯之縱以連橫。此縱橫之所起也。[議曰:《易》稱先王建萬國而親諸侯;孔子作《春秋》為后世法。譏世卿不改裝,世侯。由是觀之,諸侯之制,所從來上矣。荀悅曰:“封建諸侯,各世其位。欲使視人如子,愛國如家,置賢卿大夫,考績黜陟,使有分土而無分人。而王者總其一統(tǒng),以御其政。故有暴于其國者,則人叛。人叛于下,誅加于上。是以計利思害,勸賞畏威,各競其力,而無亂心天子失道則侯伯正之,王室微弱則大國輔之,雖無道不虐于天下。此所以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人者也?!辈茉自唬骸跋韧踔毨碇荒芫?。故與人共理之;助獨守之不能固,故與人共守之。兼親疏而兩用,參同異而并進。輕撞足以相鎮(zhèn),親疏足以相衛(wèi)。兼并路塞,逆節(jié)不生也?!标懯亢庠唬?br>  “夫為人不如厚己,利物不如圖身;安上在乎悅下,為己存乎利人。夫然則南面之君各矜其治。世治足以敦風,道衰足以御暴。強毅之國不能擅一時之勢,雄俊之人無以寄霸王之志?!鄙w三代所以直道,四王所以垂業(yè)。夫興衰隆替,理所固有;教之廢興,存乎其人。愿法期于必涼,明道有時而暗。故世及之裝,弊于強御;厚下之典,漏于未折。浸弱之釁,遘自三季;陵夷之禍,終于“七雄”。所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此建侯之弊也。  【譯文】
      我聽說天下就象是一個大容器,百姓就象是其中貯存的財富。容器太大,一個人就管理不了;財富太多、太貴重,一個人就難以守護。所以要劃分疆野,要建立諸侯國;親疏之間要互相抑制,這是關系到國家盛衰的問題。從前周王朝接受夏、商兩代的經驗教訓,設立五等爵位,分封八百個藩國和五十五個同姓王。這些藩國和同姓王都根基深厚堅實,是不能動搖的。因此,國家興盛的時候就有周公、召公輔佐治理;國家衰敗的時候就有春秋五霸扶助弱小的周王室。以此共同輔助王室,掌握那個時代,這就是三圣[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人]當初制定分封制的本意。然而,厚賞臣下的制度,弊病在于尾大不掉。
      自從周幽王、周平王之后,周王室日漸衰落,爵祿多由左右的大臣賜予,征戰(zhàn)討伐的事不由天子決定。吳國被越國吞并[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想把吳王遷往甬東,給他一百戶人家讓他管理。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你了?!?br>  然后自刎而死,吳國滅亡。]
      晉國被一分為三。[晉昭公六年時,他死了。他的六卿想要削弱昭公親族的勢力,就想法兒把羊舌氏一族都殺掉了,把他們的封邑分為十個縣,六卿各用他們的兒子為大夫。晉國因此更加衰弱,六卿的勢力都強大起來。哀公四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一起殺死智伯,把晉國的土地瓜分殆盡。到烈公十九年,周威王賜封趙、韓、魏三國,把他們封為諸侯。晉國就這樣滅亡了。]
      鄭國被韓國兼并。[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幽王時為司徒。他問太史伯:“周王室多災多難,我怎樣才能逃脫一死呢?”太史伯說:“只有洛水的東邊,黃河、濟水的南面可以居住。”桓公說:“為什么到那里去呢?”
      太史伯回答說:“那個地方鄰近虢鄶,虢鄶?shù)膰澅┖秘敚傩斩疾灰栏剿?。如今你做司徒,人民都很愛戴你,請你試試到那里居住,那里的百姓就都是你的國民了?!被腹f:“很好。”于里就去那里做了國君。到了后世,君乙被韓哀侯所滅,吞并了鄭國。鄭國也就滅亡了。]
      魯國被楚國所滅。[魯頃公二十年,楚考烈王消滅了魯國。魯傾公逃亡到卞邑,做了人家的仆人。魯國王是滅亡了。]
      天下沒有一個有權威的君主,這樣的狀態(tài)達四十多年,形成“戰(zhàn)國”時代。其中秦國依仗形勢險要,運用狡詐善戰(zhàn)的軍隊,一點點地吞并山東六國,山東各國深以為憂。蘇秦,洛陽人,聯(lián)合諸侯一起抵抗秦國;張儀,魏國人,拆散諸侯的聯(lián)盟與秦國連橫。這就是縱橫活動的緣起。
      [《周易》贊許先輩的圣王們建立萬國而親臨諸侯;孔子創(chuàng)作《春秋》做為后世治國的法則。這是譏諷各代的當政者不知變通,改換分封制,仍然要世世繼承王候爵位。由此來看,分封諸侯的制度,是從先世就有的了。荀悅說:“分封建立諸侯國,讓他們各自世代繼承其爵位。這些統(tǒng)治者想使人對待別人象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愛國家就象愛家一樣,就必須任用賢能的世卿、大夫,考察他們的政績進行罷免或提升,使他們能得到土地的封賞但不能擁有子民,由君王總攬全局,實行統(tǒng)治。因此如有用殘暴的手段來管理國家的官員,下面就會有人反叛他。在下有百姓的反叛,在上有君王的誅殺,所以權衡利害,他們就會努力工作以受獎賞,而害怕君主的權威,各自爭相效力,而沒有作亂之心。天子不守正道時有侯伯來規(guī)正他,王室微弱時就會有強大的諸侯國輔助他們。所以即使君主無道也不會使天下百姓受虐特。這就是用輔佐來順應天道并掌握人才的道理?!?br>  曹元首說:“先輩的圣王們知道自己一個人治理國家不能使之長久,所以和別人一起治理;知道一個人守護天下不能使之牢固,所以和別人一起守護。他們親疏并用,異同共進。使權輕與權重的人互相抑制,親近與疏遠的互相關照。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以保證國家不發(fā)生叛亂。”
      陸機說:“為別人不如厚待自己,為外物不如為自身謀算;要使上級安樂就在于使下面的人滿意。為了自己打算就得先讓別人占占便宜。國家治理得好時足以正風氣,衰微時也可以抵御強暴。所以強大有力的國家不能專據一時的優(yōu)勢,雄才大略的人也不能使霸王之志得償。”
      這大概就是三代可以奉行正道,四王得以成就功業(yè)的原因吧。同家的興衰交替,理所固有;禮教的廢興,在于統(tǒng)治者的做法。治國的法則有時也許不能正確施行,真理有時被歪曲。因此世代繼承爵位的制度,弊處在于強行統(tǒng)治;厚賞臣下的制度,過失在于使王室日益衰弱。王室浸弱的開端,始于三代昏王,其禍患,到戰(zhàn)國七雄時才結束。所謂“樹梢大了樹必定要折斷,尾巴大了就難以掉轉”,這就是分封諸侯的弊端。]

      【按語】
      治國之道,實為立國安邦之大計。本段開篇明義,闡述了治理國家的方略。
      首先,統(tǒng)治者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治理自已的國家?!捌鞔蟛豢梢宰岳?,蓄重不可以自守”,所以周實行分封諸侯的制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制度是合理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后世的統(tǒng)治者只知“法先王”,對分封制一味照搬,不知變通,其結果只能是使周的統(tǒng)治結束?!澳┐蟊卣郏泊箅y掉”,簡要地總結了封建諸侯的弊端。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比魏我粋€時代,如果只能繼承前代,一成不變,是不會進步的。如今的改革開放,就是要改變那些陳舊的不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東西,以順應新的歷史潮流。

      【經文】
      蘇秦初合縱,至燕。[周武定殷,封召公于燕,與六國并稱王]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shù)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田作,而足于棗栗矣。此所謂天府者也!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所以不犯寇被甲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shù)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fā)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shù)十萬之軍,軍于東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于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是故愿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事矣?!毖辔暮钤S之。
      [樂毅獻書燕王曰:“比目之魚,不相得則不能行,故古者稱之,以其合兩而如一也。今山東不能合弱而如一,是山東之智不如魚也。又譬如軍士之引車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而車因行矣。今山東三國弱而不能敵秦,索二國因能勝秦矣。然而山東不知相索,則智固不如軍士矣。胡與越人,言語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渡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今山東之相與也,如同舟而濟,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人之所能為一。山東主遂不悟此,臣之所為山東苦也,愿大王熟慮之。今韓、梁、趙三國已合矣。秦見三晉之堅也,必南伐楚。趙見秦之伐楚,必北攻燕。
      物固有勢異而患同者,秦久伐韓,令秦之伐楚,燕必亡。臣竊為大王計,不如以兵南合三晉,約戌韓、粱之西邊。山東不能為此,此必皆亡矣?!毖喙员虾先龝x。
      趙將伐燕,蘇代為燕說趙王曰:“今者臣從外來,過易水,見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挾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見蚌脯?!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見死鷸?!卟豢舷嗌幔瑵O父得而并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其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愿大王熟計之?!壁w王乃止。
      齊宣王因燕衰,伐燕,取十城。燕易王謂蘇秦曰:“先生能為燕得侵地乎?”秦曰:“請為取之。”遂少齊,見齊王,拜而慶,仰而吊。齊王曰:
      “是何慶吊相隨之速也?”蘇秦曰:“臣聞饑人之所以饑而不良鳥喙者,為其愈充腹而與死,人同患也。今燕雖小弱,即秦之女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長與強秦為仇。今使弱燕為雁行,而強秦推其后,是食鳥喙之類也。”齊王曰:“然則奈何?”蘇秦曰:“臣聞古之善制事者,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大王誠能聽臣,歸燕十城,燕必大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歸燕筑十城,亦必喜。此所謂棄仇仇而結碩友也。”齊王曰:“善?!庇谑菤w燕十城?! 譯文]
      蘇秦開始組織合縱聯(lián)盟,便去了燕國。[周武王定都殷,封召公于燕地,和六國一并稱王。于是有了燕國]他游說燕文侯說:“燕國東邊有朝鮮和遼東,北邊有林胡和樓煩,西邊有云中和九原,南邊有呼沱河和易水。土地方圓二千余里。擁兵幾十萬,戰(zhàn)車有七百多輛,戰(zhàn)馬有六千匹,糧食夠十年支用。
      南邊有碣石和雁門的豐饒物產,北邊有棗和栗子的獲利收成。人民即使不從事田地耕作,而棗和栗子的果實就足以讓人民吃飽。這是所謂的天府之國啊!
      國家女樂無事,看不到軍敗將亡這樣憂心的事,這些有利條件沒有誰比燕國更多的了。
      大王知道這平安的原因嗎?燕國之所以不遭受戰(zhàn)爭的洗劫,足因為在南方有趙國作屏障。秦、趙爭戰(zhàn),相互都疲弊了,而大王卻保今燕國,控制住這個大后方,這就是燕國不遭受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如果攻打燕國,必須經過云中和九原,經過代和上谷,這就是數(shù)千里的道路,即使得到燕國的城邑,秦國也難以守住。秦國無法損害燕國也是很濤楚的了!現(xiàn)在若是趙國進攻燕國,只要發(fā)出號令,不到十天數(shù)十萬大軍就可以進駐東垣。再渡過呼沱河,涉過易水,不到四五天就靠近國都了。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須得在千里之外開戰(zhàn),趙國進攻燕國,就要在百里之內開戰(zhàn)了,不憂慮百里之內的禍患,卻重視千里之外的邦交,沒有比這更錯誤的計謀了。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與天下諸侯聯(lián)為一體,那么國家就不會有禍患了。”燕文侯認為蘇秦說得對,便答應合縱抗秦。
      [樂毅寫信給燕王說:“比目魚,兩條不合在一起就不能游動,所以古人贊許它們,是因為它們能合二如一?,F(xiàn)在山東各國弱小而不能團結如一,這說明山東各國的統(tǒng)治者還不如比目魚聰明啊。再比如士兵拉車,三個人不能拉動車,再找兩個人,這樣五個人用繩子拴在一起拉,車就可以前進了。現(xiàn)在山東各國弱小不能戰(zhàn)勝秦國,而兩個國家聯(lián)合起來就能戰(zhàn)勝秦國了。然而山東各國不知互相聯(lián)合,他們就不如軍士聰明了。胡人和越人,言語不通,同船渡河,卻能達到互相救助如一。如今山東各國之間的關系,就象同船渡河,秦軍來攻打了,卻不能互相救助如一,他們又不如胡越人聰明了。比目魚游動、軍士拉車、胡越人渡河這三種情況,人人都能做到其中的一種。而山東各國的君主們卻覺悟不到這點,這是我為山東各國憂慮的,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現(xiàn)在韓、魏、趙三國已經聯(lián)合了。秦國見這三國聯(lián)合,必定會向南攻打楚國。趙國見秦國攻打楚國,也一定會向北攻打燕國。萬物本來有形勢相異而憂患相同的情況,秦國長時間地攻打韓國,如果現(xiàn)在秦國轉而攻打楚國,燕國一定要遭受滅亡的命運。我私下為大王打算,不如向南與韓、趙、魏三國兵合一處,約定共同防守韓國、魏國的西部邊界。山東各國如果不能這樣做,一定都會被消滅的?!毖鄧慌绍婈犗蚰吓c韓、魏、趙三國聯(lián)合。
      趙國準備攻打燕國,蘇代(蘇秦的弟弟)替燕國去勸說趙王:“今天我到這里來,從易水邊經過,看見河蚌正出來曬太陽,卻被鷸鳥啄住蚌肉,蚌殼一合夾住了鷸鳥的嘴。鷸鳥說:‘今天、明天見不到水,你就成了死蚌?!影鲆矊桒B說,‘今天不放走你,明天不放走你,你就成了死鷸?!瘍煞矫娑疾豢舷嘧?,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倆一起抓住了?,F(xiàn)在趙國將要討伐燕國,燕、趙長久相持不下,讓百姓疲憊不堪,我恐怕強秦就要成為漁夫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細考慮這件事?!边@樣,趙王才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齊宣王因為看到燕國衰弱了,就出兵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燕易王對蘇秦說:“先生能為燕國要回被侵占的土地嗎?”蘇秦說:“讓我為大王取回來吧。”于是他到了齊國。見到齊王,下拜的時候向齊王稱賀,站起來卻又向齊王表示哀悼。齊王說:“為什么祝賀后緊接著就哀悼呢?”蘇秦說:“我聽說饑餓的人之所以再餓也不吃鳥嘴,是因為吃鳥嘴時肚子越飽死得越快,人人都有這樣的顧慮。如今燕國雖然弱小,燕王卻是秦國的女婿。
      大王獲得了十座城池的好處,卻要長久地與強大的秦國為仇了?,F(xiàn)在假設燕國是大雁在前面飛,那么強大的秦國就緊跟在后面。所以攻打燕國和吃鳥嘴是一類情況啊。”齊王說:“那又該怎么辦呢?”蘇秦說:“我聽說古代那些會辦事兒的人能夠化險為夷,轉敗為勝。大王果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就把十座城池歸還給燕國,燕國一定是萬分高興。秦王知道是因為自己的緣故齊國把十座城池歸還給了燕國,也一定高興。這就是所說的放棄仇恨而結成好朋友?!饼R王說:“好吧?!庇谑前咽浅剡€給了燕國。]

      【按語】
      蘇秦一番分析剖白,說服了燕王同意原趙國聯(lián)盟。他的說人之術,高明之處在于他站得高,看得遠,眼光獨到。燕國雖然安定。但這是表面的,其實隱藏著憂患。居安思危,早做應對,這才是明智的選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社會上那些經營有方的人,也應該凡事做全面的考慮,及早發(fā)現(xiàn)隱患,盡管企業(yè)一片興旺發(fā)達,但居安思危,對有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要提前預料得到,及早制定正確的策略。這樣,企業(yè)才能始終向前發(fā)展。
      樂毅、蘇代、蘇秦他們都善于運用譬喻。寓言說理。其中,“蚌鷸相爭,漁翁得利”,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這三個人的辨才令人由衷欽佩。然而,我們從中應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燕國何以屢屢遭人侵犯,而只能靠舌辨之士解救呢?只是因為弱?。÷浜缶鸵ご?,弱小就要受欺負,這是自古而然的真理。一部中國近代史更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國家要發(fā)展經濟,強大自己,增強綜合國力。惟有如此,我們才不再受人欺侮,中國人才可以挺直腰桿,不管是對世界上耀武揚威的美國。還是以富甲全球的日本,中國都可以對他們說“不”!

      【經文】
      蘇秦如趙[趙之先與秦同祖,周繆王使造父御破徐偃,王乃賜渣父以趙城,趙氏世為晉卿也],說趙肅侯曰:“臣竊為君計,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民為也。安民之本,在于擇交,擇交而得則民安;擇交而不得,則民終身不安。請言外患,齊秦為兩敵,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齊,而民不得安。倚齊攻秦,而民不得安。君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園;韓、魏、中山皆可使致湯沐之奉;而貴戚父兄皆可受封侯。
      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軍擒將而求也;封侯貴戚,湯武所以放弒而爭也。
      今君高拱而兩有之,此臣之所以為君愿也。
      夫秦下軹道而南陽危,劫韓包周,則趙自操兵,據衛(wèi)取淇、卷,則齊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東,則必舉兵而向趙矣。秦甲渡河逾漳,據番吾,則兵必戰(zhàn)于邯鄲之下矣。此臣之所為君危也。當令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于趙。趙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數(shù)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東有清河,北有燕。燕固弱國,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而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后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之攻韓、魏也,無名山大川之險,稍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
      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無韓、魏之規(guī),則績必中于趙矣。此臣之所為君患也。
      臣聞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無百人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士,不過三千,車不過三百乘,卒不過三萬,立為天子。誠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科其敵之強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于胸中矣。豈掩于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贖哉!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按之,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國并力,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見臣于秦!夫破人之與見破于人,臣人之與見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與秦。秦成則高臺榭,美宮室,聽笙竽之音,國被秦患而不與其憂。樹故衡人日夜務以秦權恐嚇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熟計之。
      臣聞明主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故尊主強兵之臣,得弛忠于前矣。故竊為大王計,莫若一韓、魏、齊、楚、燕從親,以叛秦。合天下之將相會于洹水之上,通質,刑白馬而盟。約曰:秦攻楚,齊魏各出銳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韓魏,則楚絕其后,齊出銳師以佐之,趙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齊,則楚絕其后,韓守成皋,魏塞其糧道,趙涉河博關,燕出銳師以佐之;奏攻燕,則趙守常山,楚軍武關,齊涉渤海,韓魏皆出銳師以佐之;秦攻趙,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堯出銳師以佐之。諸侯有不如約者,以五國之兵共伐之。
      六國從親以賓秦,則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東矣!如此則霸王之業(yè)成矣。”趙王曰:“善?!?br>  [秦既破趙長平軍,遂圖邯鄲。趙人震恐,東徙。乃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曰:“武安君擒馬服子乎?”曰:“然?!薄坝钟麍D邯鄲乎?”曰:“然?!?br>  代曰:“趙亡則秦王矣!夫武安君所為秦戰(zhàn)勝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取鄢郢、漢中,北擒馬服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趙亡即秦王矣。以武安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欲無為之下,固不得矣。秦攻韓,圖邢丘,困上黨。上黨之人皆歸趙,不樂為秦人之日久矣。今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君之所得,無慮幾何?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之功也?!?br>  于是應侯言于秦王曰:“秦兵疲勞,請許韓趙之君割地以和?!鼻丶攘T軍,趙王使趙赦約事秦,欲割六城而與之。虞卿謂王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無余力矣,必以倦歸耳?!庇萸湓唬骸扒匾云淞テ渌荒苋。攵鴼w,王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耳。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則棄前功而兆后禍也;與之,則無地以給之。語曰:‘強者善攻,弱者善守?!盥犌?,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逾弱之趙,其計固不止矣。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給無己之求,其勢必無趙矣?!蓖跤嬑炊ǎ瑩Ь弿那貋?,王以問之。緩曰:“不如與之?!庇萸湓唬骸俺佳晕鹋c,非固勿與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而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王失之于齊取償于秦。而齊趙之深仇可以報矣,且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發(fā)聲,兵未窺于境,秦之重賂必至于趙而反請和于王。秦既請和,韓、魏聞之,必盡重王;重王,必出重寶以一于王。則是王一舉而得三國之親,而秦益危矣?!?br>  趙王曰:“善?!奔辞灿萸鋿|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及發(fā),而秦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亡去。
      秦圍趙,王使平原君入楚從親而請其救。平原君之楚,見楚王說以利害,日出而言,日中不決。毛遂乃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縱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與汝君言,汝何為者!”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遇遂者,以楚國之眾也。
      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王之命懸于遂之手矣。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立為天子,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莫能比而不能當也。白起,小豎子耳,率數(shù)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zhàn),一戰(zhàn)而舉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代之怨,趙之所羞而王不知恥焉。今合縱者為楚不為趙也?!背踉唬骸捌埲缦壬?,謹奉社稷以從?!背谑撬斐霰融w。
      趙孝成王時,秦圍邯鄲,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魏王使晉鄙救 趙,畏秦, 止于湯陰不進。魏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令趙帝秦。此時魯連適游趙,會秦圍邯鄲。聞魏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逼皆唬骸皠僬垶榻B介?!濒斶B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皆有求于平原君也。今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也,蜀為久居圍城之中而不去乎?”魯連曰:“世以鮑焦為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權使其上,虜使其人。彼即肆然為帝,過而遂逐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者,吾不忍為之人也。所以見將軍者,欲以助趙?!毖茉唬骸跋壬?,將奈何?”
      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毖茉唬骸把鄤t為請以從矣;若乃梁者,即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魯連曰:“粱未見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見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衍曰:“秦稱帝之害何如?”連曰:“昔者,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齊后往。周怒,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蕃之臣田嬰后至,則斬!’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毖茉唬骸跋壬毑灰姺蚱秃酰渴硕鴱囊蝗苏?,寧力不足而智不若耶?畏之也!”魯連曰:“嗚呼!梁之比秦,若仆耶?”衍曰:
      “然?!濒斶B曰:“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毖茔等辉唬骸耙嗌跻樱壬砸?!先生又惡使秦王烹醢梁王?”連曰:“固也,待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故獻之紂。紂以為丑,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羑里之庫,百日欲令之死。易為與人俱稱王,卒就脯醢之地?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君?!木S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管簽,攝袱抱幾,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斎送镀浜?,不果內,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途于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設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u之群臣曰:‘必若此,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于鄒。鄒、魯之大夫,生則不能事養(yǎng),死則不得賻禭,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魯、鄒之臣不果內。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見其一戰(zhàn)而勝,遂欲從而帝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又將使其子女讒妄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官,梁王安得晏然?而將軍又何得故寵乎?”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韓退軍五十里。]

      【譯文】
      蘇秦從燕國到了趙國[趙國的先人和秦國是同一祖先,周繆王派造父帶兵攻打徐偃,就把趙城賜給了造父。于是趙氏世代都做晉國的大夫],他對趙王說:“我為大王著想,不如讓人民安定閑適,不要多生戰(zhàn)事煩擾他們。而使人民得以安定的根本,首先就在于要選擇友好鄰邦。選擇的鄰邦合適,人民就能得到安定;選擇的鄰邦不合適,人民就一輩子不得安定。請允許我談談趙國的外患:齊國和秦國是趙國的兩大敵人,這是人民不得安寧的原因所在。
      如果依靠秦國進攻齊國,人民就得不到安寧;依靠齊國進攻秦國,人民也得不到安寧。大王如能真正聽從我的話,那么燕國一定會給你送上出產毛氈、裘皮,良狗、好馬的土地;齊國一定會送上產魚、產鹽的海邊土地;楚國一定會送上生長橘柚的云夢之地(洞庭湖一帶);還有韓國、魏國都可以把國內封地湯沐邑送給你;這樣大王的宗族親戚都可以得到封侯。從別國割取土地,得到財物,這是從前王霸不惜損兵折將而追求的東西;給宗族親戚封侯,就是商湯、周武王也得經過爭戰(zhàn)和拼殺才能爭取得到。如今大王毫不費力,唾手而得到這兩個好處,這是我祝愿大王的事情。
      如果秦軍沿軹道而下,南陽就會處于險境;再攻掠韓國,包圍周室,趙國自身也隨著會被削弱;秦國再占據衛(wèi)國,奪取淇水,齊國就一定會臣服秦國。秦國的欲望既然已經得逞于山東六國,必然會發(fā)兵攻打趙國。秦兵渡過黃河,跨過漳水,占據番吾,就可以打到趙國的邯鄲城下了。這是我替大王擔憂的。如今,山東各國沒有比趙國更強的。趙國土地方圓二千里,擁兵數(shù)十萬,戰(zhàn)車千輛,戰(zhàn)馬萬匹,糧食可供數(shù)年用度。西有常山,南有黃河、漳河,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國本來就是弱國,不足為慮。而在各諸侯國中,秦國最怕的就是趙國。然而,為什么秦國不敢發(fā)兵攻打趙國呢?是因為怕韓國、魏國從后面攻打它,抄它的后路。因此,韓魏兩國是趙國南面的屏障。
      秦國要進攻韓國、魏國就不同了。韓魏沒有名山大川可做屏障,只要一點點吞食,就能一直逼近韓魏兩國的國都。如果韓魏無力對付秦國,就必然臣服秦國。而韓魏臣服了秦國,秦國就掃除了進攻趙國的兩個障礙,沒有了后顧之憂,這樣禍患就會直接落到趙國頭上。這是我為大王憂慮的。
      我聽說古代的堯一開始沒有一點兒權勢地位,舜沒有尺寸之地,而后來都擁有了天下;禹聚集的人群不到一百人,而后來成為諸候之王。商湯、周武王的士兵不足三萬,戰(zhàn)車不足三百輛,而后來都成為天子。這實在是因為他們都實施了正確的謀略。所以圣明的君主,對外要能判斷敵國的強弱,對內要能量才而用。這樣不用等到兩軍戰(zhàn)場對陣,就對雙方勝敗、存亡的可能性胸中有數(shù)了。豈能被眾人的閑言碎語所蒙蔽而糊里糊涂地決策呢?我曾按照天下各國的地圖加以考察,發(fā)現(xiàn)天下諸侯的土地,相當于秦國的五倍;諸侯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集中力量,一致向西進攻秦國,秦國必定被攻破??扇缃窀鲊鴧s甘愿面西事秦。擊敗別人與被人擊敗,征服別人與被人征服,豈可同日而語?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諸侯的土地來與秦國講和。與秦國講和了,那些人就可以有高大的房屋,豪華的宮室,耳聽笙竿之音,一旦秦國來攻打,他們都不能與君主分憂。因此主張連橫的人整天拿秦國的權勢恐嚇諸候,以求分割土地。對此,希望大王深思熟慮。
      我聽說圣明的君主遇事不疑惑,不聽信讒言,抵制流言蜚語,堵塞結黨營私之門。這樣,那些愿意報效國家的賢能之臣才能爭相盡忠于君王。我為大王著想,覺得不如聯(lián)合韓、魏、齊、楚、燕、趙六國的力量對抗秦國。讓各諸侯國的將相一齊到洹水來會盟,互相交換人質,殺白馬,共訂盟約。約定:如果秦國攻打楚國,齊國、魏國就各派精兵援助楚國,韓國斷絕秦兵糧道,趙國渡過黃河、漳水牽制秦軍,燕國把守常山之北;如果秦國攻打韓、魏兩國,那么楚國就斷絕秦軍的后路,齊國派精兵進行援助,趙軍渡過黃河、漳水,燕國把守云中;如果秦國攻打齊國,那么楚國就斷絕秦的后路,韓國防守成皋,魏國堵住它的糧道,趙軍渡過黃河、漳水,指向博關,燕國派精兵進行援助;如果秦國進攻燕國,趙國就防守常山,楚國駐兵武關,齊軍渡過渤海(今滄州),韓國、魏國派出精兵進行支援;如果秦國進攻趙國,那么韓國就駐軍宜陽,楚國駐軍武關,魏國駐軍河外,齊軍渡過清河,燕國派出精兵進行支援。諸侯中有不遵守盟約的,其余五國就共同討伐它。如果六國實行合縱聯(lián)盟對抗秦國,秦國就必然不敢出兵函谷關侵害山東六國了。這樣大王的霸業(yè)就成功了?!壁w王說:“好!就聽你的?!?br>  [秦國在長平大敗趙軍后,又想攻打邯鄲城。趙國人都很害怕,紛紛東逃。
      趙國派蘇代帶著重禮去游說秦國的相國應侯范睢說:“武安君白起把趙括打敗了嗎?”應侯回答說:“是的?!薄拔浒簿忠ト『悊幔俊薄笆堑?。”
      蘇代說:“一消滅了趙國,秦國就可以稱王于天下了。那武安君為秦國東征西討,攻占了七十多座城池,在南面奪取了鄢郢、漢中,在北面戰(zhàn)勝了趙括率領的趙軍,即使是周公、召公、呂尚的功勛也不過如此。趙國一滅亡,秦國就可以稱王于天下了。武安君也會位比三公的,你能甘心位居他人之下嗎?
      即使你不想位居武安君之下,也是不可能的了。秦國攻打韓國,圖謀攻占邢丘,圍困上黨,上黨的百姓都愿意歸順趙國,而天下百姓不愿意歸順秦國也很久了。如果秦國滅了趙國,那趙國北方的領土就歸入燕國,東面的領土歸入齊國,南面的領土歸人韓國、魏國。這樣一來,秦國就所得無幾了,而你得到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不如趁機讓趙國割地給秦國講和,不要讓武安君來得到這份功勞?!庇谑菓蛳蚯卣淹踹M言說:“秦兵打仗打得已經很疲憊了,請大王準許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秦國就撤回了軍隊。趙王派趙赦去定條約待奉秦國,打算割讓六城給秦國。虞卿(趙國的上卿)對趙王說:“秦國攻打趙國,是因為秦兵疲憊了才退軍的呢?還是秦軍的力量還能進攻,只是由于憐惜大王而不再進攻了?”趙王說:“秦軍攻打我國,已經竭盡全力了,一定是因為打得太疲憊了才退軍的?!庇萸湔f:“秦國用其兵力攻打它所不能得到的,所以士兵疲憊了只好退軍。大王又割讓秦國力所不能取的城邑送給它,這是幫助秦國攻打自己啊。明年秦國又要求割地,大王還給不給呢?如果不割給它土地,那就會前功盡棄而且引來后禍;如果割給它土地,那就會沒有土地可給了。俗話說:‘強者善于攻取,而弱者善于防守。’現(xiàn)在如果聽從于秦國,秦兵就可以不費力得到土地,這是使秦國強大而使趙國衰弱啊。以此有利于強大的秦國卻割削更衰弱的趙國,這樣的策略怎么還能繼續(xù)推行!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求卻無止境,以有限的土地去滿足無止境的欲求,其結果必然是沒有趙國了!”趙王的主意還沒有拿定,樓緩從秦國來,趙王就問他的意見如何。樓緩說:“不如把六城給秦國?!庇萸湔f:“我主張不給秦國土地,并不是不割讓土地給別人。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城邑,而大王則把這六個城邑送給齊國。齊國,是秦國的死對頭,得到大王的六個城邑,就可以與我們聯(lián)合攻打秦國,齊王傾聽大王的計謀,不用等話說完,就會同意的。這樣,大王雖然把城邑送給齊國,卻能從秦國得到補償。這樣齊、趙兩國之間的深仇可以消除,又向天下表明趙國有能力做一番事業(yè)。大王以此發(fā)出號令,軍隊還沒等到達秦國的邊境,秦國的使者就會送上重重的禮物反過來向大王求和了。秦國請求和解了,韓國、魏國聽了就會敬重大王,敬重大王就一定會送上重寶與大王聯(lián)合。這樣一舉可以和韓、魏、齊三國結成聯(lián)盟,而使秦國更顯孤危了?!壁w王說:“好。”就派虞卿向東去見齊王,和他一起謀劃攻秦。虞卿還沒有回來,秦國已經派使者到趙國求和了。樓緩得知這一消息,便溜走了。
      秦軍圍攻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進行結盟,清楚國出兵相救。
      平原君到了楚國,見到楚王向他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從早晨就談判,直到中午還沒有決定下來。毛遂這時手按劍柄,登階到了堂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系有兩句話說明白了?,F(xiàn)在從早晨就談合縱,到了中午還決定不下來,是什么緣故?”楚王厲聲呵叱:“怎么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做什么!”毛遂緊握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F(xiàn)在十步之內大王是不能依仗楚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的手中了。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著他的面你為什么這樣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著七十里方圓的地方統(tǒng)治了天下,周文王憑著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如今楚國有土地方圓五千里,軍隊白萬,這是稱霸天下的資本啊。以楚國的強大,天下沒有能與它相比,能抵擋得了的。
      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帶著幾萬人的部隊,發(fā)兵與楚國交戰(zhàn),第一戰(zhàn)就攻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zhàn)燒毀了夷陵,第三戰(zhàn)進攻了楚國的宗廟,使大王的先祖受到了極大的侮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聯(lián)盟可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楚國啊?!?br>  楚王說:“的確象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
      楚王于是派兵援救趙國。
      趙孝成王時,秦兵圍攻邯鄲,各諸侯國派出的救兵都不敢向秦軍進攻。
      魏王派晉鄙領兵救趙,因為害怕秦軍,到湯陰就停下來不走了。魏國又派不是魏國人卻做了魏國將軍的新垣衍偷偷地進入了邯鄲城,讓趙國尊秦王為皇帝。當時魯仲連(也是戰(zhàn)國時有名的縱橫家)恰好客居趙國,碰上秦軍圍邯鄲,聽說魏將叫趙尊秦為帝,就去見平原君說:“魏國人新垣衍在哪里?讓我替你責備他一頓,讓他回魏國去?!逼皆f:“那就讓我把他介紹給你吧?!濒斨龠B見到新垣衍,一言不發(fā)。新垣衍說:“我看住在這個被圍城池中的人,都對平原君有所求。今天我看先生的模樣,并不象是對平原君有什么要求,可是為什么老呆在這圍城中不走呢?”魯仲連說:“世人都認為鮑焦不是從容死去的,這種看法不對?,F(xiàn)在只有沒有見識的人才僅僅為個人打算。秦國是個不講信義、窮兵默武的國家,用權詐之術驅使士人,又象對待奴隸一樣役使它的人民。如果秦王毫無顧忌地做了皇帝,就會以暴虐手段統(tǒng)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東海自殺了,我決不愿做秦國馴服的臣民。我之所以來見將軍,是因為我想為趙國出點力啊?!毙略苷f:“先生怎樣出力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要叫魏、燕兩國出力幫助它,因為齊、楚就必須答應相救了?!毙略苷f:“燕國么,我可以設法說服,至于魏國,我就是魏國人,先生怎么能使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國不幫助趙國是因為魏國沒有看到秦稱帝后的害處啊;如果魏國看到這個害處,那一定會幫助趙國的?!毙略軉枺骸扒貒Q帝的害處是怎樣的呢?”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曾經實行仁義,倡導天下諸侯去朝見天子。那時周王室既貧又弱,諸侯都不肯去朝見,只有齊王單獨去。過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諸候都去吊喪,齊使最后才到。周室大臣發(fā)怒了,在給齊國的訃告里說:‘周烈王逝世,新天子罷朝守喪,齊國的大臣田嬰最后才到,應該斬了他!’齊威王看了勃然大怒,說:‘呸!你娘原來是個婢女??!’終于成了天下笑柄。所以周烈王活著的時候,齊王獨自去朝拜,周天子死了,就破口大罵,這實在是由于忍受不了天子的苛求啊。秦王既然尊為大子,這樣的苛求也是理所當然,不足為怪?!毙略苷f:“先生難道沒見過那些仆人嗎?十個仆人要聽命于一個主人,難道是力氣、才智趕不上主人嗎?是因為害怕主人呀!”魯仲連說:“然而魏國對于秦國,也象奴仆嗎?”新垣衍說:“對?!濒斨龠B說:
      “既然這樣,我就叫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毙略艹泽@,說:“咳,先生的話也太過分了吧!你又怎能叫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當然能。你聽我慢慢給你講。從前九候、鄂侯、文王,是商紂王的三個諸候,其中九侯有個女兒很漂亮,因此進獻給紂王,紂王卻嫌她丑,就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地為他辨護,話說得激烈些,鄂侯也被殺了,曬成肉干。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只是嘆嘆氣,就被抓起來關進羑里的監(jiān)牢里,關了一百天,想要把他殺死。為什么同樣具有稱帝的條件,其中卻有人終于落得被做成肉干肉醬的下場呢?齊閔王要到魯國去,夷維子問魯國人:‘你們準備怎樣款待我們的國君呢?’魯國人說:‘我們準備用牛、羊、豬各十頭來款待你們的國君。’夷維子說:‘你們從哪兒找來這樣的禮節(jié)接待我的君主呢?我那國君,是天子的身份。天子出來視察,諸侯都得讓出自己的宮室,交出鑰匙,還得象仆人一樣,撩起衣襟,端著幾案,站在堂下侍侯吃飯,天子吃完了,他們才退下來聽政?!攪艘宦牼土⒓存i上城門,不讓他們一行入境。齊閔王進不成魯國,又準備到薛國去,路過鄒國,恰好鄒國國君新死,齊閔王想去吊喪。夷維子對鄒國新君說:‘天子來吊喪,主人一定要把靈柩轉個方向,坐南朝北,好讓天子南面致吊禮。’鄒國的群臣說:‘一定要這樣做,我們就自刎而死,決不受辱!’因此齊閔王也不敢進入鄒國。鄒國和魯國的臣子們,活著的時候,輪不到在天子跟前當差,死后也不能按照隆重的儀式盛斂。然而齊閔王想叫他們用對待天子的禮節(jié)來侍奉自己,當然也辦不到。
      如今秦國和魏國都是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大國,誰都可以稱王??晌簢鴥H僅看到秦國打過一次勝仗,就想尊秦為帝。如果秦王真的稱帝了,就要變動諸侯的大臣,他將撤換他認為不行的人,而提拔他認為能干的人,他還要把自己的女兒和那些善說壞話的小妾,嫁給諸侯做妃嬪。這種人一旦進入魏王宮中,魏王怎么能平安地生活呢?而將軍又靠什么保住原來的尊貴地位呢?”于是新垣衍站起身來,再次拜謝:“請允許我告辭,再不敢提尊秦為帝的事了?!?br>  秦國將領聽說這件事后,隨即退兵五十里。]  【按語】
      蘇秦說服趙王,用的是利誘的策略。趙王如果聽從蘇秦的計謀,就會得到“割地包利,封侯貴戚”的好處。有這樣的誘惑,趙王能不言聽計從嗎?而趙原韓、魏做為鄰邦,“唇亡齒寒”,具有同樣的利益,所以它們的聯(lián)盟是必需的。中國與朝鮮之間也是如此,所以當年我們才會全力以赴地抗美援朝。
      毛遂自薦的故事盡人皆知,一般都贊許毛遂的勇氣和智慧。他使楚王出兵救趙,實質上是威逼、脅迫,近于無賴:不答應聯(lián)盟嗎?你的性命可掌握在我的手里!這是毛遂式的談判手段。難怪平原君感嘆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爆F(xiàn)在坐在談判桌旁的人無論是談政治、談停火,還是談生意,不妨也運用一下這種手段,且看效果如何?
      而秦國的相國應侯范睢為了個人名位、一已之私就壞了國家大事,任用這樣的人當政,秦王難逃用人不明之責。范睢之輩在今天數(shù)量仍舊不少,貽國害民,那些“治人”
      的單位對此該有警醒。與范睢相對照,那些面對齊閔王的淫威卻保持國家尊嚴的鄒魯之臣令人敬佩,要做人,我輩當學他們?!  窘浳摹?br>  蘇秦如韓[韓之先與周同姓,事晉,得封于韓,為韓氏。后周烈王賜韓侯,得列為諸侯也],說韓宣王曰:“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九百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超足而射,百發(fā)不暇止,遠者栝洞胸,近者鏑掩心。
      韓之劍戟,則龍泉,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夫以韓卒之勁,與大王之賢,乃西面而事秦,交臂而服焉。羞社稷而為天下笑,無大于此者也!是故愿大王熟計之。大王無事秦,事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復求割地,與之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受后禍。且夫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不戰(zhàn)而地已削矣!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裢跷髅娼槐鄱际虑卣?,何異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后之名,竊為大王羞之!”
      韓王勃然作色,按劍嘆息曰:“寡人雖不肖,不能事秦!”從之。
      [韓攻宋,秦大怒,曰:“吾愛宋,韓氏與我交,而攻我所甚愛,何也?”
      蘇秦為韓說秦王曰:“韓氏之攻宋,所以為王也。以韓之強,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而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殺一人,無事而割安邑,此韓氏之所以禱于秦也?!表n惠王聞秦好事,欲罷其人,無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來間秦,說秦王,令鑿涇水以溉田。中作而覺,欲誅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臣為韓延數(shù)年命,為秦開萬代之利也?!蓖鯊闹?。]

      【譯文】
      蘇秦說服了燕國、趙國參加合縱聯(lián)盟后,又來到了韓國[韓國的祖先與周同為姬姓,侍奉晉國,被封于韓地,成為韓氏。后來周烈王賜封韓候,使韓國成為諸侯國之一],他勸韓宣王說:“韓國北面有鞏地、洛地、成皋那樣堅固的邊城,西面有宜陽、常阪那樣險要的關塞,東面有宛地、穰地、洧水,南面有陘山。土地方圓千里,擁兵數(shù)十萬。天下的強弓硬箭都從韓國出產。
      韓國士兵舉足踏地發(fā)射,不一會兒就可發(fā)射百箭,遠處可射中胸膛,近處可射穿心臟。韓國士兵的劍和戟,都如龍泉、太阿這樣的名劍那般鋒利,這些劍和戟在陸上都能砍斷牛馬,在水上能擊中天鵝和大雁。靠著韓軍的堅強有力和大臣的英明賢良,卻西向服秦,自縛臂膀去表示臣服。使國家蒙受羞辱,被天下人恥笑,這真是奇恥大辱!因此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大王不要去侍奉秦國,如果去侍奉它,它必定要求得到宜陽和成皋。如果現(xiàn)在奉獻上去,第二年就越發(fā)要求割讓土地。如果繼續(xù)割讓,就將無地供給;不予割讓,就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遭受秦國進一步侵害。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欲望無窮。以有盡之地去迎合沒有止境的欲望,這就是所說的自己去購買怨恨和災禍,沒有經過戰(zhàn)斗,土地就被占領了。我聽俗話說:‘寧可做雞口,不可做牛尾巴?!缃翊笸醯轿髅嫒ス怨缘胤Q臣事秦,和做牛尾巴有什么區(qū)別呢?以大王的賢能,擁有強大的韓國軍隊,卻有牛尾巴的名聲,我私下替大王慚愧。”韓王聽了憤然變了臉色,手按寶劍仰天嘆息說:“我雖然不賢明,也一定不去侍奉秦國!”于是韓國也參加了合縱。
      [韓國攻打宋國,秦王大怒,說:“我愛宋國,韓國與我們交好,卻又去攻打我非常喜歡的國家,這是為什么?”蘇秦為韓國去勸說秦王說:“韓國之所以攻打宋國,是為了大王啊。憑著韓國的強大,再加上宋國的輔助,楚國、魏國一定會十分恐慌,他們害怕了,就一定會向西面來侍奉秦國。大王不折一兵一卒,不經過戰(zhàn)爭就可能占領安邑,這就是韓國要以此來為秦國祈求的事情?!焙髞?,韓惠王聽說秦國要攻打自己,就想阻止秦軍,不讓他們東伐,于是便派水工鄭國去秦同做為內應,說服秦王讓鑿渠引涇水來灌溉田地。在開鑿的過程中,鄭國被察覺了真實身份和目的,秦王就要殺他。鄭國說:“起初我是做韓國的內應,但把渠鑿成了也對秦國有好處。我的活動使韓同多存在了幾年,能遺惠秦國后代子孫?!鼻赝跽J為他說的有理,便放了他。]

      【按語】
      勸將不如激將。蘇秦把這一謀略運用的得心應手,激刃有余。他總是先列舉各國的優(yōu)勢,激起諸侯的信心;然后,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們臣服秦國是一種恥辱,“寧為雞口,無為牛后”,從而使他們知恥而后勇,奮然而起,決意與秦國抗衡。這樣就達到了合縱聯(lián)盟的目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中華民族只有永遠記得近代史上受到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恥辱,從而發(fā)奮圖強,不斷地壯大自已。如此才能維護國家尊嚴,保持國家的獨立自主,憑我們自已的意志辦事。  【經文】
      蘇秦如魏[魏之先,畢公高之后,與周同姓。武王伐紂,封高于畢,以為姓。畢萬事晉獻公,獻公封萬于魏,以為大夫。后周烈王賜魏,俱得為諸侯],說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東有淮、潁、煮,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曾無芻牧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轟轟殷殷,若有三軍之眾。魏,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恥之。臣聞越王勾踐,戰(zhàn)弊卒三千,擒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革車三百乘,制紂于牧野。豈其卒眾哉?誠能奮其威也!
      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倉頭、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此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聽于群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劾實,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顧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孰察之!《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毫厘不伐,將用斧柯?!皯]未定,后有大患,將奈之何?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敞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br>  魏王曰:“謹奉教。”
      [虞卿說春申君伐燕,以定身封。春申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即魏。魏、齊新惡楚,楚雖欲攻燕,將阿道哉?”對曰:“請令魏王可。”虞卿遂如魏,謂王曰:“夫楚亦強大矣,天下無故!乃且攻燕?!蔽和踉唬骸昂我??子云‘天下無故’,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對曰:“今謂馬力多則有矣,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何也?夫千鈞,非馬之任也。今謂楚強大則有矣,若夫越趙、魏而開兵于燕,則豈楚之任哉?非楚之任而楚為之,是弊楚也。弊楚即強魏。其于王孰便?”魏王曰:“善?!睆闹

      【譯文】
      蘇秦為趙國組織合縱聯(lián)盟,又到了魏國[魏國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后人,和周同為姬姓。周武王伐紂,封高在畢這個地方,便以畢做為姓氏。畢萬侍奉晉獻公,晉獻公就封畢萬于魏地,任命他作大夫。后來周烈王又賜封魏為諸侯,于是魏國也成為諸侯之一],蘇秦勸魏襄王說:“大王的土地,南面有鴻溝、陳、汝南,東面有淮水、潁水、煮棗,西面有長城為界,北面有河水、卷、衍。土地方圓千里,地方的名聲雖小,然而到處都是房屋田地,只是少有放牧牛馬的地方。人民眾多,車馬不少,日夜往來不斷,極有聲勢,就如同是三軍將土在行動。魏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君主。如今競有意臣服于秦國,自稱為東方屬國,為秦王建筑宮室,接受秦王賜給的服飾,春秋兩季給秦國納貢。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愧啊。我聽說越王勾踐,靠著三千名疲弊的士兵做戰(zhàn),在于遂捉住了夫差,周武王憑著三千名士兵,一百輛戰(zhàn)車,在牧野把紂王殺死。難道是他們的士兵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振作自己的威力??!如今我聽說大王的士兵,勇武剛毅的二十余萬,青布裹頭的二十萬,殊死作戰(zhàn)的二十萬,做雜務的十萬,還有戰(zhàn)車六百輛,戰(zhàn)馬五千匹。這遠遠超過了越王勾踐和周武王的兵力。如今卻聽從了群臣的邪說,競打算以臣子的身份去侍奉秦王。而侍奉秦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就已受到損害了。而那些做人臣的,割讓君主的土地以便對外勾結,竊取一時的功績而不顧及國家的后患,損失國家的土地而滿足個人一時的欲望。他們依仗外面強秦的權勢,在國內脅迫自己的君主,要求割讓土地。希望大王對此能夠明察!《周書》上說:“微弱時不除掉,長大了就難以消滅;弱小時不拔掉,長大了就得用斧子砍?!虑安划敊C立斷,事后必有大禍,那將怎么辦?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結親,專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到強秦侵擾。因此我們趙王派我進獻愚計,奉上明定的條約,聽憑大王詔令。”魏王說:“我聽從你的意見?!?br>  [虞卿勸春申君攻打燕國,從而確定自己的封地。春申君說:“進攻燕國時所經過的道路,不是齊國就是魏國。魏國和齊國最近與楚國結下怨仇,楚國即使要攻打燕國,又從哪里通過呢?”虞卿回答說:“還是請魏王同意吧。”
      虞卿于是又到魏國去對魏王說:“楚國是很強大的,可說是天下無敵,竟然準備攻打燕國。”魏王說:“怎么啦?你先說什么天下無敵,現(xiàn)在又說什么竟然準備攻打燕國。這是什么意思???”虞卿說:“現(xiàn)在比如說馬的力氣是不小,這是對的,但如果說馬的力氣能馱千鈞卻是不真實的,為什么呢?因為千鈞不是馬所能承受得住的。如今要說楚國強大是對的,如果說楚國可以跨越趙、魏與燕國交兵,難道能夠勝任嗎?楚國不能勝任,卻偏要去做,這將導致楚國衰敗。楚國衰敗了,就等于使魏國強大了。這兩種情況對大王說,哪一種更有利?”魏王說:“好,你說得對?!庇谑锹爮牧擞萸涞膭裾f。]

      【經文】
      蘇秦如齊。[齊太公望呂尚者,事周,為文武師謀伐紂。武王以平商,封尚父于齊營丘也。]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瑯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四塞之國也。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蹴鞠者也。臨淄之途車彀擊,人摩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渾汗在雨。家殷人足,志氣高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莫能當也。今乃西面事秦,竊為大王羞之!且夫韓魏之所以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界也。兵出相當,不出十日而戰(zhàn)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zhàn)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zhàn)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后也。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zhàn),而輕為之臣也。今秦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衛(wèi)陽晉之道,經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后。是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夫不深料秦之無奈齊何也,而欲西面事之,是群臣之計過也。今無臣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實,故愿大王少留意計之。”齊王曰:“善?!?br>  [蘇秦說閔王曰:“臣聞用兵而喜先天下者憂;約結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遠怨者,時也。故語曰:‘騏驥之衰也,努馬先之;孟賁之倦也,女子勝之?!蝰w馬女子之筋骨力勁,非賢于騏驥、孟賁也,何則?
      后起之藉也。臣聞戰(zhàn)攻之道,非師者,雖有百萬之軍,北之堂上;雖有闔閭、吳起之將,擒之戶內;千丈之城,拔之樽俎之間;百尺之沖,折之于席上。
      故鐘鼓竽瑟之音不絕,地可廣而欲可成;和樂倡優(yōu)之笑不乏,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夫善為王業(yè)者,在勞天下而自佚,亂天下而自安。諸侯無成謀,則國無宿憂也。何以知其然耶?昔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萬,從十二諸侯朝天子,以西謀秦。秦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衛(wèi)鞅謀于秦王曰:‘王何不使臣見魏王,則臣必請北魏矣。’秦王許諾。衛(wèi)鞅見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所以十二諸侯,非宋、衛(wèi)則鄒、魯、陳、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棰使也,不足以王天下。不若北取燕,東伐齊,則趙必從矣;西取秦南伐,則韓必從矣。大王有伐齊、楚之心,而從天下之志,則王業(yè)見矣。
      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圖齊楚?!和跎浦?,故身廣公宮,制丹衣,柱建九旌,從七星之旗。此天子位也,而魏王處之。于是齊、楚怒,諸侯奔齊,齊人伐魏,殺太子,覆其十萬之軍。是時,秦王拱手受河西之外。故衛(wèi)鞅始與秦王計也,謀約不下席,而魏將已擒于齊矣;沖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已入于秦矣。此臣之所謂北之堂上,擒將戶內,拔城于樽俎之間,折沖于席上者也。”楚懷王使柱國昭陽將兵伐魏,得八城,又移兵而攻齊。齊閔王患之。
      陳軫曰:“王勿憂也,請令罷之?!奔赐娬殃栍谲?,再拜,賀戰(zhàn)勝之功,起而請曰:“敢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圭。”陳軫曰:“貴于此者,何等也?”曰:“唯有令尹耳。”
      軫曰:“令尹貴耳!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君譬之,可乎?楚有祠者,賜其同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蝗松呦瘸桑魄绎嬛?,乃左手持卮,右手畫地,曰:
      ‘吾能為之足。’足未成,一人蛇復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乎?’遂飲其酒。為蛇者,終亡其酒。今公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而又移兵攻齊,齊畏公甚,以此名君足矣!冠之上非可重也!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身且死,爵且歸,猶為蛇足者也?!闭殃栆詾槿唬姸?。]  【譯文】
      蘇秦繼續(xù)組織合縱聯(lián)盟,來到齊國。[齊太公呂尚侍奉周國,為周文王、周武王謀劃出兵伐紂。周武王滅商后,封尚父在齊地營丘。]蘇秦勸齊宣王說:
      “齊國南有泰山,東有瑯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這就是所說的四面皆有險阻的國家。都城臨淄非常富有殷實,這里的百姓沒有不吹竿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賽狗、下棋踢球的。臨淄的道路上,車挨著車,人擠著人,人們把衣襟連起來,就可以成為帷帳,把袖子舉起來就可以成為帳幕,揮灑汗水就如同下雨。家家殷實富有,人人意氣高昂。憑著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無人抵擋。如今卻侍奉西面的秦國,我為大王感到羞恥!至于韓魏之所以害怕秦國,是因為他們與秦國接壤。雙方出兵對陣,不到十天,勝負存亡的結局就決定了。韓魏戰(zhàn)勝秦國,那么自己也要損兵過半,四面的邊境就無法防守;戰(zhàn)不勝秦國,自己就會隨即滅亡。正因為如此,韓魏不敢與秦作戰(zhàn),而輕易地向秦國屈服稱臣。現(xiàn)在秦國進攻齊國就不同了,它的后背要受到韓魏兩國的威脅,衛(wèi)國的陽晉是必經之路,經過亢父的險隘之地時,車馬不能并行,一百人守住險要之地,千人也無法通過。秦國雖然想深入齊境,可總有后顧之憂,害怕韓、魏從后襲擊。所以虛張聲勢,借以威脅,裝腔作勢,又不敢前進。不去深入考慮秦國對齊國無可奈何這一事實,卻想要向秦國卑躬屈膝,這是群臣謀略的錯誤。如今參加合縱聯(lián)盟,可以避免向秦國卑躬屈膝的丑名,而獲得強國的實惠,我再請大王稍加留意,仔細考慮?!饼R王說:
      “好,你說得對?!?br>  [蘇秦勸說齊閔王:“我聽說喜歡首先在天下挑動戰(zhàn)爭的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