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廿二史劄記 卷三十 元史

    作者: 《廿二史》趙翼
      元初用兵多有天助

      元太宗時,使皇子蒙哥(莽賚扣,憲宗)征欽察,其酋八赤蠻逃于海島,蒙哥亟進師,適大風刮海水去,甚淺可渡,蒙哥喜曰“此天開道也。”進擒八赤蠻,囚之,八赤蠻曰“水回期且至,宜早還。”蒙哥即班師,而水已至,后軍有浮渡者。(見憲宗紀)

      太宗又使弟拖雷入宋武休關,渡漢江而北,至禹山,金完顏合達等拒戰(zhàn),北兵襲之,金恒山公武仙一軍殊死斗,北騎退走,追奔之際,忽大霧四塞,合達命收軍,頃之,霧散乃前,則前有一大澗,闊數(shù)里,非此霧則北兵人馬滿中矣。(金史完顏合達傳)  憲宗即位之八年二月,伐宋,師次于河,適河冰合,以土覆之,遂渡。(憲宗紀)

      世祖時,遣伯顏(巴延)伐宋,軍至錢塘江觀潮,遂駐沙岸,杭人方以為潮至當盡溺,乃潮不至者二日。(伯顏傳)

      可見興王之運,山川效靈也?! ≡雷媸壤t武

      元世祖混一天下,定官制,立紀綱,兼能聽劉秉忠、姚樞、許衡等之言,留意治道,固屬開國英主。然其嗜利黷武之心,則根于天性,終其身未嘗稍變。元史紀傳所載可見也。

      嗜利

      中統(tǒng)三年,即以財賦之任委阿合馬興鐵冶,增鹽稅,小有成效,拜平章中書政事。又立制國用司,以阿合馬領使事,已復罷制國用司,立尚書省,以阿合馬平章尚書省事,奏括天下戶口,下至藥材、榷茶,亦纖屑不遺。其所設施,專以掊克斂財為事,史天澤、安童等爭之,崔斌等劾之,皆不能勝,以理算陷江淮行省平章阿里伯、右丞燕鐵木兒于死,有秦長卿者欲發(fā)其奸,反為所噬,斃于獄。擢用私人,不由部選,以其子忽辛及抹速忽分據(jù)財賦重地,并援引奸黨郝禎、耿仁等,驟升同列。陰與交通,專事蒙蔽,逋賦不蠲,征斂愈急,內(nèi)通貨賄,外示刑威。天下之人,無不思食其肉。有益都千戶王著,發(fā)義憤擊殺之,阿合馬之奸始上聞,雖命剖棺戮尸,而流毒海內(nèi)已二十年矣!

      阿合馬既死,又用盧世榮,亦以增多歲入為能,鹽鐵榷酤,商稅田課,凡可以罔利者,益務搜括。奏用阿合馬之黨,皆列要職。凡肆惡二年。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盡發(fā)其奸,始詔誅之。

      未幾,又用桑哥,再立尚書省,改行中書為行尚書省,六部為尚書。六部恃其得君,嘗拳毆參政楊寬、郭佑及臺吏王良弼,皆誣奏至死。遂以丞相領尚書兼統(tǒng)制使,以沙不丁為江淮左丞,烏馬兒為參政,奏遣忻都、阿散等十二人理算六省錢谷,天下騷然,佞諛者方為之請立碑記功。桑哥又奏笞監(jiān)察御史四人,自后御史入省部,掾令史皆與抗禮,臺綱盡廢。銓調(diào)內(nèi)外官宣敕,亦付尚書,由是以刑爵為販賣。自至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為也先帖木兒所劾,始伏誅。

      統(tǒng)計帝在位三十余年,幾與此三人者相為終始,此其嗜利貪得,牢固而不可破也。

      黷武

      自高麗臣服,即招諭日本,日本不通,先平耽羅。繼而有事于南宋,攻襄樊,攻涪渝,以至下江淮,降宋主,追二王于閩廣,先后凡十余年。

      甫訖事,又議征日本,命阿塔海、范文虎、忻都、洪茶丘等率兵十萬出海,颶風破舟,文虎等擇舟之堅好者先歸,盡棄其兵于山島,日本兵來,凡蒙古、高麗人盡殺,謂新附軍為唐人,不殺而奴之,其得脫歸,僅于閻等三人。帝大怒,欲再征日本,遣王積翁先往招諭,為舟人殺于途,始終不得要領,乃止?! 《鋾r又興安南之役、占城之役、緬國之役、爪哇之役。

      安南凡三征,其國王陳日煊父子終逃匿不獲,最后師還,幾為所邀截,從間道始得歸?! 【拠矁烧?,亦喪師七千,僅取其成。

      其征占城也,舟為風濤所碎者,十之七八,至岸者,攻克其木城,而國王已逃,官軍深入,亦為所截,力戰(zhàn)得歸。

      其征爪哇也,初至戰(zhàn)屢捷,為所紿,遣使入諭,其國主殺使而逃,亦不得其要領,遂旋師。

      統(tǒng)計中統(tǒng)、至元三十余年,無歲不用兵。當其初,視宋為敵國(勢力相當,孟子盡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恐不能必克,尚有慎重之意,遣使議和。及既平宋,遂視戰(zhàn)勝攻取為常事,幾欲盡天所覆,悉主悉臣,以稱雄于千古。甫定域中,即規(guī)海外。初以驕兵圖勝,繼以憤兵致敗,猶不覺悟,思再奮天威,迄崩而后止。此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至老而不悔者也,

      由是二者觀之,內(nèi)用聚斂之臣,視民財如土苴;外興無名之師,戕民命如草芥,以常理而論,有一于此,即足以喪國亡身。乃是時雖民不聊生,反者數(shù)十百起,而終能以次平定。蓋興王之運,所謂氣盛而物之小大畢浮,故恣其所為而不至傾覆。始知三代以下,國之興亡,全系天命,非必有道者得天下,無道者失天下也。

      案元自太祖起兵,滅國四十,降西夏,取金中都,又攻西域至東印度國,遇角端始還。太宗繼之,滅金侵宋,西征欽察,去中國三萬余里。迨憲宗又命世祖征大理,兀良合臺征交趾。至世祖時,用兵已四十余年。世祖即位,又攻討三十余年。自古用兵,未有如是久者?! ≡T帝多不習漢文

      元起朔方,本有語無字。太祖以來,但借用畏吾字以通文檄。世祖始用西僧八思巴造蒙古字。然于漢文,則未習也。

      元史本紀:

      至元二十三年,翰林承旨撒里蠻言“國史院纂修太祖累朝實錄,請先以畏吾字翻譯進讀,再付纂定?!?br>
      元貞二年,兀都帶等進所譯太宗、憲宗、世祖實錄。

      是皆以國書進呈也。

      其散見于他傳者。

      世祖問徐世隆以堯、舜、禹、湯為君之道,世隆取書傳以對,帝喜曰“汝為朕直解進讀。”書成,令翰林承旨安藏譯寫以進。

      曹元用奉旨譯唐貞觀政要為國語?! ≡魃品钗渥谠t“節(jié)尚書經(jīng)文,譯其關于政事者?!蹦伺e文升同譯,每進一篇,帝必稱善。

      虞集在經(jīng)筵,取經(jīng)史中有益于治道者,用國語、漢文兩進讀,譯潤之際,務為明白,數(shù)日乃成一篇。

      馬祖常亦譯皇圖大訓以進。(皆見各本傳)

      是凡進呈文字必皆譯以國書,可知諸帝皆不習漢文也。

      惟裕宗為太子時,早從姚樞、竇默受孝經(jīng)。及長,則侍經(jīng)幄者,如王恂、白棟、李謙、宋道等,皆長在東宮備咨訪。中庶子伯必以其子阿八赤入見,太子諭令入學,伯必即令入蒙古學。逾年再見,問所讀何書?以蒙古書對,太子曰“我命汝學漢人文字耳!”此可見裕宗之留心學問。然未即位薨?! ∫院笕缛首谧钅苡H儒重道,然有人進大學衍義者,命詹事王約等節(jié)而譯之,則其于漢文,蓋亦不甚深貫。  至朝廷大臣亦多用蒙古勛舊,罕有留意儒學者。

      世祖時,尚書留夢炎等奏江淮行省無一人通文墨者,乃以崔彧為江淮行省左丞。(彧傳)

      李元禮諫太后不當幸五臺,帝大怒,令丞相完澤、不忽木等鞫問,不忽木以國語譯而讀之,完澤曰“吾意亦如此。”

      是不惟帝王不習漢文,即大臣中習漢文者亦少也。

      如小云石、海牙、孛術魯翀、巙巙(音撓)、薩都剌等,固當為翹楚矣?! ≡踅紡R不親祀

      元太祖以來無郊廟親祀之禮,惟割牲奠馬湩(乳),以蒙古巫祝致詞而已。

      世祖始設神主于中書省,用樂遣官致祭,已從中書省遷神主于圣安寺。中統(tǒng)四年,始詔建太廟于燕京,遷神主奉之,而規(guī)制未備。至元十四年,太廟成。然成宗初,有司造世祖皇后玉冊成,請納諸各室,帝曰“親享之禮,祖宗未嘗舉行,其以冊來,朕躬祝之。”(本紀)

      是成宗以前,無此禮也。

      武宗至大元年,以受尊號,始躬謝太廟,而時享尚未親祀。至大二年,尚書省及太常奏“南郊之禮已行而未備,北郊之禮尚未舉行。今年冬至祀天南郊,請以太祖配,明年夏至祀地,請以世祖配?!睆闹?。(本紀)然考是年,初未有親郊之事也。迨至大三年冬,始有事于南郊,尊太祖配天。

      英宗至治元年,丞相拜珠(舊名拜?。┳唷白灾猎哪?,始建太廟于大都。至今四十年來,未嘗親享?!钡蹛傇弧半弈苄兄??!蹦穗酚兴径▋x制。是冬,始有事于太廟,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出崇天門行事厔仁宗太室,即流涕,左右感動,詔曰“一歲惟四祀,使人代之,實所未安,歲必親祀,以終朕身。”(見本紀及拜珠傳)

      此親祀太廟之始也,而南郊仍未親享。

      泰定帝時,趙師魯疏請親祀郊廟,帝曰“朕遵世祖舊制,其命大臣代之?!笔遣晃┠辖疾挥H享,即太廟亦仍不親祭矣。(本紀及師魯傳)

      文宗至順元年,始服大裘袞冕,親祀天于南郊?! №樀壑猎迥?,親裸(ㄍㄨㄢˋ,祭禮,以酒灑地)太室。至正元年,又服袞冕祭太廟,至寧宗室問曰“朕寧宗兄也,當拜否?”太常博士劉聞對曰“春秋魯閔公為君時,僖公尚為臣,僖公即位,未聞不拜?!钡勰税?,是月亦親祀上帝于南郊。(本紀)

      統(tǒng)有元一代,親祀太廟,親享上帝,惟武宗、英宗、文宗、順帝四君而已。

      元制百官皆蒙古人為之長  元世祖定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其次,在內(nèi)者,有監(jiān)、有衛(wèi)、有府;在外者,有行省、行臺、宣慰司使、廉訪使;其牧民者,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皆以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元史百官志序)故一代之制,未有漢人、南人為正官者?! ≈袝?br>
      中書省為政本之地,太祖、太宗時,以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弘州人楊惟中繼之,楚材子鑄亦為左丞相。(元制尚右),此在未定制以前。

      至世祖時,惟史天澤以元勛宿望為中書右丞相。

      仁宗時欲以回回哈散為相,哈散以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勛舊,故力辭,帝乃以伯答沙為右丞相,哈散為左丞相。

      太平本姓賀,名惟一,順帝欲以為御史大夫,故事:臺端非國姓不授。惟一固辭,帝乃改其姓名曰太平,后仕至中書省左丞相。

      終元之世,非蒙古而為丞相者,止此三人。哈散尚系回回人,其漢人止史天澤、賀惟一耳。  丞相以下,有平章政事,有左右丞,(先有右丞二員,而無左,后以崔彧言,始設左丞。故漢人亦得居之。如趙世延本雍古族,延祐元年,省臣奏參政用儒者,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雍古氏,非漢人,其署宜居右?!笨梢姖h人不得居右。)有參知政事,則漢人亦得為之,(如王文統(tǒng)、李孟俱為平章,許衡、姚樞、張文謙俱為左丞。)其時亦稱宰執(zhí)。(如王文統(tǒng)為平章,竇默曰“此人心術不正,不可為宰相。”是也。成宗欲以宦者李邦寧為行省平章,辭曰“臣奄腐余生,何堪當宰輔之任!”)然中葉后,漢人為之者亦少?! №樀奂o:至正十三年,始詔“南人有才學者,依世祖舊制,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皆用之。”是時江淮兵起,故以是收拾人心。然亦可見久不用南人,至是始特下詔也。(韓元善傳:順帝時,丞相托克托奏事內(nèi)庭,以事關兵機,而元善及參知政事韓鏞皆漢人,使退避,勿與俱。則雖參用漢人,而機密仍不得與也。)

      樞密院

      鄭鼎傳:鼎子制宜為樞密院判官,車駕幸上都。舊制:樞府官從行,歲留一人司本院事,漢人不得與。至是以屬制宜,制宜力辭,帝曰“汝豈漢人比耶?”竟留之??梢姌忻軐倭耪茩?quán)之處,漢人亦不得與也。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非國姓不授,既見太平傳,而世祖初命程鉅夫為御史中丞,臺臣言“鉅夫,南人,不宜用?!钡墼弧叭晡从媚先耍我灾先瞬豢捎??自今省部臺院必參用南人?!保ㄢ牱騻鳎┛梢娢聪略t以前,御史中丞之職,漢人亦不得居也。

      行省

      中書省分設于外者曰行省,初本不設丞相,后以和林等處多勛戚,行省官輕,不足以鎮(zhèn)之,乃設丞相,而他處行省,遂皆設焉。董文用傳:行省長官素貴,同列莫敢仰視,跪起稟白如小吏,文用至,則坐堂上,侃侃與論??梢娦惺≈忻晒湃酥疄殚L官者,雖同列不敢與講鈞禮也。

      廉訪司

      成宗本紀:各道廉訪司必擇蒙古人為使,或缺,則以色目世臣子孫為之,其次,始參以色目及漢人。文宗本紀:詔御史臺“凡各道廉訪司官用蒙古二人、畏兀、河西、回回、漢人各一人。”是漢人廁于廉訪司者,僅五之一也。

      達魯花赤

      其各路達嚕噶齊(舊名達魯花赤)亦以蒙古人為之。至元二年,詔以蒙古人充各路達嚕噶齊,漢人充總管,回回人為同知,永為定制。其諸王駙馬分地,并令自用達嚕噶齊。仁宗始命以流官為之,而諸王駙馬所用者為副,未幾,仍復舊制。

      文宗詔諸王封邑所用達嚕噶齊,擇本部識治體者為之,或有冒濫,罪及王相。然亦未聞有以漢人為之者?! 〈擞性淮?,中外百官偏重國姓之制也。

      元初州縣多世襲

      世襲

      元太祖、太宗用兵沙漠,得一地即封一人,使之世守,其以所屬來降者,亦即官其人,使之世襲。及取中原,亦以此法行之,故官多世襲。

      如石天祿為征行千戶,既卒,子興祖襲千戶?! ⒚魹槔芍?,年老,憲宗命其子世亨襲其職。

      譚澄父資為元帥,因病,舉弟資用自代,資用卒,澄又襲職。

      綦公直老,以其子蒙古臺(舊名忙古臺)襲萬戶。

      趙黑梓以門功襲元帥職。

      段直以所屬鄉(xiāng)社來降,命為潞州長官,世襲。

      洪茶邱為高麗軍民總管,其子萬小襲職,仍佩其父虎符是也。

      流官

      然此法可行于朔漠,而中原則必用流官,故世祖時,廉希憲疏言“國家自開創(chuàng)以來,凡納土及始命之臣,皆令世守,至今將六十年,子孫皆奴視其部下,郡邑長吏皆其僮仆,此前古所無。”宋子貞亦疏言“州縣官相傳以世,非法賦斂,民不堪命?!币幸嗍柩浴敖癞斏縻屵x,則不專世爵而人才出。”于是始議行遷轉(zhuǎn)法。至元二年,遂罷州縣官世襲。四年,又罷世侯置牧守。先是祁州、河南、陜西乃世祖為皇太弟時所封地,因姚樞等言,置安撫、經(jīng)略、宣撫三司,選人以居職,始有吏治,固已行之有效,故至是因希憲等言,遂改世襲舊制也。

      俸祿

      又元初百官皆無俸祿,陳祐傳:中統(tǒng)時,百官未給俸,多貪暴,祐獨能以清慎稱。至是姚樞又疏奏“當班爵祿,則贓穢塞,而公道開?!彼巫迂懸嗍枵垺敖o俸祿,定職田。”乃從之。后崔彧又奏“乞?qū)⒅T路大小各官,有俸者量增,無俸者特給。”于是各官皆有俸入及職田之收。此又百官給祿之始也?! ≡菘h官多在外銓選

      至元二年,始罷州縣官世襲,遣宋子貞、耶律鑄至山東,遷調(diào)所部官。(子貞傳)及平宋后,詔兩廣、福建五品以下官,從行省就便銓注。尋又詔云南省所轄州縣官,依福建、兩廣例,省臺委官銓選,以名姓聞,隨給授宣敕?! 〈烁餍惺∽赃x之制也。

      立法之始,省選公明,量才授職,多得其人。故李稷謂“下縣尹多從吏部銓注,或非其才,宜并歸省選?!保ɡ铕鳎┥w是時中簡之缺,仍歸部選,而繁劇者,聽外省遷調(diào),故部選轉(zhuǎn)不如省選之量能而授也。

      其后以省選多弊,乃有遣使監(jiān)選之例?! 〕勺诔酰袝∏彩贡O(jiān)云南、四川、海北、海南、廣西、兩江、廣東、福建六品以下選。

      文宗時,敕中書省御史臺遣使至江、浙、江西、湖廣、四川、云南諸行省,遷調(diào)三品以下官。

      則并及于三品大員矣?! №樀蹠r,中書省臣言“江南因盜賊阻隔,所在缺官,宜遣人與各行省及行臺官,以廣東、廣西、海北、海南三品以下通行遷調(diào),五品以下先行照會之任,福建等處亦依此例?!睆闹?。

      則并鄰省通融遷調(diào),亦委之監(jiān)選者矣。

      元代專用交鈔

      交鈔之起,本南宋紹興初造此以召募商旅,為沿邊糴買之計,較銅錢易赍,民頗便之,稍有滯礙,仍用現(xiàn)錢,尚存子母相權(quán)之意。(元史劉宣傳)(以實物為母,紙鈔為子,子母相權(quán)而行,即物、貨兌換之比率)

      金章宗時亦以交鈔與錢并行,而有司以出鈔為利,收鈔為諱,謂之老鈔,至以萬貫易一餅,民力困而國用亦窮。(耶律楚材傳)此鈔之極弊也。

      案金章宗始用鈔。宣宗先用貞祐寶券,未幾積輕,又制貞祐通寶,凡一貫當貞祐寶券千貫。哀宗時更造興定寶泉,每一貫當通寶四百貫。

      元太宗八年始造交鈔。

      世祖中統(tǒng)元年又造中統(tǒng)元寶交鈔。據(jù)食貨志,其法以絲為本,每銀五十兩易絲鈔一千兩,諸物之直,并從絲例。鈔之文以十計者,曰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計者,曰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以貫計者,曰一貫文、二貫文,每二貫準白銀一兩。行之既久,物重鈔輕。

      至元二十四年,乃改造至元鈔,自二貫至五文,凡十一等,與中統(tǒng)鈔通行,每一貫抵中統(tǒng)鈔五貫?! ∥渥跁r又造至大銀鈔,后廢。

      終元之世,常用中統(tǒng)、至元二鈔,每年印造之數(shù),自數(shù)十萬至數(shù)百萬不等,亦見食貨志?! ♀n雖以錢為文,而元代實未嘗鑄錢也。武宗時曾行錢法,立泉貨監(jiān)領之。仁宗以鼓鑄弗給,仍廢。故有元一代專用鈔。

      其所以能行用者,

      各路立平準行用庫,貿(mào)易金銀。

      平準鈔法:每銀一兩,入庫其價至元鈔二貫,出庫二貫五分;金一兩,入庫二十貫,出庫二十貫五百文。是民之有金銀者,可赴庫換鈔,有鈔者亦可赴庫換金銀也。

      又立回易庫,凡鈔之昏爛者,許就庫倒換新鈔,增工墨費每貫三分,換存之昏鈔則解部焚燒,隸行省者,行省委官監(jiān)燒之,是鈔之敝壞者,可赴庫易新鈔也。

      至元四年,世祖詔“諸路民間包銀,聽以鈔輸納。惟絲料入本色,非產(chǎn)絲之地,亦以鈔輸中書?!?br>
      省臣又奏流通鈔法,凡賞賜宜多給幣帛,課程宜多收鈔。制曰“可?!薄 ∈嵌″X、田賦皆可以鈔納也。

      此所以通行天下也。

      然鈔虛而物實,虛者積輕,勢所必然。故趙孟俯言“始造鈔時,以銀為本,虛實相權(quán),今二十余年,輕重相去已數(shù)十倍,故改中統(tǒng)為至元,二十年后,至元必復如中統(tǒng)矣?!苯窬驮犯鱾鲄⒑酥?。  盧世榮以鈔虛,閉回易庫,鈔有出無入,民間昏鈔遂不可行?! ∑浜蟊O(jiān)燒昏鈔者欲取能名,率以應燒昏鈔,指為偽鈔,使管庫官吏誣服。(見許有壬、韓若愚傳)由是回易庫不敢以新鈔易昏鈔。(張養(yǎng)浩傳:民持昏鈔赴庫倒換者,易十與五,累日不可得。)而民間所存昏鈔又不能納賦稅易貨物,于是遂成廢紙矣!

      且板紙印造尤易滋偽,鉛山(江浙行省鉛山州)多造偽鈔者,有豪民吳友文為之魁,遠至江、淮、燕、薊,莫不行使,遂致大富,是利權(quán)且歸于奸民矣!(林興祖?zhèn)鳎?br>
      又奸民以偽鈔鉤結(jié)黨與,脅人財物,官吏聽其謀,株連者數(shù)千百家。(黃潛傳)是刑罰亦由此日繁矣。

      古者以米絹為民生所須,謂之二實,銀錢與二物相權(quán),謂之二虛。銀錢已謂之虛,乃又欲以紙鈔代之,虛中之虛,其能行之無弊哉?

      然有元之代,民間究以何市易?案至元中,江淮頒行鈔法,廢宋銅錢,后又敕拘歷代錢,余銅聽民自用。

      然胡長孺?zhèn)鳎号_州歲饑,宣慰司脫歡斂富民錢一百五十萬備賑。是朝廷雖禁錢,而民間自用錢也?! ”R世榮傳:立平準庫,禁民間以金銀私相買賣,世祖詔“金銀乃民間通用之物,今后聽民從便交易?!笔浅⒃唇疸y也?! 〖仍旖烩n,欲其流通,則賦稅不得不收鈔,而民間自用金銀,則實者常在下而虛者常在上,于國計亦何補哉?

      明太祖亦造寶鈔,慮其不行,禁民間不得以金銀銅錢交易,犯者罪至死,首告者,即以所告之物賞之。而鈔仍不行。

      永樂中,又詔計戶口、食鹽、納稅、課程、贓罰等物,悉輸鈔;笞杖等罪,輸鈔納贖;市肆門攤收鈔,果園及舟車等稅納鈔。皆欲以重鈔,而鈔卒不行。則又為阻滯鈔法之罪,至全家發(fā)邊遠充軍。

      正統(tǒng)元年,黃福奏“洪武間銀一兩,當鈔三、五貫,今一兩當鈔千余貫。”

      案宋史蔣偕傳:朝廷募民入粟于邊,增直給券,俾赴京師射取錢貨,謂之交鈔。是北宋已有交子之法。而范鎮(zhèn)疏言“商人輸粟河北,取償京師,而榷貨不即與鈔,久而鬻之,十才六、七。”則是時已有留難之弊。

      高宗南渡后,置行在交子務,印交子錢引給諸路,令公私同見錢行用,已而日益賤。隆興二年,陳良祐疏言其弊,請發(fā)內(nèi)帑以舒民病,孝宗乃出白金收換交子(亦名會子),并收銅板勿印造。未幾,戶部又請造五百萬,自后歲有加增。黃疇若疏言“民所得會子,折閱日甚,州縣科配,民皆閉門牢避,行旅持券,終日不得一錢?!睍r因鈔法,告訐繁興,真德秀疏言“或一夫坐罪,而并籍兄弟之財;或虧陌四錢,而沒人千萬之貨。至于科富室之錢,視產(chǎn)高下分配民藏楮,鬻田宅以受券,雖大家不得免?!笔悄纤谓蛔又?,亦不減于金也。

      金元二朝待宋后厚薄不同

      金史:宗翰等破汴京,宋徽、欽二帝出降,金太宗即詔廢二帝為庶人。宗翰以二帝及后妃、太子四百七十余人及宗族三千余人北去,既至上京,令二帝以素服見太廟,封徽宗昏德公,欽宗重昏侯,遷之于韓州,給田十五頃,俾耕以自食。未幾,又遷鶻里改路,趙氏疏族亦多徙上京。

      徽宗薨后,金熙宗皇統(tǒng)元年始改封天水郡王,欽宗封天水郡公。欽宗又奏乞本品俸,乃詔赒濟之。尋又給天水郡王子侄婿及天水郡公子俸。是皇統(tǒng)以前俸亦不給也。

      海陵篡立,又殺趙氏子男百三十余人。世宗始以一品禮葬欽宗于鞏洛之原,又葬天水郡王被害子孫于河南祖墓;其親族在中都被害者,葬于城北;咸平被害者,葬于本處。梁肅奏“天水郡公本族已無在者,其余皆遠族,可罷其養(yǎng)濟?!卑付坩沩n州,嗣濮王仲理等尚在燕京,金人計口給食,死者甚多,此即所謂遠族也。是二帝之子孫近族皆已被殺無遺也。

      昏庸失國,寄命仇邦,其僇辱固由自取,然金之待之,亦太過矣?! ≡雷嬷剿我?,按塔哈(舊史名阿塔海)等入宋宮宣詔,至免系頸牽羊之禮,太后全氏泣謂帝曰“荷天子活汝,當謝恩?!彼沃靼莓叄缸咏约巛洺鰧m,太皇太后謝氏以疾留,至病愈始北行。宋主至上都,授開府儀同三司大司徒,封瀛國公。此元史本紀所載也?! 《f郛及汪元量所記:宋主至通州,世祖命賜大宴十日、小宴十日,然后赴上都。又全太后及宮嬪等在大都,日支羊肉一千六百斤,他物稱是。

      宋遺民錄又載:瀛國公稍長,世祖妻以公主。世祖夜夢金龍繞殿柱,明日,瀛國來朝,正立所夢柱下,世祖陰欲除之,公主以告,瀛國懼,遂乞從釋,號合尊大師,而學佛于土蕃。此已見世祖之寬厚,然猶曰野史所載,未可盡信也。

      元史后妃傳:宋全太后至京,不習風土,世祖后為奏請回江南,帝曰“爾婦人無遠慮,若使南還,或浮言一動,即廢其家,非所以愛之也;愛之,特加存恤可耳。”后乃益厚待之。是帝之所以保護者更深矣?! ≈猎拍辏兄猩娇袢俗苑Q宋主,有眾千人,欲取文丞相;又有薛保?。▽氉。┎ツ涿麜?,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钡垡芍粌H遷瀛國及宋宗室于上都,而未嘗加害也。

      至元十九年,中山有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丞相可無憂者?!睍r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乃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又疑丞相者天祥也,天祥遂死焉。

      謝太后薨,以其貲產(chǎn)隸中宮??梢娢崔耙郧埃q未收其貲產(chǎn)也。

      至元二十八年,宣政院臣言“宋全太后、瀛國公母子已為僧尼,有地三百六十頃,乞免征其租?!睆埞缫嘧唷巴鏊闻f業(yè)勿征賦役。”從之。是全后母子私產(chǎn),聽其永為世業(yè)也。

      文宗市故宋全太后田,為大承入護圣寺永業(yè),又市故瀛國公田,為大龍翔集慶寺永業(yè),御史臺言“不必予直?!钡鄄辉S。可見全后母子田產(chǎn)常留給其子孫,至是始收之,而猶必給以價,不強奪也。

      順帝時始因脫脫之請,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田產(chǎn)賜樞密使僧格失里(舊史名桑哥失里)。文宗已市全后母子田,而完普尚別有田產(chǎn),至是始奪之。

      至正十二年,御史言“群盜多引亡宋為口實,宜以和尚趙完普及親族徙沙州?!睆闹?。是雖奪其田產(chǎn),而猶終保全之也。

      至元二十三年,西川又有趙和尚自稱福王子廣王,作亂伏誅。亦未嘗罪及宋宗室也。

      至于宋之親族亦待以優(yōu)禮。

      福王與芮隨宋主來歸,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大司徒、平原郡公,仍詔與芮家貲之在江南者,輦至京給之。旋以與芮子孟桂襲封平原郡公。

      趙與在鄂州降,伯顏薦于世祖,以幅巾深衣入見帝,即賜翰林待制,賜鈔萬貫,歲給其妻子衣糧。與既老,成宗猶官其子孟實以終養(yǎng)。是不惟待瀛國公有終始,即待宋之宗室亦多存恤也。

      報應之說,固屬渺茫。

      然宋太祖削平諸國,未嘗殺一降王,其后以天下授太宗,約兄弟相傳,仍及于其子。太宗乃背之而自傳其子孫。厥后汴京之亡,遭金人之虐者,多太宗子孫也。

      高宗南渡,以太祖之后為嗣,及臨安之亡,則獨免屠戮之慘。

      冥冥中似有司其契者。

      金之待宋既酷,其后蒙古興,而金亦遷汴,崔立之變,劫后妃宗族降元,宮車三十七兩,促赴青城,宗族男女又五百余口,在道艱苦,更甚于徽、欽之時。(崔立傳)

      金自海陵篡后,殺太宗及宗翰、宗弼等子孫,已無噍類,其隨宣宗入汴者,惟太祖、世宗子孫,又遭此播遷。  元太宗詔除完顏一族外,余皆赦免。則不赦者,完顏氏也。然則金源后裔,存者有幾?

      而元順帝遁歸沙漠后,子孫猶雄長于邊外數(shù)百年。

      君子觀于此,不能不信天道之有征也。

      元時選秀女之制

      后漢書皇后紀序云“漢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與掖廷丞及相工,于洛陽鄉(xiāng)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相法者,載入后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薄 x武帝博選良家女充后宮,使楊后揀選。名家盛族之女多敗衣瘁貌以避此選。胡貴嬪名芳,初入選,號泣,左右止之曰“陛下聞聲!”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

      是選女之制,漢、晉常有之。

      輟耕錄載:后至元丁丑,民間訛言采秀女,一時童男女婚嫁殆盡。此雖是訛言,然必非無因。蓋元初本有此制。

      耶律楚材傳:太宗時,托歡(舊名脫歡)請選天下室女,楚材止之,帝怒,楚材曰“向擇美女二十八人,足備使令,今復選,恐擾民?!蹦酥?。(耶律楚材傳)

      世祖時,耶律鑄言“有司以采室女,乘時害民,請令大郡歲取三人,小郡二人,擇其可者,厚賜其父母,否則遣還?!睆闹#ㄒ设T傳)

      后又以御史中丞崔彧言,并罷各路選室女。

      輟耕錄所記后至元,則順帝時事也。或世祖雖罷,而累朝尚間行之耳?! ≡獣r并有選高麗女之例。

      文宗以宮中高麗女不顏帖你賜丞相雅克特穆爾(舊名燕鐵木兒),高麗王請割國中田以為資奩?! №樀鄞位屎笃媸贤暾吆龆?,本高麗女,選入宮有寵,遂進為后。而其時選擇未已,臺臣言“國初,高麗首先效順,而近年屢遣使往選媵妾,使生女不舉,女長不嫁,乞禁止?!睆闹?。

      明永樂中,高麗猶有貢女之例,成祖有妃權(quán)氏,即高麗人也,后封賢妃。

      元代以江南田賜臣下

      江蘇田糧之重。

      明史周忱傳謂:明祖平張士誠,盡籍其功臣子弟莊田入官,又惡富民豪并,亦沒入其田,皆謂之官田,案其租簿征之,故蘇賦比他處獨重,官田糧至二百六十萬石,民田糧僅十五萬石。

      今檢宋、元二史,究其由來。大概明祖所籍偽吳勛戚之田,即元代所賜臣下之田。而元代之賜田,即南宋之入官田、內(nèi)府莊田及賈似道創(chuàng)議所買之公田也。

      宋史:朱勉敗,籍其家田至三十萬畝。

      建炎元年,籍蔡京、王黼等莊以為官田。

      開禧三年,誅韓侂胄,置安邊所,黃疇若奏以其萬畝莊等田并及其他權(quán)幸沒入之田皆隸焉,共收米七十二萬一千七百斛,錢一百三十一萬五千緡。

      后理宗又詔華亭奉宸莊亦助邊費。

      景定四年,陳堯道、曹孝慶等倡議買公田,賈似道主之。平江、江陰、安吉、常州、鎮(zhèn)江六郡,共買田三百五十余萬畝。

      德祐元年,又以閻貴妃集慶寺田、賈貴妃演福寺田皆入安邊所。

      元之有天下也,此等田皆別領于官。其賞賜臣下,則有如世祖賜鄭溫常州田三十頃,葉李平江田四頃,又以王積翁使日本被害于途,賜其子都中平江田八千畝。武宗賜雕阿不剌平江田一千五百頃。仁宗賜丑驢答剌罕平江田百頃。英宗賜拜珠平江田萬畝。文宗賜雅克特穆爾平江官地五百頃,又以故平章黑驢平江田三百頃,賜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又賜大龍翔集慶寺平江田五百頃,又賜魯國大長公主平江等處官田三百頃,雅克特穆爾又奏“松江淀山湖田五百頃,當入官糧七千七百石,臣愿增為萬石,入官令人佃種,以所得余米,贍臣弟薩敦(舊名撒敦)?!表樀垡酝暾哞F木兒蘇州田二百頃賜郯王徹徹禿,又賜公主不答昔你平江田五十頃。

      此皆見于元史本紀及各本傳者。

      使本非官田,而欲奪民產(chǎn)以賜,元政雖不綱,亦未必至此??梢娊运文┕偬铮剿魏笕匀胗诠?,故得任意賞賜。觀文宗所賜雅克特穆爾者曰平江官地,賜魯國大長公主者曰平江官田,益知田已在官也。

      元時又籍宋后妃田以供太后,曰江淮財賦都總管府,又籍朱清、張瑄等田以供中宮,曰江浙財賦府,又籍朱國珍、管明等田以賜丞相托克托,曰稻田提領所,又有撥賜莊領宋親王及新籍明慶、妙行二寺田,并白云宗僧田,皆不隸州縣,此又元時所增官田也。

      及張士誠據(jù)吳,其平章太尉等皆負販小人,以殖產(chǎn)為務,凡元朝官田自必盡取而占為莊田,明祖破平江后,遂盡籍之。又以姑蘇民為士誠守,凡諸豪族之田亦籍之,并及富民沈萬三等,皆以其租簿為糧額,其后又有撥賜公侯、駙馬莊田,因事故還官者,又案其租簿征之,是以官田益多而糧亦益重也。

      然則江南之田,自宋末至元、明以來出重賦,非一朝一夕矣!  明祖時已知糧額太重,洪武七年,詔減蘇、松、嘉、湖極重田租之半,十三年又特詔減十之二?! 〗ㄎ亩辏t“蘇、松官田悉準私稅,用懲一時,豈可為定則?今悉與減免,畝毋過一斗?!比浑m有此詔,永樂登極,仍革除之,又遵太祖遺法也。

      宣德五年,又詔每畝納糧斗至四斗者,減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者,減十之三。

      正統(tǒng)元年,又詔四斗一升以上者,減作二斗七升;二斗一升以上者,減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升者,減作一斗。

      本朝又屢有恩減,每畝自七、八升至一、二斗而止。

      案元史雅克特穆爾所奏,五百頃田應入官糧七千七百石,則當時官糧正額,每畝亦只一斗五升,其以所得余米贍薩敦,則官賦外之私租也。以今糧額較之,與元時一斗五升之正額,約略相同,而此外無橫征之賦,民之生于今者,何其幸也。

      案元史張圭疏,言“累朝以官田手賜諸王、公主、駙馬及百官、宦者、寺觀之屬,其受田之家各任土著、奸吏為莊官,巧名多取,又且驅(qū)迫郵傳,征求供應,折辱州縣,閉償逋負,至倉之日,變賣以歸,官司交憤,農(nóng)民遠竄。今請?zhí)镒饬蠲褫斨兴荆兴据斨〔?,省部輸之大都,以分給諸受田者。”帝不從??梢娫獣r賜田之害民,民不堪命矣!

      色目人隨便居住

      塔喇齊(舊名塔里赤)本康里人,其父從太祖南征至洛陽,得白樂天故址,遂家焉。

      沙全世居沙漠,其父從太祖平金,戍河南,遂家于柳泉。

      徹爾(舊名徹里)本燕只吉臺氏,曾祖太赤從太祖定中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

      察罕西域人,其父官河東副總管,因居河中猗氏縣,后徙解州。

      脫里海牙世居別失八里,其祖八剌赤始徙真定。

      抄思奈曼(舊名乃蠻)部人,后家于大名。  虎都鐵木祿本合魯氏,后家于南陽。

      囊加歹乃蠻人,仁宗以其家河南,授河南行省平章事。

      察罕特穆爾(舊名察罕帖木兒)系出北庭,其先隨元軍收河南,遂家潁州之沈邱,其父阿魯溫,其甥庫庫特穆爾(即明史擴廓鐵木兒)猶仍其本俗。

      臺布哈(舊名泰不華)本伯牙吾臺氏,父仕臺州錄事,遂家臺州。

      余闕本唐兀氏,父官廬州,遂家于廬。

      皆見各本傳。

      又有與漢人為姻者。

      成宗時,御史臺言行省官久任與所隸編氓聯(lián)姻害政,詔互遷之。(本紀)

      南昌富民伍真父娶諸王女為妻,充本位下郡總管。見虞集傳。

      巴延布哈德濟(舊名伯顏不花的斤)之母鮮于氏,乃太常典簿鮮于侁之女也。見忠義傳。

      又蒙古、色目人居外省者,即可在外省鄉(xiāng)試,如臺哈布哈中江浙鄉(xiāng)試第一,伊嚕布哈(舊名月魯不花)試江浙鄉(xiāng)闈右榜第一是也。

      元漢人多作蒙古名

      元時漢人多有作蒙古名者。

      如賈塔爾琿(舊名賈塔剌渾)本冀州人。張巴圖(舊名張拔都)本平昌人。劉哈喇布哈(舊名劉哈喇不花)本江西人。楊朵爾濟(舊名楊朵兒只)及邁里古思,皆寧夏人。崔彧弘州人,而小字拜帖木兒。賈塔爾琿之孫又名六十一。高寅子名塔失不花。皆習蒙古俗也。

      蓋元初本有賜名之例?! 垬s以造舟濟師,太祖賜名兀速赤。劉敏,太祖賜名玉出干,其子世亨,憲宗賜名塔塔兒,次子世濟,又賜名散祝臺。石天麟,太宗賜名蒙古臺。邸順,太宗賜名察納合兒,其弟常,亦賜名金那合兒。睿宗時,亦以大興人賈實喇(舊名賈昔剌)多須而黃,遂賜今名。其后實喇孫亦名虎林赤,蓋以蒙古名世其家矣。世祖賜名尤多。劉思敬賜名哈八兒都。播州土官楊漢英賜名楊賽音布哈(舊名楊賽因不花)。王實喇(舊名王昔剌)保定人,賜名實喇巴圖(舊作昔剌拔都)。張惠新繁人,賜名兀魯忽訥特。許扆曲沃人,賜名忽魯火孫。燕公楠賜名囊家特(舊作囊加帶)。

      并有一賜再賜者?! ⒐蛨D爾(舊名劉哈剌八都魯)本河東人,初賜名哈剌斡脫赤,后以功又賜名察罕斡脫赤,最后又賜今名。

      自有賜名之例,漢人皆以蒙古名為榮,故雖非賜者,亦多仿之,且元制本聽漢人學蒙古語。

      本紀:至元九年,和禮霍孫奏“蒙古字設國子學,而漢官子弟未有學者,及官府文移猶用畏吾字?!痹t“自今凡詔令皆用蒙古字,仍遣百官子弟入學。”

      又趙璧傳:帝命蒙古生十人從璧受儒書,又敕璧習國語,譯大學衍義,時從馬上奏之。(本傳)  至元二十七年,河南、福建省臣奏請詔書用漢字,帝命以蒙古語詔河南,漢語詔福建。(本紀)  又程鉅夫傳:時詔令皆用蒙古字,帝遣鉅夫求賢于江、浙,獨用漢字書詔。

      可見是時詔令多用蒙古語,若非民間多通習,豈可以此詔之也?

      至元六年,以帝師帕克斯巴(舊名八思巴)所創(chuàng)蒙古新字,凡降詔皆用之,而各以其國字副之。(紀事本末)

      秦起宗傳:會立蒙古學,起宗學之輒成?! №樀壑猎校麧h人、南人勿學蒙古、畏吾字書。(本紀)許有壬力爭止之。(有壬傳)此尤是漢人通習國語之明證。

      惟其通習,故漢人多有以蒙古語為名者,亦一時風會使然也。

      金則國族人多有漢名,元則漢人多有蒙古名,兩代習尚各不同?! ∩w金自太祖開國,其與遼往復書詞,即募有才學者為之,已重漢文。至熙宗以后,無有不通漢文者。熙宗嘗讀尚書,及夜觀遼史,自悔少時失學。海陵才思雄橫。章宗詞藻綿麗,至今猶傳播人口。

      有元一代諸君,惟知以蒙古文字為重,直欲令天下臣民皆習蒙古語,通蒙古文,然后便于奏對,故人多學之,既學之,則即以為名耳。

      元初諸將多掠人為私戶

      元初起兵朔漠,專以畜牧為業(yè),故諸將多掠人戶為奴,課以游牧之事,其本俗然也。

      及取中原,亦以掠人為事,并有欲空中原之地以為牧場者。耶律楚材當國時,將相大臣有所驅(qū)獲,往往寄留諸郡,楚材因括戶口,并令為民匿占者死,立法未嘗不嚴。然諸將恃功牟利,迄不衰止。而尤莫甚于阿爾哈雅(舊名阿里海涯)豪占之多。

      張雄飛傳:阿爾哈雅行省荊湖,以降民三千八百戶沒入為家奴,自置吏治之,歲收其租賦,有司莫敢問。雄飛為宣撫司,奏之,乃詔還籍為民。

      世祖本紀:至元十七年,詔核阿爾哈雅等所俘三萬二千余人,并赦為民。十九年,御史臺又言“阿爾哈雅占降民為奴,而以為征討所得?!庇兄肌敖得襁€之有司,征討所得,籍其數(shù),賜臣下?!彼巫迂懹忠园柟潘犹用袂?,清出屯田。

      可見其所占之戶以千萬計。

      蓋自破襄、樊后,巴延領大兵趨杭州,留阿爾哈雅平湖廣之未附者,兵權(quán)在握,乘劫營私,故恣行俘掠,且庇逃民、占降民,無不據(jù)為己有,遂至如此之多也。

      他如宋子貞傳:東平將校占民為部曲戶,謂之腳寨,擅其賦役,幾四百所。子貞言于嚴實,乃罷歸州縣。

      張德輝傳:兵后孱民依庇豪右,歲久掩為家奴,德輝為河南宣撫使,悉遣為民。

      雷膺傳:江南新附諸將往往強籍新民為奴隸,雷膺為湖北提刑按察使,出令還為民者數(shù)千。

      王利用傳:都元帥塔爾海抑巫山民數(shù)百口為奴,利用為提刑按察,出之。

      袁裕傳:南京總管劉克興掠良民為奴,裕出之為民。

      此皆散見于各傳者也。

      兵火之余,遍地涂炭,民之生于是時者,何以為生耶?

      元杖罪以七為斷

      元時笞杖之罪多以七為數(shù)。

      至元中,史弼征爪哇,坐失亡多,杖一十七。

      成宗時,臺臣奏大都路總管沙的盜支官錢,計五千三百緡,準律杖一百七,不敘。

      文宗初,以縉山民引王禪為鄉(xiāng)導,誅其為首者,余皆杖一百七,籍其家,妻子分賜守關將士。

      又以阿乞剌等拒命,杖一百七,流遠方?! ∧壹翁匾酝曰蟊姡纫话倨?,禁錮之。  也先捏,兵興時俘掠子女貨財,杖一百七。

      累朝舊邸饔人,有詔“汰去。私留者,怯薛官與其長,杖五十七;犯者與典給散者,皆杖七十七?!薄 ≈袝秸滤偎賹K霖澮?,兩經(jīng)杖斷一百七。  撤里帖木兒坐出怨言,杖一百七。

      宦者拜住侍皇太子疹疾,飲食不時,以酥拭其眼鼻,杖一百七。  撒里不花巫蠱案內(nèi),當死者,杖一百七。

      御史大夫脫脫告病,未奉旨輒去職,杖六十七。

      御史臺言“官吏令家人受財,罪止杖四十七,緣此犯法者愈多。”

      又王克敬傳:吏部有履歷當升,吏故抑之者,為其有過??司丛弧胺ǎ后姿氖咭陨喜簧?。今不至是,何得不升?”  蓋其時五刑之目,自七下至五十七,謂之笞刑;自六十七至一百七,謂之杖刑。見刑法志。又案至元三十九年,令省臺定贓罪十三等,枉法者五,自一貫至十貫,笞四十七起,至百貫以上,笞一百七止;不枉法者八,自一貫至二十貫,笞四十七起,至三百貫以上,笞一百七止。(元制,笞杖以七為計,每十減為七也。)

      元季風雅相尚

      元季士大夫好以文墨相尚,每歲必聯(lián)詩社,四方名士畢集,宴賞窮日夜,詩勝者輒有厚贈。饒介為淮南行省參政,豪于詩,自號醉樵,嘗大集諸名士,賦醉樵歌,張簡詩第一,贈黃金一餅;高啟次之,得白金三斤;楊基又次之,猶贈白金一鎰。(見明史文苑傳)然此猶仕宦者之提唱也。

      貫酸齋工詩文,所至士大夫從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牘,如獲拱璧。(元史小云石海涯傳)  浦江吳氏結(jié)月泉社,聘謝皋羽為考官,春日田園雜興題,取羅公福為首。(見懷麓堂詩話)

      松江呂璜溪嘗走金帛,聘四方能詩之士,請楊鐵崖為主考,第其甲乙,厚有贈遺,一時文人畢至,傾動三吳。(見四友齋叢說)  又顧仲瑛玉山草堂,楊廉夫、柯九思、倪元鎮(zhèn)、張伯雨、于彥成諸人嘗寓其家,流連觴詠,聲光映蔽江表。(見元詩選)此皆林下之人揚風扢雅,而聲氣所屆,希風附響者,如恐不及。

      其他以名園別墅、書畫古玩相尚者,更不一而足。如倪元鎮(zhèn)之清閟閣,楊竹西之不礙云山樓,花木竹石,圖書彝鼎,擅名江南,至今猶有艷稱之者?! —毠钟性?,文學甚輕,當時有九儒十丐之謠,科舉亦屢興屢廢,宜乎風雅之事,棄如弁髦。乃搢紳之徒,風流相尚如此。蓋自南宋遺民故老相與唱嘆于荒江寂寞之濱,流風余韻久而弗替,遂成風會,固不系乎朝廷令甲之輕重也歟!  元末殉難者多進士

      元代不重儒術,延祐中始設科取士。順帝時又停二科始復。其時所謂進士者,已屬積輕之勢矣。然末年仗節(jié)死義者,乃多在進士出身之人。

      如余闕,元統(tǒng)元年進士,守安慶,死陳友諒之難。

      臺哈布哈,至順元年進士,死方國珍之難。

      李齊,元統(tǒng)元年進士,為高郵守,死張士誠之難。

      李黼,泰定四年進士,守九江,死于賊。

      郭嘉,泰定三年進士,守上都,死于賊?! ⊥跏吭?,泰定四年進士,知浚州,死于賊。

      趙璉,至治元年進士,守泰州,張士誠既降復叛,遂被害。

      孫撝,至正二年進士,討張士誠戰(zhàn)死。  周鏜,泰定四年進士,歸瀏陽,遇賊被殺。

      聶炳,元統(tǒng)元年進士,守荊門,與賊俞君正戰(zhàn)死?! ⒏麑O,至順元年進士,守寧國,與賊瑣南班戰(zhàn)死。

      綽羅(舊名丑閭),元統(tǒng)元年進士,守安陸,與賊曾法興戰(zhàn)死。

      彭庭堅,至正四年進士,鎮(zhèn)建寧,部下岳煥反,被害。

      布延布哈(舊名普顏不花),至正五年進士,守益都,明兵至,不屈死。

      伊嚕布哈(舊名月魯不花),元統(tǒng)元年進士,浮海北歸,遇倭船,不屈死?! ∧聽柟盘K(舊名邁里古思),至正十四年進士,官紹興,欲討方國珍,為拜住哥殺死。

      皆見元史各本傳。

      諸人可謂不負科名者哉!而國家設科取士,亦不徒矣!

      一母生數(shù)帝  前代有一母生數(shù)帝者,陔余叢考所載尚未備,今更詳錄于此。

      晉庾后生成帝、康帝,章太妃生哀帝、廢帝,陳后生安帝、恭帝。

      北齊婁后生文襄、文宣、孝昭、武成,一追謚之帝,三及身為帝。

      唐武后生中宗、睿宗?! ∷味盘笊?、太宗。

      遼史太祖后述律氏生長子背(舊史名倍)封東丹國,為人皇王后,追謚義宗,次子德光即皇帝位,是為太宗,幼子魯呼(舊名李胡)后亦追謚章肅皇帝。是一母生三帝,一及身為帝,二追尊之帝也。

      金史景祖后唐古氏(舊作拏懶氏)生烏雅舒,是為康宗,阿固達,是為太祖,烏奇邁,是為太宗。烏雅舒猶是追尊之帝,太祖、太宗則創(chuàng)業(yè)之君,及身有天下,是一母生三帝,一追尊之帝,二創(chuàng)業(yè)之帝也。

      又檢元史,此事尤多,

      太祖第四子圖類(舊名拖雷)之妃唆魯帖尼(后追謚莊圣皇后)生二子,長莽賚扣(舊名蒙哥),是為憲宗,次呼必賚(舊名忽必烈),是為世祖。

      又世祖太子珍戩(舊名真金,后追謚裕宗)之第二子達爾瑪巴拉(舊名達剌麻八剌),其妃答吉(后追謚元圣皇后)生二子,長曰哈尚(舊名海山),是為武宗,次阿裕爾巴里巴特剌(舊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是為仁宗,是皆一母生二帝也。

      他如太祖光獻后生烏格臺(舊名窩闊臺),是為太宗,又生圖類,雖未為帝,后以子莽賚扣登極,追尊曰睿宗,是亦一母生二帝。

      又珍戩之妃鴻吉哩氏生特穆爾(舊名鐵木兒),是為成宗,而其長子噶瑪拉(舊名甘麻剌)雖未為帝,后以子伊蘇特穆爾(舊名也孫鐵木兒)入繼大統(tǒng),是泰定帝,追尊噶瑪拉為顯宗,又次子達爾瑪巴拉亦未為帝,后以子武宗、仁宗登極,亦追尊達爾瑪巴拉為順宗,是鴻吉哩氏生三子,及身為帝者一,死后謚帝者二,且一母生三帝矣。

      至如明宗、文宗雖皆武宗子,而明宗母伊奇哩氏(舊作亦乞烈氏),文宗母唐古氏(舊作唐兀氏),實不同母。寧宗、順帝雖皆明宗子,而寧宗母班布爾實(舊名八不沙),順帝母瑪勒岱(舊名邁來的),亦不同母。

      金元二代立皇太子皆不吉  金初制度未立,其襲位也,多兄弟叔侄互相傳襲。太宗、熙宗亦以安班貝勒(舊名諳班勃極烈)嗣位,安班貝勒者,最尊官也。然太宗以弟繼兄,熙宗以從孫繼叔祖,皆未嘗立為皇太子也。

      熙宗始立子濟安為皇太子,未幾薨。

      海陵立子光英為皇太子,海陵被弒,光英亦遇害。

      世宗先立允恭為皇太子,未即位薨。(世祖曰“朕子雖多,皇后止有太子一人?!蹦肆⑵渥迎Z為皇太孫)

      衛(wèi)紹王立子從恪為皇太子,紹王被弒,從恪亦禁錮二十余年,汴京之變,崔立立為梁王,降元被殺于青城。

      宣宗立子守忠為皇太子,三年薨,后又立子守緒為皇太子,是為哀宗,竟亡國。

      統(tǒng)計金源所立皇太子,竟無一享國者?! ≡蕴嬉韵?,皆未立皇太子。

      至世祖始立珍戩為皇太子,未即位薨?! ∪首诹⒂⒆跒榛侍樱次缓蟊粡s于南坡。

      泰定帝立子喇實晉巴(舊名阿速吉八)為皇太子,甫登極,即敗廢。

      文宗立子喇特訥達喇(舊名阿剌忒訥答剌)為皇太子,未幾薨。

      順帝立愛裕實哩達喇(舊名愛猷識里達臘)為皇太子,未即位,國亡。

      有元一代所立皇太子亦無一享國者。皆事之不可解者也。

      惟元武宗立弟仁宗為皇太子,明宗立弟文宗為皇太子,后俱為帝,以弟稱子,轉(zhuǎn)得享國,尤屬異聞。

      弟為皇太子叔母為太皇太后

      武宗立弟仁宗為皇太子,明宗立弟文宗為皇太子,蓋以皇太子為繼體儲君之名號,不論輩行也。然以弟稱子,名之不正,莫此為甚。  順帝以從母(文宗后布達實哩,舊名卜答失里)援立之恩,極欲尊奉,先尊為皇太后,繼又尊為太皇太后,以叔母而奉以祖母之稱,尤可笑也。當時許有壬力諫,不聽。又追究明宗被害之故,遷怒于后,安置東安州以死。始則尊之以非禮,后則坐之以非罪,衰朝荒主,顛倒妄行,固無足責矣。

      庚申帝

      世傳元順帝為宋德祐帝之子,其見于記載者:

      程克勤宋遺民錄謂:德祐帝降元,封瀛國公。稍長,世祖妻以公主。世祖夜夢金龍繞殿柱,明日,瀛國來朝,正立所夢柱處,世祖陰欲除之,公主以告,瀛國懼,遂乞從釋,號合尊大師。

      權(quán)衡庚申帝大事紀謂:瀛公降后,為僧白塔寺中。后徙甘州,有趙王憐之,贈以回回女。延祐七年四月十六日夜生男,明宗(周王和世竦)適過其地,見寺上有龍文五采,訪知其故,因求為子,并載其母歸。

      袁忠徹符臺外集謂:瀛國學佛于土番,娶邁來的為妻(元史作邁來迪),有娠,適明宗逃于漠北,與瀛國善,索邁來的為妻,遂生順帝。

      西湖志余謂:虞集在文宗時草詔,有曰“明宗在北之時,自謂非其子?!奔绊樀哿?,捕集赴大都,以皮繩縛腰,以馬尾縫眼,既至,集以文宗親改詔稿呈上,遂得釋。(時有人作十七字詩嘲集曰“自謂非其子,如今作天子,傳語老蠻子:請死?!保?br>
      庚申外史謂:順帝時,尚書高保哥奏“文宗在時,謂:陛下非明宗子。”帝大怒,究當時作詔者,欲殺虞集、馬祖常二人,二人呈上文宗御筆,托克托(舊史名脫脫)在旁曰“彼負天下名,后世只謂陛下殺此秀才?!蹦松嶂! ∮鄳献鸫髱熢娫啤盎仕蔚谑w龍,元朝降封瀛國公,元君詔君尚公主,時蒙賜宴明光宮,酒酣舒指爬金柱,化為龍爪驚天容,侍臣獻謀將見除,公主夜泣沾酥胸,幸脫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時明宗在沙漠,締交合尊情頗濃,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乞歸行營養(yǎng)為嗣,皇考崩時年甫童,文宗降詔移南海,五年仍歸居九重,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宋德何其隆。”

      以上皆野史所載,未必可盡信?! ∪辉繁炯o:文宗至順元年,以順帝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謂長子非己子?!泵擦謺涫掠谑佛^。明年,復詔奎章閣學士虞集作詔,播告中外。順帝登極,以此事撤去文宗廟主,詔曰“文宗私圖傳子,乃構(gòu)邪言,謂朕非明宗子,俾出居遐陬?!庇菁瘋饕嘁姶耸?。

      是順帝之非明宗子,當時已播人口。故文宗崩后,皇后布達實哩(舊史名卜答失里)寧立明宗次子寧宗,而不立順帝,迨寧宗夭而順帝始立。則遺民錄等書所載,未必無因也。

      案至元十三年,瀛國公降,年六歲。至元二十五年,瀛國學佛于土番,年十八歲。延祐七年,順帝生之歲,瀛國公年五十,計其年歲,亦不懸殊。作史者縱不便確指其故,而于明宗后邁來的傳何妨略見其由瀛國公歸于明宗之源委,所謂疑以傳疑也,乃并不書,豈以其不經(jīng)耶?然南史梁武帝納東昏妃,七月生豫章王綜,亦未嘗不書也。

      守節(jié)絕域

      元史伊勒默色(舊名月里麻思)使宋,被囚于長沙飛虎寨,三十六年而死?! ∈祺胧褂诤6?,亦被留二十八年乃歸?! 【阋姼鞅緜鳌?br>
      郝經(jīng)昔班帖木兒

      奇聞駭見之事,流傳已久,在古未必真,而后人仿之,竟有實有其事者。

      蘇武雁書,事本烏有,特?;萁虧h使者,謂“天子射上林,得武系帛書于雁足?!笔剐倥坏媚湮涠?。而元時郝經(jīng)使宋,被拘于真州,日久,買一雁,題帛書系其足,放去。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之以進世祖,其詩云“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累臣有帛書。”后題“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獲者弗殺,國信大使郝經(jīng)書于真州忠勇軍營新館?!焙蠼?jīng)竟得歸國,卒于途。是蘇武雁書之事虛,而郝經(jīng)雁書之事實也。

      程嬰、公孫杵臼存趙氏孤之事,本史記采無稽之談,以新聽聞,未必實有其事也。而元順帝時,有昔班帖木兒者,在趙王位下,其妻嘗保育趙王。后部落滅里滅叛,欲殺趙王,昔班帖木兒與妻謀,以己子觀音奴服王服居宮內(nèi),夜半,夫妻二人衛(wèi)趙王遁去,賊至,遂殺觀音奴,而趙王得免。事聞,授昔班帖木兒同知河東宣慰司,其妻剌八哈敦云中郡夫人,觀音奴亦贈同知大同路事,仍旌其門。是嬰、杵臼存趙氏孤之事猶虛,而昔班帖木兒夫妻存趙王之事實也。

      元史各有傳。

      郝經(jīng)事人猶或知之,昔班帖木兒事則鮮知者,故摘書于此。

      案宋史侯延廣在襁褓時,遭王景崇之難,乳母劉氏以己子代延廣死,劉氏行丐,抱延廣至京師,還其祖侯益。此又與嬰、杵臼之事相類,而出于一婦人,尤為甚難。

      元初用兩國狀元  王鸮本金正大元年第一甲第一名進士,仕至尚書左右司郎中。金亡將被殺,元將張柔聞其名,救之,館于家。后薦于世祖,擢翰林學士承旨,制誥典章,皆所裁定。

      宋留夢炎本淳祐四年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咸淳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德祐元年,官右丞相兼樞密使,又為江東西湖南北宣撫大使。國亡遁去,入元亦為翰林學士承旨。

      是兩國狀元俱為元所用也。

      縱囚

      縱囚事已見陔余叢考,今又得數(shù)事。  后漢書戴封傳:封為西華令,有囚四百余人,當刑,封哀之,皆遣歸家,與克期日,皆無違者?! ∪龂举Z逵傳:曹操征蜀,先遣逵至斜谷觀形勢,道逢水衡載囚數(shù)十車,逵以軍事急,輒究重者一人,余皆放之。此則竟行縱遣,不復治罪者。

      晉書范廣傳:廣為堂邑令,劉榮坐劾當死,家有老母,廣聽歸省,如期而返,縣堂失火,榮脫械救火畢,還自著械。

      又喬智明傳:智明為隆慮令,部人張兌為父報仇,母老而身無子,智明憫之,令其妻入獄,并陰縱之,或勸之逃,兌曰“有君如此,何忍累之?”

      宋史戚綸傳:綸知太和縣,每歲時必與獄因約,放歸祀其先,皆如期返。

      元史本紀:世祖至元十年,詔天下獄囚,除殺人者待報,其余一切疏放,限八月內(nèi)至大都者赦之,至期凡赦死罪二十二人。(亦見王盤傳)

      陳天祥知壽昌府,冬至日放囚還家,約三日來歸,獄囚如期至,乃白宣慰司盡縱之。(陳天祥傳)

      元封乳母及其夫

      乳母之貴,無有過于元魏者,蓋魏制子為皇太子,其母必先賜死,故登極后,反以乳母為保太后,其崇奉與皇太后無二也。

      唐哀帝封你婆楊氏,號昭儀王氏郡夫人,中書奏“乳母古無封夫人及內(nèi)職之例,漢順帝以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以乳母王氏為野王君,當時朝議已非之,今宜賜楊氏號安圣君,王氏號福圣君,第二王氏號康圣君?!笔翘浦迫槟钢猓杏邢拗?。

      元代則不惟乳母封夫人,并其夫亦得封。

      世祖封皇子燕王乳母趙氏為豳國夫人,其夫鞏德祿封德育公。

      成宗封乳母楊氏為趙國安翼夫人。

      武宗封乳母夫壽國公楊燕家奴開府儀同三司。

      仁宗封乳母夫楊德榮為云國公?! ∮⒆诜馊槟负龆d臺定襄郡夫人,其夫阿來定襄郡王,謚忠愍。(以上皆見本紀)

      文宗封乳母夫為營郡王。(見虞集傳)

      哈嗎爾(舊名哈麻)母為寧宗乳母,故其父圖嚕(舊名禿魯)封冀國公,加太尉。(見哈麻傳)  安南王居漢陽  至元二十八年,征安南,其王陳日烜遁,日烜弟陳益稷率其本宗與妻子來降,詔封為安南國王,賜符印,居于漢陽。二十七年入覲,遂遙授湖廣行省平章政事。仁宗初,益稷又入朝,謂“臣自世祖時來歸,賜漢陽田五百頃,俾終余年,今臣年垂七十,而有司拘臣田,就食無所?!钡圬矫€其田。天歷二年卒,文宗賜謚忠懿。

      老爺同寅臬司

      世呼官長曰老爺,稱同僚曰同寅,按察使曰臬司,其來已久,然不見于記載。

      惟元史董搏霄傳:搏霄營于南皮,毛貴兵猝至,問搏霄曰“汝為誰?”答曰“我董老爺也!”遂被殺。

      此老爺之見于正史者也。

      宋元祐中,除呂公著右仆射,制詞云“被遇先帝,嘗入贊于樞庭,暨予沖人,遂同寅于政路?!薄 ∧纤螒c元中,余端禮除右丞相,制詞云“迄予嗣歷之初,尤藉同寅之功?!?br>
      是同寅者,乃君臣同敬云爾,非以稱同官也。

      及黃震謝黃提舉啟有云“托故老以旁詢,賴同寅而再葺?!?br>
      又宋史趙希懌傳:韓侂胄敗后,同寅有坐侂胄黨者,諸司莫敢舉,希懌獨舉之。

      此則以同寅屬同官,南宋時已有此稱。

      元史商挺傳,帝謂挺曰“卿在關中有治效,而毀言日至,豈同寅中有阻卿者耶?”

      又拜降傳:同寅有貪穢者,拜降抗章劾之。

      此同寅之見于正史者也。

      宋史李韶傳:韶父文饒為司理參軍,嘗曰“吾司臬多陰德,后當有興者。”

      孫子秀傳:提點浙西刑獄,兼知常州,子秀以兼郡則行部非便,得請專司臬事。

      是刑官稱司臬,亦起于南宋。

      又元史伊克臺伊爾丹傳(舊名奕赫抵雅爾丁),為建康道廉訪使,始視事,有獄具陳庭下,皆前官創(chuàng)制者,蹙然曰“凡逮至臬司,皆命官及有出身之吏,合用此也?”  此臬司之見于正史者也。(元史朵兒只傳:朵兒只年少為學士,同寅如郭貫等諸老皆器重之。)  牛腹療重傷

      布扎爾(舊名布智兒)從征回回,身中數(shù)矢,悶絕,太祖命剖一牛,納布扎爾于腹,浸熱血中,移時遂蘇。

      郭寶玉從討契丹遺族,胸中流矢,太祖命剖牛腹,納其中,少頃乃蘇。

      李庭攻沙洋新城,中炮墜城下,矢又貫胸,氣垂絕,巴延命剖水牛腹,納其中,乃活。

      俱見各本傳。

      謝睦歡從攻西京,被三矢,仆城下,太宗命人拔其矢,刳牛腸,裸而納諸牛腹中,良久乃蘇。見謝仲溫傳。

      此蒙古治重傷法,蓋借生氣以續(xù)命也。

      忍痛

      北史:魏長生子彥墜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開肉鋸骨,流血數(shù)升,言笑自若。

      歐五代史:萇從簡中流矢,鏃入骨,工無良藥,欲鑿其骨出之,從簡便令鑿之,工遲疑不忍下,從簡趣之,左右皆若不勝其苦,而從簡自若。

      元史:張榮為流矢貫眥,拔之不出,令人以足抵額而拔出之,神色自若。

      趙實喇(舊名趙匣剌)與宋兵戰(zhàn),鏃入右肩不出,主將取死囚刲其肩,視骨節(jié),知淺深可出,即為鑿其創(chuàng),拔鏃出之,實喇神色不動。

      俱見各本傳。

      牛皮船

      元史:石抹案只攻宋敘州,江不得渡,乃聚軍中牛皮,作渾脫及皮船乘之,奪其渡口。

      又宋兵屯萬州,汪世顯從上流鼓革舟襲破之。

      俱見各本傳。

      彌勒佛謠言

      順帝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江淮愚民多信之,果寇賊蜂起,遂至國亡。然此謠不自至正中起也。

      順帝至元三年,汝寧獻所獲棒胡,有彌勒佛小旗、紫金印、量天尺。

      而泰定帝時,又先有息州民趙丑斯、郭菩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