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一)殺三蟲,止心痛?!布巍?/p>
(二)又,女人陰中生瘡,如蟲咬、疼痛者,可生搗葉,綿裹內(nèi)陰中,日三、四易,瘥。亦煮汁洗之。今案∶煮皮洗之良?!残摹ぜ巍?/p>
(三)又,三月三日收花曬干,杵末,以水服二錢匕。小兒半錢,治心腹痛?!布巍?/p>
(四)又,禿瘡∶收未開花陰干,與桑椹赤者,等分作末,以豬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瘡痂,即涂藥。〔嘉〕
(五)又云,桃能發(fā)諸丹石,不可食之。生者尤損人。〔心·嘉〕
(六)又,白毛∶主惡鬼邪氣。膠亦然?!布巍?/p>
(七)又,桃符及奴∶主精魅邪氣。符,煮汁飲之。奴者,丸、散服之?!布巍?/p>
(八)桃人∶每夜嚼一顆,和蜜涂手、面良?!布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