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萬病回春》 面病

    作者: 龔?fù)①t

    面生瘡者,上焦火也。

    清上防風(fēng)湯清上焦火,治頭面生瘡癤、風(fēng)熱之毒。

    防風(fēng)(一錢) 荊芥(五分) 連翹(八分) 梔子(五分) 黃連(五分) 黃芩(酒炒,七分)薄荷(五分) 川芎(七分) 白芷(八分) 桔梗(八分) 枳殼(五分) 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后服。入竹瀝一小盅尤效。

    面紫黑者,陽明病也。

    升麻白芷湯治面唇紫黑,乃陽明經(jīng)不足也。

    升麻 防風(fēng) 白芷(各一錢) 芍藥 蒼術(shù)(各三分) 黃 人參(各七分) 葛根(一錢半)甘草(四分)

    上銼一劑,姜棗煎服。宜早后午前,取天氣上升于中,使陽達(dá)于面也。

    面生粉刺者,肺火也。

    清肺散治面上生谷嘴瘡,俗名粉刺。

    連翹 川芎 白芷 黃連 苦參 荊芥 桑白皮 黃芩 山梔 貝母 甘草(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臨臥服。

    面熱者,陽明經(jīng)風(fēng)熱也。

    升麻黃連湯治面熱。

    升麻 葛根(各一錢半) 白芷(七分) 川芎(四分) 薄荷 荊芥(各二分) 蒼術(shù)(八分半)黃連(酒洗。五分) 酒芩(六分) 犀角(四分半) 白芷(二分) 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后服。

    面寒者,陽明經(jīng)虛寒也。

    升麻附子湯治面寒。

    升麻 葛根 白芷 黃 (各七分) 黑附子(炮,七分) 人參 草豆蔻(各五分) 益智仁(三分)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劑,連須蔥白二根,水煎溫服。

    白附子散治男、婦面上熱瘡似癬,或黑瘢點。

    白附子 蜜陀僧 白茯苓 白芷 官粉(各等分)

    上為末,先用蘿卜煎湯洗面,后用羊乳調(diào)成膏,敷患處,早晨洗去。

    治肺毒面鼻赤蜜陀僧不拘多少,為細(xì)末,臨臥乳汁調(diào)敷面上,次日洗去。不過三五次而已即瘥。

    治面上酒 鼻紅紫腫

    半夏 硫黃 白鹽(炒) 枯礬(各二錢)

    上為末,水調(diào)敷患處,立消。

    治赤紅爛臉用水銀一錢、 油燭一兩,共搗涂之。

    治面上糟鼻酒刺

    雄黃 鉛粉(各一錢) 硫黃(五分)

    上共為細(xì)末,乳汁調(diào),涂患處。晚上敷,次早溫水洗去。如此三上即已。

    治酒 鼻

    輕粉 硫黃(少許)

    上共為細(xì)末,用粗燒紙蘸擦之。

    治鼻瘡用杏仁去皮尖為末,將乳汁和之,搽患處。

    治面上粉刺

    枯礬(一兩) 生硫黃(二錢) 白附子(二錢)

    上共為末,唾津調(diào)搽。臨晚上藥,次早洗去。

    皇帝涂容金面方

    朱砂(二錢) 干胭脂(二錢) 官粉(三錢) 烏梅(五個,去核) 朝腦(五錢) 川芎(少許)

    上為細(xì)末,臨睡時津唾調(diào),搽面上。次早溫水一盆洗面。二三七日,面如童顏,乃神仙妙用之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