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xué)的總結(jié)。
學(xué)術(shù)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xué)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xué)理論之基礎(chǔ)。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查古籍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xué)的總結(jié)。
學(xué)術(shù)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xué)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xué)理論之基礎(chǔ)。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此節(jié)諸家注釋,皆隨文敷衍,惟尤在徑以“酸入肝”以下十五句,謂“疑非仲景原文,后人謬添注腳,編書者誤收之也。細按語意,‘見肝之病’以下,是答“上工治未病”之辭,“補用酸”三句,乃別出肝虛正治之法,觀下文“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意可見矣。烈謂在涇所云注腳之說,可稱千古只眼,惟是此節(jié)專為“治未病”而設(shè),“補用酸”三句,非皆肝虛之治,兼出實脾之法,蓋言肝若虛者,用酸補之,若實者,用焦苦補火以助土,甘味直益其土也。
“酸入肝”三句,與上三句針對,尚可為上三句申明其義,可毋謂之謬注?!捌⒛軅I”以下十二句,無論補脾以傷腎,縱火以爍金,然后使肝無伐,獲益者少,受傷者反多,已屬不經(jīng),且于治法亦隔四臟,迂回極矣。更脾得補而生肺金來克木,僅隔二臟,脾土勝而克水少于涵木,亦隔二臟,忘其近者,而以迂遠之說強為穿鑿,謬注顯然。況凡“臟病惟虛者受之,而實者不受;臟邪惟實者能傳,而虛者不傳。”故治肝虛者,直補其肝,以御外侮;治肝實者,先實脾土,以防滋蔓,此正治也?!案翁搫t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二句,愚見亦以為謬注,刪此十四句,則下文虛虛實實等句,一氣貫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