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易》先天圖KT 在上在南,后天圖KT ,在下在西北,與《內(nèi)經(jīng)》之旨正合,體用互呈,生成供著,人身一小天地,豈不信哉?《系辭》釋先天圓圖云∶“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薄皵?shù)往者順”,即后天之用,五行相生之謂,《內(nèi)經(jīng)》人壽可得百年之說也;“知來者逆”,即反五行之相克者為相生,軒岐治病之秘旨也。從后天圖經(jīng)逆到先天圖位,便是金丹大道,攢簇五行作用。余嘗言人須到得半個神仙身分,方當(dāng)?shù)闷鹈t(yī)二字,實非浪語。
凡大疫之年,多有難識之癥,醫(yī)者絕無把握,方藥雜投,夭枉不少,要得其總訣,當(dāng)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氣候之相乖者在何處,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藥,雖不中,不遠(yuǎn)矣。
讀《素問》耳兼心、腎,與《靈樞》合看,則又兼肺,可見每竅皆兼五行,如天地之互相入者。
喻江西才宏筆肆,專以大言欺人,惟論溫則自呈敗缺不少,人不知其牽混也,溫、瘟二癥,絕無界限,使后學(xué)亦往往混讀,而不甚分明,余故于此三致意焉。
長沙夫子用阿膠,何曾云炒,后人畫蛇添足耳。阿膠之用,專為濟(jì)水伏流也,炒之濟(jì)水何在哉?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表之熱、寒之用,里之寒、熱之體。言熱病本于寒,寒既病而為熱矣,則體用皆熱也,漢之文法如此。
“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手少陰脈盛,是宜妊子之象,及笄之子,亦有之者,過此不得,亢極為病,比比然也。若陰搏陽別,已有子也。一句虛看,一句實看,方是女子尺脈常盛,寸脈常虛。此言陽別者,猶云與平日之脈有別,至是而寸脈亦覺洪滑,故云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內(nèi)經(jīng)》夢事,雖分臟腑陰陽,大要總系心、肝兩臟為主,何也?未有神魂靜而夢寐顛倒者也。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易》先天圖KT 在上在南,后天圖KT ,在下在西北,與《內(nèi)經(jīng)》之旨正合,體用互呈,生成供著,人身一小天地,豈不信哉?《系辭》釋先天圓圖云∶“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薄皵?shù)往者順”,即后天之用,五行相生之謂,《內(nèi)經(jīng)》人壽可得百年之說也;“知來者逆”,即反五行之相克者為相生,軒岐治病之秘旨也。從后天圖經(jīng)逆到先天圖位,便是金丹大道,攢簇五行作用。余嘗言人須到得半個神仙身分,方當(dāng)?shù)闷鹈t(yī)二字,實非浪語。
凡大疫之年,多有難識之癥,醫(yī)者絕無把握,方藥雜投,夭枉不少,要得其總訣,當(dāng)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氣候之相乖者在何處,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藥,雖不中,不遠(yuǎn)矣。
讀《素問》耳兼心、腎,與《靈樞》合看,則又兼肺,可見每竅皆兼五行,如天地之互相入者。
喻江西才宏筆肆,專以大言欺人,惟論溫則自呈敗缺不少,人不知其牽混也,溫、瘟二癥,絕無界限,使后學(xué)亦往往混讀,而不甚分明,余故于此三致意焉。
長沙夫子用阿膠,何曾云炒,后人畫蛇添足耳。阿膠之用,專為濟(jì)水伏流也,炒之濟(jì)水何在哉?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表之熱、寒之用,里之寒、熱之體。言熱病本于寒,寒既病而為熱矣,則體用皆熱也,漢之文法如此。
“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手少陰脈盛,是宜妊子之象,及笄之子,亦有之者,過此不得,亢極為病,比比然也。若陰搏陽別,已有子也。一句虛看,一句實看,方是女子尺脈常盛,寸脈常虛。此言陽別者,猶云與平日之脈有別,至是而寸脈亦覺洪滑,故云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內(nèi)經(jīng)》夢事,雖分臟腑陰陽,大要總系心、肝兩臟為主,何也?未有神魂靜而夢寐顛倒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