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氣為陽(yáng),流行腑臟,宣發(fā)腠理,而氣,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氣,氣不得宣胃,逆聚還肺,肺則脹滿,氣逆不下,故為咳逆。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汗出,尻陰股膝 足皆痛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娥B(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fù)以鼻納氣,咳則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wú)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fù)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rùn)六腑。又云,還向反望側(cè)望,不息七通。療咳逆胸中病,寒熱。(出第十四卷中)
《深師》療咳嗽短氣不得息,發(fā)熱,胸苦滿,不得飲食。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二兩) 桂心 甘草(炙) 細(xì)辛(各一兩) 干姜(三兩) 紫菀(二兩一方一兩) 大棗(二十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ji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無(wú)干姜,生姜亦得。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蔥。(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竹皮湯 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兩) 紫菀(二兩) 飴糖(一斤) 生地黃(汁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蕪荑。(《深師》同)又療大逆上氣,喉咽不利,止逆下氣。麥門(mén)冬湯主之方。
麥門(mén)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洗) 人參 甘草(各二兩炙) 粳米(三合) 大棗(十四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餳、海藻、菘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并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厥逆,臟氣有余,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wú)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游腫,大便不利。游氣湯方。
濃樸(四兩炙) 人參 甘草(炙) 牡蠣(各二兩熬) 茯苓(四兩) 桂心 半夏(各一兩洗) 梔子(四枚) 生姜(八兩) 黃芩(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良驗(yàn)。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醋物等。
又療咳逆上氣丸方
干姜(四兩) 桂心 款冬花(各一兩) 附子(四枚炮) 五味子(二兩) 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上六味,先搗上五味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著牙上咀,常暮臥時(shí)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蔥、豬肉、蘆筍。
又小胡椒丸 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方。
胡椒(五分) 干姜(六分) 款冬花(三分)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飲服三丸,日再服,以知為度。禁如前法。(并出第十九卷中)
2007年07月10日 發(fā)布
《藥品注冊(cè)管理辦法》于2007年6月18日經(jīng)國(guó)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務(wù)會(huì)審議通過(guò),現(xiàn)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長(zhǎng):邵明立
二○○七年七月十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氣為陽(yáng),流行腑臟,宣發(fā)腠理,而氣,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氣,氣不得宣胃,逆聚還肺,肺則脹滿,氣逆不下,故為咳逆。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汗出,尻陰股膝 足皆痛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娥B(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fù)以鼻納氣,咳則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wú)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fù)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rùn)六腑。又云,還向反望側(cè)望,不息七通。療咳逆胸中病,寒熱。(出第十四卷中)
《深師》療咳嗽短氣不得息,發(fā)熱,胸苦滿,不得飲食。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二兩) 桂心 甘草(炙) 細(xì)辛(各一兩) 干姜(三兩) 紫菀(二兩一方一兩) 大棗(二十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ji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無(wú)干姜,生姜亦得。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蔥。(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竹皮湯 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兩) 紫菀(二兩) 飴糖(一斤) 生地黃(汁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蕪荑。(《深師》同)又療大逆上氣,喉咽不利,止逆下氣。麥門(mén)冬湯主之方。
麥門(mén)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洗) 人參 甘草(各二兩炙) 粳米(三合) 大棗(十四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餳、海藻、菘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并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厥逆,臟氣有余,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wú)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游腫,大便不利。游氣湯方。
濃樸(四兩炙) 人參 甘草(炙) 牡蠣(各二兩熬) 茯苓(四兩) 桂心 半夏(各一兩洗) 梔子(四枚) 生姜(八兩) 黃芩(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良驗(yàn)。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醋物等。
又療咳逆上氣丸方
干姜(四兩) 桂心 款冬花(各一兩) 附子(四枚炮) 五味子(二兩) 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上六味,先搗上五味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著牙上咀,常暮臥時(shí)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蔥、豬肉、蘆筍。
又小胡椒丸 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方。
胡椒(五分) 干姜(六分) 款冬花(三分)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飲服三丸,日再服,以知為度。禁如前法。(并出第十九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