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病源夫津液涕唾,得熱即干燥,得冷流溢不能自收,肺氣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隨氣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出第二十九卷中)
肘后療老小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杏仁(二分) 附子(二分) 細辛(一分)
上三味切,以苦酒拌,用豬脂五兩煎,成膏,去滓以點鼻中即通,又以摩囟上佳。
必效療鼻塞多清涕方。
細辛 蜀椒 干姜 芎 吳茱萸 皂莢(去皮尖) 附子(各三兩) 豬膏(一升三合)
上八味切 咀,以苦酒浸一宿,以豬脂煎,候附子色黃,去滓膏成,凝以綿裹少許導鼻中。并摩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