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十三方考》 鬢疔

    作者:

    鬢疔生于太陽下,左右形一樣,頭尖如癤,堅硬如石,起初頂上如粟米大,起白泡,或癢或痛,色紅者吉,紫黑者兇,治法內(nèi)服中九丸,兼服千金內(nèi)托散(即十宣散)。方如下∶

    川芎 當歸 生地(各八分) 赤芍 白芷 防風(各三錢) 黃 (一錢) 梔子 連翹 荊芥 白術(shù) 黃芩(各八分) 茯苓 銀花 人參 甘草(各三分)

    上煎服。有膿者可治,無膿者難治,故可以預(yù)決生死。

    外治法∶或貼麻涼膏,或涂太歲墨以止其痛,兼用熏洗湯洗之,俟六、七日后,紅色或烏色回弦,起白漿泡產(chǎn)膿,頭頂上不硬而棉軟,飲食如常者,是為可治之癥。若痛不止,烏黑如前,又不成膿者,其癥危矣。當辨五善、七惡,以決生死存亡;如成膿之癥,已經(jīng)潰爛化膿者,可以清油、黃蠟、隔紙膏等貼之∶

    隔紙膏方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 輕粉(二錢) 銀朱(二錢) 鉛粉(三錢) 朱砂(二錢)冰片(一分) 石鐘乳(三錢 過)

    上共為末,用清油四兩,黃蠟四兩,入鍋熔化取起,瓷碗貯之,候冷定,入藥在內(nèi)攪勻,以棉紙攤膏,貼于患處,一日兩換。貼去腐肉后,視其肉色如石榴尖樣時,用熏洗湯洗凈,貼解毒膏,摻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