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學總論》 三、蜂螯傷的防治

    蜂的尾部有刺,刺入人體后,能射出毒液。毒液的主要成份是蟻酸,也含有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素。螯傷后,一般只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和疼痛,傷口周圍可有丹毒或?qū)ぢ檎顦痈淖?,?shù)小時后可自行消退,一般無全身癥狀。如蜂刺留在傷口內(nèi),在紅腫的中心可見到一黑色小點能引起化膿感染。被成群的黃蜂螯傷時,可出現(xiàn)全身癥狀,如頭昏、頭痛、發(fā)燒、氣喘、惡心、嘔吐等,嚴重時出現(xiàn)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黃蜂刺傷的局部癥狀也較重。

    處理:螯傷后,立即設法拔出蜂刺,局部用肥皂水、10%氨水、5%小蘇打水進行清洗,黃蜂刺傷后也可用食醋或0.1%稀鹽酸濕敷傷口中和蜂毒。局部癥狀嚴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及局部封閉,并給予止痛劑。中草藥如青苔,鮮廈枯草搗爛外敷,野甘草鮮葉或嫩莖蘸涂患處,每5~10分鐘一次,有消腫、鎮(zhèn)痛作用。全身癥狀輕者,對癥治療即可,有過敏反應者,應迅速靜脈注射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和非那根,必要時15~20分鐘重復用藥。發(fā)生蛋白血尿時,要鹼化尿液,增加補液量以增加尿量,或用20%甘露醇利尿。有休克時,適當選用升壓藥物。對群蜂螯傷或傷口 已化膿感染時,要加用抗菌素。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