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厚葉牛耳草

    拼音注音Hòu Yè Niú ěr Cǎo別名

    石灰草、巖石白菜

    英文名crassifolia Paraboea出處

    始載于(云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厚葉旋蒴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aboea crassifolia(Hemal.)Burtt[Boea crallifolia Hemsl.]

    采收和儲藏:5-6月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700m的山地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厚葉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圓形,長.5-1.5cm,直徑5-10mm,具多數(shù)須根。葉基生;近無柄;葉片厚而肉質(zhì),倒卵狀匙形或狹倒卵形,長3.5-9cm,寬1.5-3.2cm,先端圓形或鈍,其部漸狹,上面被灰白色綿毛,后變近無毛,綠色,下面具白色或淡褐色珠絲狀綿毛,邊緣向上反卷,具不整齊鋸齒,側(cè)脈4-6對。聚傘花序有少數(shù)花;花序梗長8-12,被淡褐色蛛絲狀綿毛;苞片2,鉆形,長約2mm;花萼長約3mm,5裂至基部,裂片狹線形,外面被淡褐色短絨毛;花冠紫色,長1-1.4cm,筒短,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相等,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能育雄蕊2,內(nèi)藏,花藥先端連著,退化雄蕊2;此蕊無毛,長8-10mm,花柱內(nèi)藏,花藥先端連著,退化雄蕊2;雌蕊無毛,長8-10mm,花柱伸出,柱頭1,頭狀。蒴果長達(dá)2.7cm,螺旋狀扭曲?;ㄆ?-7月。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補(bǔ)肺止咳;涼血止血。主肺虛咳喘;咯血;血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滋補(bǔ)強(qiáng)壯,止血、止咳的功能。用于治肝脾虛弱、勞傷吐血、內(nèi)傷咯血、肺病咳喘、白帶,無名腫毒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峨嵋藥植》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7~10月采。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苦,寒?!肮δ苤髦微佟抖脶宜幹病罚骸胺勰┲吸S水瘡。煎水服,治蟲牙、火牙?!阿凇端拇ǔS弥胁菟帯罚骸扒鍩峤舛?。......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老鼠刺、刺黃連。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或叢林中......
  • 《中藥大辭典》: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溝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0.5~1.5米,莖直立,灰黃色,具棱;刺......
  • 拼音注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別名半邊雙、半邊旗英文名all-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刺齒鳳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