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胡連二十七

    作者: 汪讱庵

    苦,寒,無(wú)毒。補(bǔ)肝膽,濃腸胃,除骨蒸,退心熱。三消五痔悉療,瀉痢溫瘧亦治。

    平小兒出波斯國(guó),苗若夏枯草。今南海及秦隴亦有之。初生似蘆,干則似楊柳枯枝,心黑外黃,不拘時(shí)采,折之塵出如煙者真也。

    小兒潮熱,往來(lái)盜汗,同柴胡蜜丸服。(驗(yàn)方第一。)

    小兒腹脹,疳熱發(fā)焦,同靈脂末,豬膽丸服。(第二。)

    五心煩熱,米湯下末。(第三。)

    小兒疳疾瀉,同干姜末,甘草湯下。(第四。)

    小兒自汗盜汗,潮熱往來(lái),同柴胡蜜丸服。(第五。)

    小兒黃膽,同黃連各一兩,將黃瓜去瓤,入藥在內(nèi),面包煨熟,去面,搗丸綠豆大,白湯下。(第六。)

    小兒目赤,茶合敷足心。(第七。)

    吐衄血,同生地豬膽合丸,茅根湯下。(第八。)

    血痢不已,同烏梅、灶心土末服。(第九。)

    熱痢腹痛,丸服。(第十。)

    癰毒已潰未潰,同穿山甲、茶合敷之。(十一。)

    傷寒勞復(fù)身熱,二便如血,同蜜炙山梔,豬膽丸服。(十二。)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