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萊菔子

    作者: 汪讱庵

    炒研用。

    辛,甘,無毒。下氣定喘,消痰化食。利二便而除脹滿,吐風(fēng)痰而消腫毒,止氣痛而發(fā)瘡疹,平下痢而息后重。

    食物吞酸,萊菔生食大效。(驗(yàn)方第一。)

    反胃噎疾,萊菔蜜煎,細(xì)嚼咽。(第二。)

    肺痿嗽血,萊菔同羊肉或鯽魚,煮熟常服。(第三。)

    噤口痢,萊菔片不拘新舊,染蜜含之,味淡再換,覺思食,以肉煮粥與食,不可過多。

    又方,只用萊菔菜煎湯,不拘新舊,日日飲之。(第四。)

    痢后腹痛。同上。(第五。)

    大便下血,大萊菔皮燒,荷花葉燒,存性。生蒲黃,每末服一錢湯下。(第六。)

    酒疾下血,大者二十枚,留青葉寸許,井水煮爛,入淡醋,空心任食。(第七。)

    小便白濁,萊菔數(shù)枚,剜孔留蓋,入?yún)擒镙?,糯米飯上蒸熟,焙末丸豆大,每鹽湯下五十丸。(第八。)

    沙石諸淋痛甚,萊菔切片,蜜浸少時(shí),炙干,再浸再炙,不可過焦,細(xì)嚼鹽湯下,日三服。(第九。)

    遍身浮腫,出子的萊菔同浮麥煎湯服。(第十。)

    香港腳走痛,萊菔煎水洗之,仍以干萊菔末鋪襪內(nèi)。(十一。)

    偏正頭痛,萊菔取汁,仰臥,隨左右注鼻中,神效。(十二。)

    失音不語,取萊菔汁與姜汁同服。加五味子。(十三。)

    滿口爛瘡,取萊菔汁,頻漱吐涎。(十四。)

    煙熏欲死,急取汁服。(十五。)

    湯火傷,萊菔搗敷之,子亦可。(十六。)

    打撲血瘀未破者,用萊菔或葉搗封之。(十七。)

    喘嗽唾膿血,以萊菔子研細(xì)煎服。(十八。)

    肺痰咳嗽,萊菔子末炒,沙糖合,丸芡實(shí)大,以綿包含咽甚妙。(十九。)

    喘痰促,時(shí)發(fā)時(shí)止,萊菔子蒸熟,曬干為末,再姜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三十丸,口津咽下,日三。(二十。)

    痰氣喘急,萊菔子炒,皂角燒,姜汁合之,再煉蜜丸豆大,每湯下五十丸。(二十一。)

    久嗽痰喘,萊菔子炒,杏仁為末,蒸餅丸綠豆大,每五丸,時(shí)時(shí)津咽。(二十二。)

    高年氣喘,萊菔子炒研,蜜丸豆大,每湯下五十丸。(二十三。)

    宣吐風(fēng)痰,萊菔子為末,溫水服三錢,探吐。(二十四。)

    小兒風(fēng)寒,萊菔子生研為末,一錢,溫蔥酒服之,取汗大效。(二十五。)

    風(fēng)秘氣秘,萊菔子炒末擂水,合皂角末二錢服,立通。(二十六。)

    氣脹氣蠱,萊菔子研末,以水濾汁,浸浸以時(shí)久,炒干再浸再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下一錢,神效。(二十七。)

    疹痘不出,萊菔子生研末,米飲下二錢。(二十八。)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