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jīng)典著作,所以書內(nèi)所用方劑又稱為經(jīng)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jīng)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jīng)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nèi)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凡能溫里祛寒,治療里寒證的藥物,稱為溫里藥。
溫里藥性味辛熱,具有溫里祛寒及益火助陽等作用。眼科里寒證包括兩方面:一為寒邪中目所引起的目珠疼痛,白睛血絲淡紅,淚涌如水,畏光無眵等;一為心腎陽衰陰寒內(nèi)生所致的視物昏花、冷淚長流、風輪起翳、翳膜灰白、眼珠脹痛、瞳散神昏、干嘔吐涎等。
使用溫里藥,可根據(jù)不同證候作適當配伍。如兼有表證,應配合解表藥;寒凝氣滯者,配以理氣藥;寒濕阻滯者,配以健脾化濕藥;脾腎陽虛者,配以溫補脾腎藥。
本類藥物性味辛溫暴烈,易于傷津耗液。凡屬熱證及陰虛證應忌用或慎用。
83.附子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應用:
(1)用于腎陽不足所致視物昏花。目珠疼痛,或兼有畏寒肢冷、陽痿、尿頻等。多與肉桂、熟地黃、山茱萸等配用。
(2)用于少陰傷寒目病,白睛血絲淡紅,淚涌如泉,清涕如水,畏光無眵;或太陰里虛目病,胞瞼浮軟,白睛青藍,面色無澤等。用于前者常與麻黃、細辛合用。如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于后者常與人參、白術(shù)、泡姜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湯。
84.肉桂
功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
應用:
(1)用于腎陽不足所致冷淚常流、視物昏花,兼有畏寒、尿頻、遺尿等,可與附子、川芎、防風等配伍。
(2)用于陽虛陰盛、寒氣凝滯所致暴盲眩惕,常與鹿茸、附子配伍,如溫經(jīng)益元散。
85.吳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嘔。
應用:用于肝經(jīng)虛寒所致風輪起翳、翳膜灰白,或脾胃虛寒;飲邪上逆所引起的綠風內(nèi)障,癥見眼珠脹痛、瞳散神昏、干嘔吐涎等。常與人參、生姜配伍,如吳茱萸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