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也是山人醫(yī)案》 痢

    作者: 未知

    高(廿三)濕熱內聚.腹痛.下痢初起.當分消兼清里邪.

    青皮 煨木香 淡黃芩 炒濃樸 川連 南楂炭 檳榔

    殷(七歲)腹痛.下痢無度.渴煩肛墜.議用分消.兼佐升提.

    青皮(一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煨升麻(五分) 炒濃樸(一錢) 炙草(五分) 醋炒柴胡(五分) 南楂炭(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又 下痢純血.氣陷肛墜.昨用升舉.原得小安.未能全退.想在里濕熱未清.再當酸苦泄熱.

    小川連 炒焦白芍 炒當歸 北蓁皮 炙甘草 石蓮肉 炒黃柏 烏梅肉□

    陳(六三)濕熱內聚.腹痛下?。異盒难灒灢火嚕藢俑吣旮侮幘锰潱侮柍岁柮魃衔福钣猩頍嶂荩當M苦辛宣通.佐以和陰.

    淡黃芩(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藿香葉(一錢) 川連(八分) 枳實(一錢) 飛滑石(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淡干姜(五分)

    錢(廿八)暑濕內伏.下痢腹痛.擬分消主之.

    青皮(一錢) 煨木香(六分) 藿香葉(一錢) 炒濃樸(一錢) 炒廣皮(一錢) 六一散(包,三錢) 南楂炭(三錢) 淡黃芩(一錢)

    馮(三二)赤痢月余.近日無度.因始病未經(jīng)清理.致溫熱變遷.釀成厥陰下?。褚焉頍岣雇矗笾乩锛保仄Σ皇常畤I惡頻加.腑氣欲絕之驗.昔賢雖有通澀二法.憑癥難施.參仲景厥陰下痢篇.勉擬連芍苦辛之屬.假其降火制肝之義.使其木得條達.則土自敦阜.俾得安谷.再商治痢.

    吳萸炒川連(四分) 炒半夏(二錢) 川楝子(二錢) 淡干姜(一錢) 枳實(一錢) 茯苓(二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香粳米(三錢)

    桂(三二)昨進疏泄.得汗邪解.身涼咽痛亦愈.詢久臥濕地.蘊釀濕熱.致腹痛下?。⒉豢曙嫞鲟僚丛l(fā)泄.是肝陽郁勃于中.臟土早熱.治宜分消.

    青皮(一錢) 煨木香(五分) 赤苓(三錢) 炒濃樸(一錢) 淡黃芩(一錢) 澤瀉(一錢) 楂炭(一錢)加老姜(三分)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周巖
  • 作者:
    蔣介繁
  • 作者:
    陳其瑞
  • 作者:
    陳士鐸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