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有聲之謂嘔,有物之謂吐。聲者,氣與火也。物者,痰與食也。或為寒氣所干,或為暑氣所中,或忿怒氣逆,或酒食過傷,或蛔蟲作痛,或久病胃虛,或積痰瘀血,凡此皆能嘔吐。大抵脈虛而細(xì)者吉,脈實而大者兇。治以二陳湯為主。胃寒者,水漿下納,脈息沉遲,加干姜、肉桂、丁香、益智之類。傷暑者,煩渴面垢,脈虛體熱,加黃連、扁豆、香薷、厚樸之類。怒則肝火沖胃,嘔而口苦,胸脅不利,脈弦而數(shù),加香附、芍藥、黃芩、黃連、烏梅、竹茹之類。傷食者,吐出酸臭,加山查、草果、神曲、麥芽、枳實、砂仁之類。飲酒過傷而嘔吐者,加葛花、豬苓、澤瀉、白豆蔻之類。蛔蟲上攻而吐者,加烏梅、川椒、黃柏、干姜、白術(shù)之類?!ぁぞ貌∥柑?,聞谷氣而嘔者,加人參、白術(shù)、伏龍肝、藿香之類。積痰在胃而嘔吐者,加南星、枳實、竹茹、姜汁之類。內(nèi)傷瘀血而吐者,加桃仁泥、生姜汁之類。
一人過傷飲食,腹痛便秘,嘔吐不止。予日;陽明之氣,下行為順,上行為逆,此因便秘胃氣不得下行,故作嘔吐,法當(dāng)下之,用脾積丸一服而愈。
一人霍亂吐瀉之后,飲食即吐,不得停留。予曰:吐瀉者,氣之滑也,當(dāng)以澀劑治之,用燒針丸三服而愈。
二陳湯見7頁
脾積丸
醋煮莪(術(shù))(三)棱與良姜,青皮木香百草霜,江子(仁)研泥面糊丸,橘皮湯送效非常。
燒針丸
黃丹(水飛)、枯白礬、朱砂各等分,為末,棗肉為丸,芡實大,穿針尖上,燒之存性,為末。每服七分,涼水送下?;蛎足锼嗫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