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陽自右降,降于下而化濁陰。陰自左升,升于上而化清陽。陽根于陰。陰根于陽,是陰陽互相為根也。
而要其升降之權(quán),總在于脾胃。一自脾氣不升,則精血馳走而陰脫?!督?jīng)》曰∶脫陰者目盲是也。一自胃氣不降,則神氣飛騰,而陽脫?!督?jīng)》曰∶脫陽者見鬼是也。如陰脫者,以烏肝湯主之。如陽脫者,以兔髓湯主之。如虛病元陽將脫者,以參附湯主之。如少陰氣厥不至者,以地黃飲子主之。
烏肝湯
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桂枝(三錢) 干姜(三錢) 附子(三錢) 首烏(三錢蒸) 芍藥(三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兔髓湯
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五味(一錢) 半夏(三錢) 龍骨(二錢 研) 牡蠣(三錢研) 元參(三錢) 附子(三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參附湯
人參(一兩) 附子(五錢制) 水煎大半杯,溫服。
地黃飲子
肉桂 附子 肉蓯蓉 茯苓 熟地 麥冬 五味子 遠(yuǎn)志 菖蒲 石斛 山萸肉巴戟肉(各一錢) 薄荷葉(四分) 水煎大半杯,溫服。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xué)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yàn),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yàn)、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陽自右降,降于下而化濁陰。陰自左升,升于上而化清陽。陽根于陰。陰根于陽,是陰陽互相為根也。
而要其升降之權(quán),總在于脾胃。一自脾氣不升,則精血馳走而陰脫?!督?jīng)》曰∶脫陰者目盲是也。一自胃氣不降,則神氣飛騰,而陽脫?!督?jīng)》曰∶脫陽者見鬼是也。如陰脫者,以烏肝湯主之。如陽脫者,以兔髓湯主之。如虛病元陽將脫者,以參附湯主之。如少陰氣厥不至者,以地黃飲子主之。
烏肝湯
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桂枝(三錢) 干姜(三錢) 附子(三錢) 首烏(三錢蒸) 芍藥(三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兔髓湯
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五味(一錢) 半夏(三錢) 龍骨(二錢 研) 牡蠣(三錢研) 元參(三錢) 附子(三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參附湯
人參(一兩) 附子(五錢制) 水煎大半杯,溫服。
地黃飲子
肉桂 附子 肉蓯蓉 茯苓 熟地 麥冬 五味子 遠(yuǎn)志 菖蒲 石斛 山萸肉巴戟肉(各一錢) 薄荷葉(四分) 水煎大半杯,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