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古之醫(yī)者,所用之藥皆自備之?!秲?nèi)經(jīng)》云∶司氣備物,則無遺主矣。當時韓康賣藥,非賣藥也,即治病也。韓語公《進學解》云∶牛溲、馬渤、敗鼓之皮,俱收并蓄,特用無遺,醫(yī)師之良也。今北方人稱醫(yī)者為賣藥先生,則醫(yī)者之自備藥可知。自宋以后,漸有寫方不備藥之醫(yī),其藥皆取之肆中,今則舉世皆然。夫賣藥者不知醫(yī),猶之可也。乃行醫(yī)者竟不知藥,則藥之是非真?zhèn)?,全然不同,醫(yī)者與藥不相謀,方即不誤,而藥之誤多矣。又古圣人之治病,惟感冒之疾,則以煎劑為主,余者皆用丸散為多。其丸散,有非一時所能合者。倘有急迫之疾,必須丸散,俟丸散合就,而人已死矣。又有一病只須一丸而愈,合藥不可只合一丸。
若使病家為一人而合一料,則一丸之外,皆為無用。惟醫(yī)家合之,留待當用者用之,不終棄也。又有不常用,不易得之藥,儲之數(shù)年,難遇一用,藥肆之中,因無人問,則亦不備。惟醫(yī)者自蓄之,乃可待不時之需耳。至于外科所用之煎方,不過通散營衛(wèi)耳。若護心托毒,全賴各種丸散之力,其藥皆貴重難得。及鍛煉之物,修合非一二日之功,而所費又大,亦不得為一人只合一二丸。若外治之圍藥、涂藥、升藥、降藥,護肌腐肉,止血行瘀,定痛煞癢,提膿呼毒,生肉生皮,續(xù)筋連骨;又有薰蒸烙灸,吊洗點等藥,種種各異,更復每癥不同,皆非一時所得備,尤必須平時預合。乃今之醫(yī)者,既不知其方,亦不講其法;又資本以蓄藥料,偶遇一大癥,內(nèi)科則一煎方之外,更無別方;外科則膏藥之外,更無余藥。即有之,亦惟取極賤極易得之一二味,以為應(yīng)酬之具,則安能使極危、極險、極奇、極惡之癥,令起死回生乎?故藥者,醫(yī)家不可不全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