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地黃

    「釋名」亦名(音戶(hù))、芑(音起)、地髓。

    「氣味」(生地黃)甘、寒、無(wú)毒。(熟地黃)甘、微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補(bǔ)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蓋嚴(yán),在熱水中熬濃,去渣再煎成糖稀狀,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黃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明目補(bǔ)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川椒紅一兩,共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虛損(或大病后,或積勞后,四休沉滯,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飲食無(wú)味,多臥少起)。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搗爛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虛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kāi)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kāi),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帶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黃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調(diào)勻服。

    9、月經(jīng)不止。用生地黃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兩次。

    10、月經(jīng)不調(diào),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dāng)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細(xì)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黃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開(kāi)幾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黃為末,酒沖服一匙,晝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半兩,空心服,白術(shù)、枳殼煎湯調(diào)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黃丸”。

    12、妊娠胎動(dòng)。用生地黃搗汁,煎開(kāi),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13、產(chǎn)生血痛(腹中有硬塊作痛)。有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qián),溫酒調(diào)下。此方名“黑神散”。

    14、產(chǎn)后中風(fēng)。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姜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黃汁中,過(guò)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干,研細(xì)。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調(diào)勻溫服。

    16、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汗,加麝香不許,冷水調(diào)服。覺(jué)心下頓涼,即不再服藥。

    17、疔腫乳癰。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藥變熱,即須更換。

    18、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臨臥時(shí)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涂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20、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tuán),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出面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21、牙齒動(dòng)搖。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xì)嚼,令藥汁作用于齒根,最后將汁涸下。

    22、耳中常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傷。用地黃搗汁涂傷處。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