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騏竭

    「釋名」血竭。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

    1、白虎風(fēng)(兩膝熱腫)。用騏竭、硫磺末各一兩,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2、新久腳氣。用騏竭、乳香,等分為還想,取木瓜一個,挖一孔,放入藥末,再用面包瓜,在砂鍋中煮爛,連面搗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服,忌生冷。

    3、慢驚風(fēng)。用騏竭末半兩、乳香二錢半,同搗勻,煎熔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湯化下(夏月則用人參湯)。

    4、鼻血不止。用騏竭、蒲黃,等分為末,吹入鼻內(nèi)。

    5、刀傷出血,治方同上。

    6、產(chǎn)后血暈(昏不識人或說胡話)。用騏竭一兩,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上。

    7、瘡口不收。用騏末二、三分,麝香少許,大棗(燒灰)半錢,共研為末唾液調(diào)勻涂患處。

    8、臁瘡不愈。用騏竭敷涂。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