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釋名」赤檉、赤楊、河柳、雨師、垂絲柳、人柳、三眠柳、觀音柳。
「氣味」(木)甘、咸、溫、無毒。
「主治」
1、腹中痞積。用檉構(gòu)枝煎湯,露一夜。五更時空心飲幾次。痞漸消去。
2、各種風(fēng)疾。用檉柳枝或葉半斤,切細(xì),加荊芥半斤,以水五升,煮成二升,澄清后,再加白蜜五合,竹瀝五合,封入瓶中,放鍋內(nèi)隔水煮過。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3、解酒毒。用檉柳枝曬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釋名」赤檉、赤楊、河柳、雨師、垂絲柳、人柳、三眠柳、觀音柳。
「氣味」(木)甘、咸、溫、無毒。
「主治」
1、腹中痞積。用檉構(gòu)枝煎湯,露一夜。五更時空心飲幾次。痞漸消去。
2、各種風(fēng)疾。用檉柳枝或葉半斤,切細(xì),加荊芥半斤,以水五升,煮成二升,澄清后,再加白蜜五合,竹瀝五合,封入瓶中,放鍋內(nèi)隔水煮過。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3、解酒毒。用檉柳枝曬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