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原機啟微》 理血之劑

    局方明目地黃丸治男女肝腎俱虛,風(fēng)邪所乘,熱氣上攻,目翳遮睛,目澀多淚。

    牛膝(酒浸,三兩) 石斛 枳殼(炒) 杏仁(去皮尖,炒) 防風(fēng)(各四兩) 生熟地黃(各一斤)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前鹽湯下。

    按∶此出太陽例,又氣藥也。

    簡易加減駐景丸治肝腎氣虛,兩目昏暗,視物不明。

    熟地黃 當(dāng)歸(各五兩) 楮實子 川椒(炒,各一兩) 五味子 枸杞子(各二兩) 菟絲子(酒制,半斤) 車前子(炒,二兩)

    上為末,蜜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謹按∶肝為相火,有瀉無補,況陰水虛而陽火實病目者多。故此二方,蓋補肝之陰虛也。頗有理,故收入。

    地芝丸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或亦妨近視。

    生地黃(焙干) 天門冬(去心,各四兩) 枳殼(二兩,炒) 甘菊花(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茶清送下百丸,食后。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李東垣
  •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作者:
  • 作者:
    凌曉五
  • 作者:
    不詳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作者:
    龔慶宣
  • 作者:
    張振鑒